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五柳會館
作者:夢回東京      更新:2021-11-08 20:29      字數:2506
  左右無事可做。

  林誠一行人慢慢悠悠,還是前往了五柳會館。

  此時的揚州,鹽業還掌控在官府手中,還不是明清時期,鹽商富可敵國的時代。

  不過,因運河穿城而過,河運發達。

  揚州城的商人,依然是江南地界不可忽視的一股勢力。

  五柳會館就是揚州商會出資,興建於宋神宗熙寧三年,距今已有三十年曆史。

  位於一段小河岸邊,門外栽種有五顆大柳樹,因而得名。

  會館裏有樂師舞女,每五日便有宴會舉行,奢靡之風可見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此地現在還名聲不顯。

  可等幾百年後,那些富可敵國的明清鹽商,就會出資平整河堤,疏通河道,把幾段護城河連在一起,喚做瘦西湖,成為揚州城的著名景觀之一。

  眾人抵達五柳會館時,館中燈火如晝。

  給門房小廝繳納了一貫的入門費後,眾人暢通無阻走進了會館。

  當然……

  若是揚州本地的才子,或是青樓名妓,自然無需繳納入門費。

  穿過會館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小橋流水,假山怪石。

  曲徑通幽的小道,蜿蜒如織,隱隱約約卻能看到更裏麵的風景。

  頗有些後世江南園林的雛形。

  而一行人剛踏進五柳會館,便聽到一陣軟糯的吳語小曲,伴隨著琵琶聲,悠悠傳入耳中。

  蘇月奴目光一亮,側耳細細聽了一會兒。

  轉頭對林誠說道:“相公,這唱曲的小娘子唱的一般,但彈琵琶的倒是位高手呢。”

  “哦,小婉也懂琵琶?”

  林誠順口問了句,心裏不由想起後世某位有著琵琶精之稱的國樂大師,能用琵琶彈奏出無數種樂器。

  尤其是他表演,用琵琶當電吉他彈奏的那段,是真把林誠給驚到了。

  說起琵琶,後世很多人下意識就認為,這是少數民族的樂器。

  實際上,琵琶是再正統不過的華夏傳統樂器。

  琵琶二字,代表的是兩種彈奏手法。

  秦朝時開始流行長柄樂器,而人們把向前彈的稱批,向後彈奏稱把,後來才改成琵琶。

  再經過數百年的發展改進,最終才有了後世現代人所看到的琵琶。

  後世一直有一種誤解,說隻要是單字的樂器,諸如琴、笛、簫、箏等,是中原本土樂器。

  而兩個字的,諸如二胡、琵琶、嗩呐,是中原外麵傳過來的樂器。

  但其實,這隻是因為,琴、箏、簫之類的曆史極為久遠,在上古先秦時期就被創造了出來。

  那時候習慣用單字命名,所以這些樂器才多為一個字。

  蘇月奴麵露得意,揚了揚腦袋道:“相公莫小瞧了婉兒,琵琶曲我也會不少。”

  說話間,二人攜手走過蜿蜒小道,進入一扇石拱門。

  眼前景致豁然一變,能看到一條回廊,修建於小湖之上。

  而在湖中心的亭子內,一群身著儒衫的士子,正搖頭晃腦,吟詩作詞。

  一旁更有女子在彈唱揚州小調。

  林誠等人在旁邊看了會兒,等膩了,便也去園子其他地方逛了逛。

  在蘇月奴小蝶這種自小生長在汴京,幾乎沒有離開過汴京的女子來說,揚州的一切都十分新奇有趣。

  可對林誠這種生長在後世,全球各地都飛過的旅遊達人來說。

  任何的景致,怕是都無法提起他的興趣了。

  不過,就像是那句話說的,當你在看風景的時候,你也成了別人眼中的風景。

  蘇月奴在汴京時便是名滿京師的花魁娘子,傾國傾城的容貌剛一出現,就不出意料吸引了所有士子的目光!

