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回大宋
作者:夢回東京      更新:2021-11-08 20:31      字數:2336
  很快,陳文登就代表宋朝和遼國簽訂了盟約!

  盟約中約定,遼國不會過問宋朝出兵西夏的事情。

  但規定宋朝,不得越過靈州一線,否則盟約作廢!

  說起來,這盟約對西夏來說也是悲哀!自己國家的疆域,竟然自己說了不算,而是由另外兩個國家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就這麽被劃分了!

  其實從古至今,小國的遭遇都是如此,從來半點不由自己!

  另外,宋朝的綜合國力雖然比不過遼國,但比西夏還是要隱隱強出一線的。

  幾十年的宋夏戰爭裏,有好幾次宋朝都占據了絕對的上風,甚至有機會一鼓作氣,直接滅了西夏。

  但每次隻要到了西夏的存亡時刻,遼國都會跳出來,勒令宋朝退兵。

  要是宋朝不退兵,遼國就威脅說會發兵攻打宋朝。

  因此,每次宋朝都隻能憋屈的退兵,放棄自己取得的戰果。

  使團簽訂盟約幾天後,陳文登就和遼國皇帝耶律延禧告辭離開。

  耶律延禧算是小小的丟了個麵子,早就看大宋使團不順眼,也沒挽留,直接讓蕭奉先派出一千遼軍,半護送半監視送使團離開。

  隻不過,耶律延禧怎麽也想不到,他眼中的大忠臣蕭奉先,離開混同江地界後,就換了一副嘴臉,對待使團中林誠的態度就和見了親爹似得,別提有多和藹了!

  這是因為,從前年林誠剛剛派出商隊前往遼國時,就讓當時的掌櫃交好遼國貴族。

  其中,名單上最重要的人,就是蕭奉先!

  有前世的記憶,林誠大致知道,蕭奉先是未來十幾年裏遼國權勢最大的貪官。

  此人膽子大到,能把國家的城市都賣給叛軍,隻要有錢,什麽都好商量,堪稱是除了耶律延禧之外,遼國最大的禍害。

  事情也的確如林誠所料,隨著一筆又一筆的黃金送過去,蕭奉先對待惠豐商行的態度也越來越好。

  這些年裏,和林誠一直都有書信往來。

  這次林誠親自來黃龍府,蕭奉先早在暗地裏安排好了一切。

  包括這次混同江一行,成功和耶律延禧簽訂盟約,也是兩人暗中交易後的結果。

  混同江畔!

  蕭奉先回頭看了一眼一望無際的金軍大帳,笑著對身旁騎在一匹高頭大馬上的林誠拱手道:“林指揮使,送君千裏終須一別,此番蕭某便祝願指揮使回宋國後加官進爵,平步青雲!”

  林誠微微一笑,回道:“在下也祝願蕭樞密早日得償所願,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

  言罷,兩人相視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林誠在挖大宋的牆角,在安南搞了一個基地,隱隱有不臣之心。

  但蕭奉先也不是啥好人,而且他對遼國那真是一點忠心都沒有,巴不得遼國分崩離析。

  後來十幾年的所作所為,都是在搞垮這個龐大的國家!

  究其原因,其實也不難猜!

  這裏麵,還要牽扯到遼國的一樁陳年舊案。

  十多年前,蕭奉先的父親是遼國權臣,和當時的太子不對付,最終找到機會汙蔑太子有謀反之心。

  於是乎,遼國太子被當時的皇帝誅殺。

  但是太子的兒子,也就是皇太孫被許多老臣聯合保了下來!

  十幾年後,皇帝駕崩,皇太孫登基繼位。

  而那位皇太孫,正是現如今的耶律延禧。

  換句話說,蕭奉先的父親就是耶律延禧的殺父殺母仇人!

  如此深仇大恨,自然不能不報!

  耶律延禧一登基,就清算了當初陷害他父親的人。

  其中就包括蕭奉先的父親以及同父異母的兄弟。

  可在誅殺了上百人後,因為蕭奉先的妹妹是耶律延禧的皇後,耶律延禧心一軟,竟然放過了蕭奉先,而且還委以重任。

  當時許多遼國朝堂上的老臣就提出反對意見,絕對要斬草除根,說蕭奉先暗藏禍心。

  可是耶律延禧執意不聽,一步步扶持蕭奉先成了遼國宰相,還托付國家大事給蕭奉先處理,自己則是帶著眾多的嬪妃,全國各地遊獵,不理會朝政。

  久而久之,遼國日益衰敗,最終於十幾年後,被金人所滅!

  這其中,很難說有沒有蕭奉先再搗鬼。

  想想也是,全族都被誅殺了個遍,就剩下自己和妹妹活著,要說蕭奉先心裏沒有一點隔閡,那純粹是在說夢話。

  指不定蕭奉先禍亂朝政,未必就沒有想要為死去的族人報仇的意思。

  閑話不提。

  且說使團來時花費了足足有兩個多月。

  從正月開始出行,一直到二月中旬才抵達混同江。

  但是回去的路程卻是歸心似箭,僅僅隻用了一個月不到,就抵達了開封汴京!

  汴京城下,陳文登看著高大雄壯的城門,眼中滿是唏噓之色,忍不住開口道:“咱們一來一去,已有小半年光景,真是恍若隔世一般啊!”

  他身旁,連甚少發表意見的趙顯宗也忍不住麵帶笑意,輕撫頜下長須應道:“是啊,想必官家他們都等急了,此番能順利簽訂下盟約,還要多虧了林指揮使有勇有謀!”

  想到當時耶律延禧發怒,要拿使團問罪的情形,趙顯宗至今想來還後怕不已。

  畢竟,百年來大宋早就被遼國打怕了,而且遼國向來蠻橫,大宋官員先天從心理上就弱了三分。

  要不是當時林誠站出來,據理力爭,還派遣手下贏了比鬥,趙顯宗甚至覺得自己這次怕是有去無回了。

  聽到趙顯宗的話,陳文登不由臉色微微沉了下來。

  他之所以有這番變化,實在是在遼國的時候,林誠太出風頭,完全把他這個正使給壓了下去,讓他感覺臉上無光。

  想到這,陳文登語氣略生硬地問:“對了,怎地不見林誠?”

  一旁的隨從趕忙上前回話:“回老爺,指揮使說有事,提前告了假先回去了,說等明日早朝在和使團一同覲見官家。”

  聽到這話,陳文登臉色越發不喜。

  不過他也知道,在外麵的時候,他還可以仗著自己正使的身份,不太搭理林誠,甚至稍微給對方使點絆子!

  可是回到汴京後,他就不敢這麽做了!

  別的不說,就光是和林誠稱兄道弟的高俅,相交莫逆的楊戩,那都是官家麵前的紅人,稍微說他兩句壞話,他都要吃不了兜著走。

  因此陳文登心中雖有不滿,但不敢太表現出來,隻是不陰不陽地說:“他倒是挺會偷懶,行吧,咱們先去驛館修整一晚,等明日就帶著盟約書去覲見官家!諸位再辛苦一日,等明日覲見完官家,就可以回家團圓了。”

  聽到陳文登這話,使團眾人無不是歡呼雀躍起來。

  畢竟離家三個月時間,任誰都會思念家人。

  林誠同樣不能免俗,剛回到汴京,就丟下使團,帶著一群兄弟先回了金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