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一統山河 續7
作者:風花雪月17      更新:2021-11-08 23:35      字數:3207
  薑維撤軍後,關中附近的羌胡人開始蠢蠢欲動,亂象叢生,司馬昭由於此戰勞師遠征,沒有任何戰功,也不甘心,心裏暗喜,正好有這麽個機會,決定親率大軍平叛。

  新平(陝西鹹陽彬縣)的羌人看到曹魏東西兩麵都受敵攻擊,開始渾水摸魚,司馬昭決定來一次北征,對北邊高原的胡人來一次徹底的征服。

  司馬昭大軍進軍路上,所向披靡,胡人紛紛被擊破,目標直指靈州(今寧夏吳忠),大軍所到之處,叛亂的胡人又被震懾了,紛紛重新歸附,司馬昭聲名遠播。

  公元254年2月,魏帝曹芳不能忍受司馬師的專權,非常鬱悶,心裏開始琢磨怎麽應對現在的局麵,最後決定廢除司馬師。

  於是,曹芳和中書令李豐、太常夏侯玄及光祿大夫張輯密謀,改立夏侯玄為大將軍,推翻司馬師,但計劃泄露了。

  司馬師很憤怒,先動手為強,立即部署,很快抓了這3個人,誅殺了他們,並滅了他們的三族,廢除了張皇後(張輯的女兒),時局一度混亂,人人自危。

  司馬師認為魏帝曹芳不聽話,好心輔佐他,為了曹魏披肝瀝膽,東征西討,南征北戰,建立了不世的功業,竟然想要廢了自己。

  司馬師一想到這裏就很生氣,既然撕破了臉,那就來吧,無毒不丈夫,於是廢除了曹芳的帝位,改為齊王。

  司馬師打算另立彭城王為帝,但是郭太後堅持要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司馬師認為能廢魏帝,就是勝利,至於立,慢慢來,以後再看我的,遂與郭太後達成妥協,派使者去迎接曹髦到洛陽登基,司馬師兄弟繼續執掌大權。

  司馬師兄弟已經開始廢立了,曹魏已經名存實亡了。

  公元255年,由於司馬師兄弟大權獨攬,親曹魏勢力中的很多人私下心生憤懣,淮南地區的兩位將軍反叛。

  鎮東將軍毌丘儉及揚州刺史文欽一起合謀起兵反司馬師,並把人質送到東吳,獲取孫亮的信任及支持。

  我們先來看看文欽,隻是一個揚州刺史,算不上一方諸侯,為什麽要謀反呢?

  文欽少年時就表現的剛毅果敢,早年因為魏諷謀反受到牽連,這兩人本應該被處死,曹操念及他的父親是文稷,和曹操是同鄉,又是部下,因而,赦免了文欽的死罪。

  魏明帝時期,文欽擔任牙門將,傲慢無禮,以下犯上,被彈劾發配。後來又陸續轉任其它地方擔任將軍,在淮南期間王淩彈劾他貪婪殘暴,不適合擔任邊地將領,於是被朝廷調回。

  魏明帝去世後,曹爽專權,曹爽也很念及同鄉之誼,給予他優厚的待遇,派他去廬江任擔任冠軍將軍,文欽自此更加得意洋洋,傲慢自大,目中無人。

  曹爽被誅殺後,文欽對自己的前途深感憂慮。

  文欽成為揚州刺史後,多次立下戰功,但是,他喜歡虛報人數,希望獲得朝廷的獎賞,朝廷並沒有滿足他的要求。因而,他就心生怨念。

  鎮東將軍毌丘儉有意籠絡文欽,對文欽很好。文欽也感恩戴德,對他忠心不二。

  這樣文欽就與毌丘儉走到了一起,參與反叛。

  1月,毌丘儉、文欽渡過淮河從壽春向西出發,準備進攻洛陽,大軍一路勢如破竹,急行軍600裏,由於兵力有限,總兵力60000多人,多日征戰,糧草補給不足,疲憊至極,到達項縣(今河南沈丘縣)就停下來,打算休整。

  司馬師命令監軍王基率領前鋒部隊駐紮在南頓(今河南項城市),監視毌丘儉、文欽的行動。另外,派諸葛誕率豫州兵向壽春進攻,派胡遵率領青州、徐州兵阻斷毌丘儉、文欽從項縣回壽春的路。

  司馬師自己親率主力,駐軍汝陽。

  布置完畢,司馬師命鄧艾率10000多人,假意做出一副不堪一擊的樣子,引誘毌丘儉、文欽出擊。

  對方果然上當了,文欽率軍出擊,攻打鄧艾,司馬師就指揮騎兵,從後麵襲擊文欽,文欽大敗,倉惶之中逃亡東吳。

  毌丘儉在項縣城裏聽到文欽戰敗的消息,慌慌張張的棄城逃走,追兵甚多,隨從越戰越少,為了躲避追兵,藏在蘆葦中,遭平民射殺。

  毌丘儉及文欽兩家的人,隻要是留在魏國的,都被誅殺。

  毌丘儉為什麽要反叛呢?

