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燧發槍
作者:夢回東京      更新:2021-11-08 20:29      字數:2715
  以安南國主手下那些兵,別說是和陳孝存訓練出來的新兵打了。

  就算是和欽州的廂兵打,都未必能贏。

  所以結果不出意外,安南國主手下的數錢士兵全軍覆沒,連同國主自己在內,全部被俘虜。

  “大郎,那國主到底該怎麽安排?”

  “等見了那國主再說吧,或許這位國主能夠和我們合作。”

  “合作?”

  陳孝存想不明白,那國主受到這樣的奇恥大辱,恨不得把基地裏的禦拳館武師全殺光,怎麽會肯合作呢?

  隻不過林誠沒有多說,陳孝存也隻能把疑惑埋在心裏。想著等林誠見過安南國主,看看他到底是怎麽安排的。

  欽州城內。

  陳孝存挑著糖漿擔子,跟在林誠和姚二郎身後,卻並不向街上的百姓兜售糖漿。

  如此奇特景象,倒是讓街麵上的孩童圍了上來,向幾人討糖吃。

  林誠微微一笑,順手舀了幾瓢白糖,分給街上的孩子。

  孩子們得了糖,一傳十十傳百,漸漸的圍上來的孩童越來越多。

  林誠見狀,索性直接把擔子裏的白糖全給分了。

  這要是換作後世的孩子,可樂炸雞,各類零食應有盡有,是絕不會去吃白糖的。

  但在宋朝,對於普通百姓來說,能吃上甜食的機會少之又少。

  往往要到過年的時候,家裏大人才會拿出一些錢,買一些糖漿來吃。

  不大一會兒,兩擔子的白糖全發了出去。

  林誠擺擺手,這才帶著姚二郎和陳孝存回到了客棧。

  在欽州城內逛了一圈,林誠大致了解了欽州的布局。

  這座邊陲府城,呈現三橫三縱的格局,約莫隻有廣州府三分之一大小。

  除了占地不大,比起廣州欽州的守備力量也極其弱小。

  廣州尚且還有六百可戰的廂兵,若是再加上府衙的衙役,也有一千兵丁左右。

  而在欽州,所有廂兵衙役加在一起,還不到五百人。

  據陳孝存介紹,欽州上一次經曆戰火,還是三十多年前。

  那時候,安南上一任國主野心勃勃,發動五萬大軍悍然入侵。

  並且侵占了欽州,邑州等地。

  隻不過,還沒兩個月,宋朝朝堂震怒,派遣大將來攻。

  隻花了短短一個月時間,就把安南的五萬大軍打殘。甚至還陣斬了安南大將,當時國主的世子李宗聖。

  安南國主眼看不敵,隻能是灰溜溜向大宋求和,獻上了許多的金銀財寶和美女,最後帶著殘兵剩將回了安南。

  此後三十餘年,安南再未踏入過宋朝一寸國土。

  說起來,現在的安南國主還得感謝大宋。

  要不是當年大宋斬了安南世子,也輪不到他當上國主。

  一夜無話。

  翌日大清早,林誠等人再度啟程。

  一行人出了欽州,渡過金川河,便是安南境內。

  種植園距離安南和大宋的邊境金川河大概有二十餘裏的路程。

  這段路陳孝存帶人修繕過,不時能看到安南境內的商旅背著背囊走這條路。

  “這些安南商販,基本上都是供應基地的。”

  陳孝存解釋了一句,隨即臉上露出回憶之色,歎了口氣道:“初到安南時,師兄弟們都很苦,連糧食都買不到。後來,隨著我們打敗了第一個土司部落,在安南境內紮下根,才漸漸有安南商販敢來賣東西給我們。”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我們雖在別人的國土上,但奉行公平的策略,並不會故意壓安南商販的價格。久而久之,這些商販越發喜歡賣東西給我們。”

  說這話時,陳孝存麵露感慨之色。

  雖說這一年多經曆了許多的苦頭,可看著基地一磚一瓦漸漸成型,他心中也頗為自豪。

  要換做一年多以前,他是絕不會相信,自己能白手起家,創下偌大的基業。

  二十餘裏一晃而過。

  就在林誠騎在馬上,和陳孝存聊著基地的林林種種時。

  姚二郎忽然目光一亮,打斷兩人的談話道:“大郎快看!”