  當然,眾人一路都無事發生。

  並未出現類似小說中,二貨反派看上蘇月奴,並且跳出來裝逼不成反被草的橋段!

  想想也是,這世上的確有二貨,但沒多隨處可見。

  更重要的是,林誠等人身後還跟著姚二郎和幾個身材健碩,一看就知道不好惹的禦拳館武師呢!

  那些文弱士子自知之明還是有的,並沒有自不量力出來找事。

  這讓林誠有點悵然若失,感覺自己都準備好大招了,可愣是沒地方使。

  於是乎,等回到樓船之上,他隻好把無處發泄的精力,使在了蘇月奴身上。

  引得對方連連告饒,軟軟糯糯的用吳語唱了幾首小調,這才放過她。

  ……

  兩日後,再度啟程。

  順風順水,僅用了三日便抵達杭州!

  俗語有雲,上天天堂,下有蘇杭。

  此時的杭州,稱得上是江南水鄉的典範。

  煙雨朦朧的景色裏,隨處都帶著江南的精致和優雅。

  抵達杭州後,林誠便讓惠豐商行管事備好了厚禮,親自帶著去見童貫!

  童貫的府邸,在杭州知府衙門旁邊。

  雖然隻當了一年的供奉局太監管事,但童貫的供奉衙門,卻比杭州知府衙門還要恢弘三分!

  而且,讓人嘖嘖稱奇的是,知府衙門門庭冷落。

  但童貫的供奉局衙門,卻是車流如織,無數江南官紳排隊拿著拜帖前來拜訪。

  姚二郎架著雇來的馬車,在供奉局衙門口停下。

  他先看了眼長長的馬車隊伍,忍不住皺了皺眉,回頭對車內的林誠道:“大郎,人這麽多,咱們怎麽辦?”

  林誠想了想,起身下了馬車。

  信步走上前,便看到一個穿著知縣官府的八字胡中年男子,抱著一個小木盒,在童貫衙門前徘徊不定。

  林誠微微一笑,上前道:“兄台,敢問一句,今天是什麽日子,怎麽這麽多江南官員前來拜會童內官?”

  這位知縣聞言,抬起頭瞥了林誠一眼,隨口問:“嗬,什麽不知道,你來幹嘛呀……”

  “我……我來幫童內官的忙!”

  “喲嗬,兄台可以啊,這牛皮吹上天了!”

  知縣明顯不信,瞄了林誠一眼道:“本官杭州府下轄,錢塘縣令胡非,敢問兄台大名?”

  “林誠。”

  胡縣令拱了拱手問:“看兄台口音,是從外地來的吧?”

  “不錯,從汴京而來。”

  “這就難怪了!”

  胡縣令點點頭,指了指供奉局衙門處,那一溜長長的隊伍解釋道:“今日乃是童供奉選寶的日子,大家夥都等著被選上呢!”

  “驗寶?”

  “不錯,官家派童供奉來江南搜羅奇珍異寶,但凡手裏有寶貝哪個不想獻上去,好得官家看重!”

  聽到這個解釋,林誠不由微微詫異。

  他沒想到,江南的官員不僅不反對童貫搜刮寶貝的行為,反而上杆子來送寶貝。

  不過……

  想想蔡京就是憑借獻上了許多太湖奇石,因而被起複,重回朝堂。

  這些個江南官員如此熱切,也就不奇怪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現在的供奉官是童貫,並不是後來的朱勔父子。

  朱勔父子搜羅花石綱的過程中,巧取豪奪,中飽私囊。江南百姓自然恨得牙癢癢。

  而童貫則不同。

  童貫此人,雖然也收取賄賂,但他有原則,也誌不在此。

  但凡是獻上珍奇花石的,都是按照皇家采購的標準,該結賬結賬,該付錢付錢。

  若是官員進貢,還能運作升官。

  如此好事,江南官員自然是趨之若鶩。

  尤其是有蔡京這個榜樣在前,現下整個江南的官員都極其追捧童貫。

  每到‘選寶’日,這些江南官員便帶著自己的寶貝,蜂擁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