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一統山河 續31
作者:風花雪月17      更新:2021-11-08 23:35      字數:2099
  司馬孚去世,晉武帝為其舉哀三天,要求葬禮規格比照漢代東平獻王的標準,但是,家屬還是遵從本人意願,朝廷賞賜的各種器物沒有使用,按普通人標準安葬。

  晉武帝和右將軍皇甫陶在一起討論事情,皇甫陶很認真,絲毫沒有退讓,以致和晉武帝爭論起來了。

  散騎常侍鄭徽本來覺得皇甫陶太過分,想討好武帝,就上表,請求給皇甫陶治罪。

  晉武帝卻這樣說:“忠臣正直的言論,隻擔心聽不到呢,鄭徽越俎代庖,胡亂上奏,這怎麽會是朕的本意呢。”於是,免去了鄭徽的官職。

  公元272年夏天,四川汶山郡的少數名族,白馬族的人欺淩、侵犯其他的少數民族,益州刺史皇甫宴打算去征討。

  有個典學從事叫何旅的就勸阻說:“少數民族之間互相殘殺,是他們平時的習慣,又沒有造成大的禍患,現在是盛夏時節,如果出兵,就要遭遇雨季,容易發生疾病、瘟疫,應該等到秋冬季節再謀劃這件事。”

  皇甫宴沒有聽,還是堅持出兵的決定。

  有個叫康木子燒香的少數民族官員說,軍隊去討伐必定會打敗仗。

  皇甫宴認為他擾亂軍心,就殺了他。

  討伐的軍隊行進到觀阪(今四川都安縣),牙門張弘等人因為汶山道路艱險難行,非常害怕胡人,就在夜裏發生叛亂,殺死了皇甫宴。部隊立刻陷入混亂狀態,兵曹從事楊倉統率軍隊進行平叛,混亂中戰死。

  張弘於是誣陷皇甫宴:“皇甫宴帶領我們共同謀反。”在這樣的情況下,殺了皇甫宴,將他的首級送往京城。

  皇甫宴的一個主簿叫何攀的,因母親去世正在家中守喪,聽到這個消息,決定去洛陽證明皇甫宴沒有造反。

  張弘等人殺了皇甫宴後,也不約束士兵,竟然放縱士兵搶劫掠奪百姓財務。

  廣漢主簿李毅對太守王濬說:“皇甫宴是讀書人出身,他要造反,有什麽可圖的呢?況且廣漢與成都很近,但卻都屬於梁州,這其中的道理就是朝廷要以梁州來製約益州的咽喉要道,正是為了防範現在的突發事件。現在益州發生變亂,正是本郡的憂患。張弘這個人,一般人都不屑與其為伍,應該立刻去討伐他,不要錯過這個機會。”

  王濬還想要先請示上級,李毅又說:“殺了主人的亂臣賊子,罪惡已經很大了,不要受朝廷常規的約束,還請示什麽呢?”

  於是,王濬決定發兵討伐張弘。

  晉武帝下詔,任命王濬為益州刺史。

  王濬率軍進攻張弘,張弘不堪一擊,王濬將他斬首,滅其三族。

  戰後,晉武帝封王濬為關內侯。

  當年,王濬曾是羊祜的參軍,羊祜對王濬的為人比較了解。

  羊祜的侄子羊暨曾對羊祜說:“王濬這個人誌向大,好奢侈,不可以讓他專權,應當有控製他的辦法。”

  羊祜說:“王濬很有才能,有足夠的能力現實自己的目標,完全可以用他。”不久,王濬被升為車騎從事中郎。

  王濬在益州,依靠自己的努力樹立了威望,贏得了地方百姓的愛戴,少數民族都去投奔依附他。

  不久,王濬又升為大司農。

  當時,羊祜與晉武帝正密謀準備討伐吳國,羊祜認為攻打吳國,要憑借上遊的地勢,羊祜就秘密上奏晉武帝,請求留下王濬還擔任益州刺史,讓他去訓練水軍。

  接著,武帝又授予王濬龍驤將軍,掌管益州、梁州各項軍事。

  晉武帝認為伐吳需要人力製造戰船,命王濬解散屯田軍,把這些人都用來製造戰船。

  別駕何攀認為:“屯田隻不過有500-600人,這些人不能很快地把船造出來,後麵的船還沒有造出來,前麵造的船已經腐爛了。應該征集各郡士兵,湊足10000多人再造船,年底就能完成任務。”

  王濬同意這個想法,想先向上麵報告請示。

  何攀說:“朝廷突然聽到要征召10000名士兵的消息,肯定不會同意。不如先自作主張馬上辦起來,假如再不同意,人已經到位,工程也已經開始,朝廷就不會阻止了。”

  王濬聽從了何攀的建議,命令何攀掌管製造戰船及造船所需用具、兵器。

  開始製造大戰船,船身長度為1200步,能容納2000多人,用木頭造成樓,築起高台用作瞭望台,四麵的門都可以進出,騎著馬可以在船上往來奔跑。

  由於造船工程浩大,當時造船用的木材很多,木材殘料遮蓋了江麵,順著江水順流而下,吳國建平(今湖北秭歸縣)太守吾彥拿著順江而下的木片向吳主稟告說:“晉國一定會進攻吳國,應當增加建平的兵力,防守住要塞。”

  可惜,吳主沒有聽他的建議。

  吾彥就下令用鐵鎖把江麵攔截,阻斷江上交通。

  王濬雖然受命招募士兵,但是,他卻沒有虎符。

  廣漢太守張斅就把王濬的從事給拘捕了,並向朝廷報告。

  晉武帝召回張斅,並責備他說:“你為什麽不秘密稟告,卻直接把他的從事拘捕了?”

  張斅回到說:“蜀漢之地極其的偏遠,當年劉備就以此地割據稱王,立即拘捕他的從事,我覺得這還是輕的呢!”

  晉武帝覺得張斅一片忠心,不僅沒有責備他,反而褒獎了他。

  這年秋季的一天,天氣晴朗,晉武帝心情大好,升朝後,頒布了一項詔令:升賈充做司空,其餘的職務依舊保留。

  賈充與任凱兩位大臣都是晉武帝欣賞的人,也很信任他們。

  賈充想獲得晉武帝的專寵,獨自專權,因而比較嫉妒任凱。

  朝廷的各級官員都有自己依附的靠山,黨派眾多,繁雜,已經幹擾到了朝政。

  晉武帝了解了這些情況後,就把賈充、任凱召來,在宮中宴請他們,酒酣耳熱後,晉武帝端起酒杯,對二位說:“朝廷應當是一個統一整體,大臣之間要和睦相處。”

  二位大臣互相看了對方一眼,隨聲附和到:“謹遵陛下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