  林誠順著他指的方向看過去,發現在幾百步外,聚集著近千人。

  為首的不是別人,正是許久未見的呂大,陳小五,以及爆破鬼才周三斤。

  看到林誠終於到了基地,這些人一聲歡呼,紛紛圍了上來。

  尤其是周三斤,一年半沒見,林誠都差點認不出他來了。

  原本的周三斤在汴京,雖說俸祿不高,但也白白胖胖。、

  可這會兒,整個像是一塊黑炭。

  要不是他背上背著一把火槍,林誠還真認不出來。

  林誠雖然是第一次來基地,但和基地裏的新軍並不陌生。

  這一年半裏麵,平均每半年,一部分禦拳館武師組成的新軍就要回汴京輪換。

  一來是怕這些師兄弟們不適應安南的氣候環境,可以輪換回汴京休息一段時間。

  二來則是為了防止陳孝存一家獨大。

  盡管林誠相信陳孝存並不是那樣的人,但規矩就是規矩,不該因為信任與否,就置規矩不顧。

  林誠笑著下馬,和眾人敘舊。

  隨後目光便落在周三斤背後那柄火槍上,挪不開眼睛了。

  “這是……”

  周三斤啪地立正,給林誠敬了一個新式軍禮。

  隨後,擲地有聲地道:“報告總指揮官,火器司司長,上校周三斤幸不辱命,研製出燧發火槍!”

  燧發火槍!

  聽到這四個字,林誠的目光頓時亮了起來。

  要知道,火器真正能改變戰局,正是從燧發火槍開始的!

  在燧發火槍之前,是火繩槍的天下。

  而火繩槍顧名思義,其實就是在槍膛火藥前,有一截浸泡過菜油的火繩。

  兩軍交戰時,火槍兵引燃槍膛前段的火繩,火繩燃燒至末端,便可引燃火藥室,把子彈激發出去。

  可是,光是聽一聽,都知道這類火繩槍的弊端實在是太大。

  激發速度慢不說,一到下雨天,火繩被雨水打濕,就沒有用武之地了。

  火繩燃燒速度慢,麵對遊牧民族的輕騎兵,往往隻能開火一輪,對方就已經衝到火槍兵身前了。

  而一旦讓輕騎兵衝到火槍兵身前,就意味著一邊倒的屠殺。

  也因為如此,盡管華夏研究火藥,火器的曆史要比西方早,但騎兵始終沒有退出曆史的舞台。

  直到清朝末年,國內依然有騎兵。

  南宋末火繩槍研製出來後,兩百年內都沒有什麽進展。

  一直到了四百年後,歐羅巴才有人改進火繩槍,在火藥室前安裝了燧發裝置,火槍的射速大幅度提升。

  騎兵才從原本的優勢對陣,慢慢敗給火槍兵方陣。

  可以說,擁有了燧發槍,遊牧文明的騎兵就再也無法對農耕文明造成威脅。

  所以,林誠接過周三斤手中的燧發槍,細細撫摸著,就像是撫摸愛人。

  “好!三斤,你沒讓我失望!”

  “從今天起,三斤升為大校,全權統領火器司。”

  聽到林誠這話,周三斤身後的眾人騷動了一陣。

  要知道,自從周三斤加入種植園基地體係,他的升官速度就刷新了記錄。

  哪怕是基地最高長官,現任新式第一軍軍長的陳孝存,至今為止也不過是個中校職位。

  而周三斤,從未上過戰場,也從未立過戰功,卻是扶搖直上,成了基地中唯一的大校!

  盡管眾人羨慕不已,但沒有一人提出異議。

  這是因為,不論是周三斤研製的炸彈,還是舊式火繩槍,都幫助基地的新軍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的戰役。

  這些禦拳館武師清楚,要是沒有周三斤,基地新軍的戰損絕不會這麽低。

  就拿幾個月前和安南國主的那場戰鬥來說。

  安南國主親率數千人來攻打基地,人數是己方兩倍而已。

  而基地新軍利用炸彈,火繩槍,打出了一比一百的戰損比。

  安南國主數千士兵,被殲滅一半,俘虜一半。

  而基地裏死掉的兄弟,僅僅隻有二三十人。

  這等戰績,放在以前這些新軍想都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