  毌丘儉,曹魏時期大將、文學家、外交家。山西聞喜人,文武雙全。

  魏文帝時擔任曹叡的文學掾,二人結下深厚情誼。魏明帝登基後,一路高升。

  因為不滿司馬師廢黜曹芳,殺害好友夏侯玄、李豐,也感念昔日魏明帝的知遇之恩,就有了倒馬興曹的打算,又因在揚州結識了部下文欽,文欽也有相助之意。可是,自己早已功成名就,兒女均已成家,所以,一直猶豫不決。

  但是,一封家書堅定了他起兵的決心,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

  毌丘儉的大兒子毌丘甸在洛陽為官,實際上是司馬師控製封疆大吏的人質,同樣不滿司馬師的專權,在信中鼓勵父親起兵,他是這樣寫的:“大人居方嶽重任,國傾覆而晏然自守,將受四海之責也。”

  毌丘儉雖是一個儒將,但是一個很有血性的人,看完兒子的信,不禁淚如雨下,心中熱血沸騰,決定起兵討伐司馬師,為曹魏政權做最後一搏,最終兵敗被殺。

  毌丘儉博聞多才,也是著名的詩人,代表作有:《承露盤賦》、《承露盤銘》、《答杜摯》、《罪狀司馬師表》等。

  公元255年3月23日,司馬師病死於許昌,享年48歲。

  死因是因為樂嘉之戰,驚嚇過度。

  當時司馬師親率主力駐守汝陽,命令鄧艾率軍到樂嘉縣(今河南項城縣),司馬師暗中從汝陽出發向樂嘉急行軍,企圖和鄧艾匯合。

  文欽打算在夜裏偷襲鄧艾,看到司馬師大軍先到來,很是吃驚,不知如何是好。

  文欽的兒子文鴦年方18歲,非常的勇武,對他父親說:“趁魏軍立足未穩,夜裏偷襲,一定可以大敗魏軍。”

  於是,文欽父子夜裏兵分兩路,襲擊司馬師。

  文鴦率領敢死隊到達司馬師營前,公開擊鼓叫陣,大喊司馬師的名字。

  當時司馬師在營中,非常震驚,鄧艾大軍錯過了匯合的時機,自己是孤軍。

  而司馬師在出征之前,一直犯有眼疾,而且相當厲害。由於當時醫療水平有限,眼眶周圍都爛了,經常流膿,眼球凸出,醫生都勸他不要操勞,安心養病,不要遠行,司馬師沒有聽從。

  文鴦夜襲,司馬師大驚失色,一不小心眼珠就掉出來了,血流不止,痛的司馬師難以忍受。

  由於受到驚嚇,大軍班師回到許昌後不久,司馬師病死了。

  司馬師病逝後,魏帝曹髦命司馬昭回師鎮守許昌,令尚書傅嘏率軍回京師。

  司馬昭接到詔令,也犯嘀咕,正猶豫,糾結怎麽辦的問題。

  很顯然,司馬昭的能力比起司馬懿、司馬師還是差了很多。

  但是,關鍵時刻,傅嘏及鍾會,這兩個司馬氏集團的核心人物起了作用。

  他們認為如果司馬昭回了許昌,就離開了權利中心。如果司馬昭失去權力,也等於這兩個人失去了靠山,大家是利益共同體。於是,他們經過密謀,決定聯合起來抗旨,協助司馬昭率軍回洛陽,駐軍洛水南岸。

  司馬昭一旦率軍回到洛陽,魏帝很無奈,隻好封司馬昭為大將軍,加侍中、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輔佐朝政,佩劍上殿,司馬昭辭讓不受。

  有司馬懿、司馬師做榜樣,司馬昭表麵上對加封各種高官厚祿不接受,表示自己謙虛,出於禮節,也要推辭。司馬昭已經深得父親、兄長的為官精髓,假以時日,多多曆練,自己也會變得更加強大。

  公元256年正月,司馬昭又封了大都督職,允許“奏事不名”,即奏事的時候不需要被說出名字,而是官職。

  6月,晉封為高督公,封地700裏,加九錫,假斧鉞,帶劍穿鞋上殿,又辭讓不受,8月,加賜黃鉞,增加三縣封邑。

  什麽是加九錫呢?

  九錫是天子賜給諸侯、大臣中的有特別功勳的九種器用之物,表示最高的禮遇,如車馬、衣服、樂、弓失等。而曆史上加過九錫的:王莽、曹操,都改朝換代了。

  那何為假斧鉞呢?

  斧鉞本身是九錫中的一種,代表最高的軍權與統治權。那麽假斧鉞,就是代最高統治者履行軍權與統治權,相當於一個實際最高統治者了。

  公元257年5月,淮南諸葛誕發生叛亂,這是淮南三叛的最後一次叛亂。

  為什麽這裏會一次又一次的叛亂呢?

  司馬懿消滅了曹爽集團,控製了曹魏政權,曹魏的很多將軍世代受惠於曹魏,還是忠於曹魏的,因此,不能說二者之間就沒有矛盾了,新的矛盾在醞釀,暗流湧動。再就是這個地方離東吳近,容易得到東吳的支持,萬一不成功,還可以有個後路。

  前兩次叛亂,司馬懿和司馬師分別粉碎了王淩及毌丘儉的叛亂,但是,這兩位人物已經作古,這次輪到司馬昭自己來平叛了。

  這次叛亂,也可以說是被司馬昭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