第34章 一統山河 續33
作者:風花雪月17      更新:2021-11-08 23:35      字數:2118
  吳主聽到了這些話,因為萬彧他們是老臣,就忍耐克製沒有發作。

  這一年的一天,吳主借著會見群臣的機會,拿毒酒給萬彧喝,倒酒的人提前把毒酒的量減少了很多。

  吳主又拿著毒酒給留平喝,留平察覺後,趕緊服了解藥,就活了下來。

  萬彧得知情況後,幹脆自殺而死。

  留平憂憤、鬱悶,一個多月後也死了。

  吳主把萬彧的子侄都流放到廬陵(今江西吉安)。

  孫皓以前是喜歡並信任萬彧的,後來不再喜歡萬彧也是有淵源的。

  當初,由於孫皓身邊小人太多了,萬彧請求挑選忠誠、正直的人來補充君王身邊的職位,吳主任命大司農樓玄為宮下鎮,主管宮中事務。

  樓玄很注重自己的修為,是宮中的楷模,做事合乎法度,對答誠懇耿直,吳主漸漸地心中不快。

  中書令兼太子太傅賀邵給吳主上奏進諫:“近幾年來,做官的人什麽人都有,良莠不齊。忠良之人被排擠、貶斥,誠實的大臣遭受陷害。因此正直之士變得不再有棱角,而平庸之臣苟且逢迎,揣摩旨意,奉承恭順,都見風使舵。人們堅持的是不合理的評論,說的都是違背道義的言論,於是,使得名人雅士不再高雅,忠誠之臣不敢說話。陛下高居廟堂,聖言一出,百姓遵守,詔令頒布,天下莫不尊從。陛下近親的都是一些諂媚的寵臣,每天聽到的也都是一些迎合聖意的話,陛下以為他們確實賢能而天下已經太平。我聽說興國之君樂意聽到自己的過失,昏聵的君主樂意聽溢美之詞。聽到自己過失的君主,每天過失會減少而福報會增多,喜歡聽到讚美之詞的人,他的美名會日漸喪失而災禍就會到來。陛下嚴刑對待哪些正直的諫言,罷黜忠誠的大臣以阻止他們直言勸諫,哪怕是一杯酒的過失,生死得不到保障,做官的人以退隱為幸事,居住在這裏的人以離國出走為福氣。這實在不是保住並光大先輩的事業,讓社會道德風氣昌盛興旺的做法。何定本來隻是個地位卑賤的人,沒有任何品行及才能,而陛下喜歡他的乖張諂媚,給與他權勢地位作威作福。這種小人謀求一點官職,就會包藏謀取暴利的禍心。何定經常地興起各種勞役,竟然發動守衛長江的戍邊士兵去驅趕麋鹿,老人和體弱的饑寒受凍,成人和小孩怨恨歎息。?左傳?上說:‘國家興盛,視百姓如同嬰兒,國家衰亡,把百姓當做一顆小草。’現在的法令變得越來越嚴苛,賦稅的征用越來越頻繁,宦官、近臣到處興起事端,而地方官吏害怕獲罪,隻好勞動地方百姓去滿足他們的要求。由於百姓忍受不了沉重的賦稅,很多家庭妻離子散,怨恨歎息之聲,使和睦淳樸的民風受到了傷害。現在的國家沒有超過一年的積蓄,百姓的家庭沒有超過一個月的儲蓄,而後宮中不勞而食的人有超過10000多人。另外,北方的晉國虎視眈眈,窺視我國的盛衰。長江之天險,不能長久地依賴,假如我們沒有防守的能力,一束蘆葦就能當做船渡過來。希望陛下打牢基礎,強化根本,割斷兒女情長,遵循正道,那麽西周初年的成康之治則會再度興起,聖祖孫權開創的國運就會隆盛。”

  吳主聽完賀邵的進言,對他恨之入骨。

  從這時起,吳主左右的人就一起誣陷樓玄與賀邵,說他們二人每次相逢,都要停下車子討論事情很久,毀謗、諷刺朝政,然後還大聲嘲笑,於是,二人遭到審訊、申斥。

  結果樓玄被貶到廣州,賀邵因為寬恕而恢複了官職。

  不久,又把樓玄流放交趾,後來殺了他。

  天長日久,何定的各種罪行暴露,最終被處死。

  羊祜從江陵回來後,開始致力於注重道德、信義,以懷柔之策對待吳人。

  每次與吳國交戰,都要約定日期才開戰,不搞突然襲擊,趁其不備的做法。

  將帥中有欲打算搞偷襲的人,羊祜總是好吃好喝的招待他,直到他喝醉後,不能說話。

  羊祜的軍隊在吳國境內行軍的時候,割了穀子做口糧,會讓人做記錄,用絲織品償還。

  每次與部下在晉國的長江、沔水一帶打獵,如果發現禽獸被吳人射殺,而晉國士兵先得到,也要送還給吳國人。

  於是,吳國邊境的百姓對羊祜心悅誠服。

  羊祜與陸抗率兵在邊境相對峙,雙方的使者常奉命互相往來。

  陸抗送給羊祜酒,羊祜喝的時候從來也不生疑。

  陸抗病了,向羊祜求藥,羊祜把成藥送給他,陸抗也馬上就服下。

  許多人勸阻陸抗,陸抗說:“羊祜怎麽會用毒酒殺人?”

  陸抗對士兵說:“別人專門行恩惠,我們專門作惡,這等於不戰而自己就屈服了。現在雙方各自保住自己的疆界就可以了,我們不要再想占小便宜。”

  吳主聽說雙方邊界交往和諧,就以此事責難陸抗,陸抗說:“一鎮一鄉都不可以不講信義,更何況大國呢,我如果不這樣做,正好弘揚了羊祜的恩惠,對羊祜毫無損傷。”

  吳主於是采用有些將領的策略,多次侵犯掠奪晉國的邊境。

  陸抗上書說:“從前夏朝多行罪惡而商湯用兵,商紂王邪惡殘暴而周武王舉兵討伐。假如時機不成熟,即使至聖之人,也應積蓄力量而先求自保,不可輕舉妄動。現在不致力於興農事以富國,不選賢任能,不明確官員升降的標準,不謹慎地使用刑罰獎賞,不以道德教誨各部門,不以仁愛安撫百姓,而聽任諸將追求功名,窮兵黷武,動不動就耗費數以萬計的錢財,士兵過度勞累,敵人還沒有削弱,而我們已經疲憊不堪了。現在以爭奪霸業的資本而貪圖微小的利益,這是一些臣子的奸計,並不是國家的良策。從前齊國、魯國之間打了三次仗,魯國兩次克敵製勝,但是,很快就亡國了。這是什麽原因呢?國家的力量對比有差別,何況今天戰勝所得到的,還不及它所帶來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