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揚眉吐氣的趙佶
作者:夢回東京      更新:2021-11-08 20:28      字數:2721
  第一百二十章 揚眉吐氣的趙佶

  半個月後。

  汴京!

  高俅這個曾經的街頭混混,率領三千西軍精銳,奇襲西夏重鎮,還殺了一個西夏王爺!

  這則消息,猶如旋風一般。

  短短幾日,就傳遍了汴京的大街小巷。

  滿朝文武,包括趙佶在內,全都差點驚掉了下巴!

  這還是他們認識的高俅嗎?

  不會是被人奪舍了把?

  朝廷官員,尤其是平日裏看不起高俅,暗地裏稱呼他是幸進小人的文官們,則像是吃了蒼蠅般難受。

  更有不少禦史,聽了些小道消息,就風聞參奏高俅,說他擅殺俘虜!

  當然,麵對這巨大的勝利,趙佶的心情就像是三伏天喝下冰鎮酸梅湯一樣的舒爽,懶得理會那些閑的蛋疼的禦史。

  “諸位愛卿!爾等平日不是說,高俅乃是市井出身,並無統兵之才。朕命他去秦州擔任觀察使,是胡鬧嗎?”

  “可如今,正是諸位愛卿眼中的市井小人,卻立下如此大功!”

  “諸位愛卿可真是我大宋的好臣子啊!”

  一番話,說的底下的大臣是惶恐不安,連忙在左右相帶領下,紛紛朝著趙佶拜倒謝罪。

  宋朝一般不行此大禮參拜,即便是上朝麵見皇帝,也是作揖居多。

  可眼下情況,這些大臣卻是有苦難言。

  誰知道高俅那小子,到底打了什麽興奮劑,竟然連西夏王爺都幹趴下了!

  再給他一些時間,豈不是連整個西夏都給打下來?

  這樣一來,不是顯得他們這群文臣很無能,很沒麵子?

  想到這,右相曾布連忙帶著一群心腹,向趙佶建議,要把高俅調回京城,大加封賞!

  要說趙佶也是個念舊的,原本把高俅派去西軍,就是為了給自己這個愛卿鍍金,好名正言順給他升官。

  隻是沒想到,高俅給了他這麽大的驚喜。

  再加上,高俅在發回來的奏折上,沒少給趙佶訴苦,希望趙佶把他調回去。

  趙佶也幾個月沒見到高俅,少了高俅在身邊,總覺得少了許多樂趣,因此曾布一上奏,他立刻就同意下來。

  親自下旨,調高俅回汴京。

  原本因為林誠的鹽引換糧之策,解決了西軍的糧草問題。

  趙佶準備升高俅做秦州觀察使,順便讓他再撈點軍功,日後好提拔。

  誰知道高俅給了他這麽大一個驚喜,沒幾個月就把西夏王爺都給宰了。

  於是乎,趙佶準備一步到位,直接給升高俅做樞密院副使!

  樞密院副使?

  誰知道,眾大臣一聽這職位,想也不想就異口同聲的反對。

  要知道,高俅此前的職位是殿前司都指揮,秦州轉運使。

  是個五品的武官,作為官家的心腹,給了也就給了。

  可樞密院副使,那可是從二品的高官。

  從五品小官,一躍成為朝廷重臣,從二品的高官。

  別說是宋朝了,就算往前再數個上千年,都沒見過這種先例。

  看到底下大臣不同意,趙佶臉色頓時冷了下來。

  沉聲罵道:“哼,爾等一群酒囊飯袋,就知道整日參奏!”

  “誰能像高俅那樣,不但獻出鹽引法這等功在千秋的治國良方,又能統兵作戰,打出我大宋對西夏少有的漂亮仗,朕也提拔他當樞密院副使!”

  “臣等有罪!”

  眾大臣心中腹誹,心說現在大殿裏站著的,那個不是寒窗十幾年,在東華門外唱過名的好男兒,他高俅一介街頭混混,憑什麽能如此輕鬆當上二品大員。

  “有罪有罪,爾等除了這兩個字,就不會說其他話了嗎?”

  罵了一通,趙佶喘了幾口氣,收斂了情緒。

  沉默片刻後,他轉而任命高俅為三衙都指揮使,統領汴京所有禁軍,兼任樞密院都承旨!

  看到趙佶發了狠,底下大臣也不敢在上奏,咬著牙同意了。

  樞密院都承旨,從四品。

  位在樞密院正副使之下,倒也算是高升了。

  至於三衙都指揮的職位,大臣們就是心裏不願意也插不上話。

  這裏就不得不提到宋太祖!

  宋太祖黃袍加身之前,其職位是殿前司都點檢,統領柴家王朝的親軍,且沒有製衡,既有統兵權,又有調兵權。

  可謂是權利大的沒邊了!

  換句話說,柴家王朝時,宋太祖一人統領著京城所有的軍隊,想做什麽就做什麽。

  別說是自己當個皇帝玩玩,就算是把柴家人全宰了,也沒人能攔住他。

  當上皇帝後,宋太祖怕自己重蹈柴家覆轍。

  於是撤消了殿前司都點檢職位,並且設立三衙分化軍權。

  並規定,三衙各部都指揮,雖有統兵之權,卻無調兵之權,調兵權利歸入樞密院。

  同樣也因為宋太祖出身自三衙,曾是殿前司都點檢。

  所以,汴京三衙的統帥任命,一直掌握在大宋皇帝手中,不經過朝臣。

  宋代好幾任的官家,都喜歡直接發中旨,選定三衙殿帥。朝臣也不能對此說三道四,這幾乎是不成文的規定了。

  朝臣本以為趙佶鐵了心要讓高俅入樞密院,直接一步登天,已經準備好要冒死進諫,說什麽也不讓這份離譜的任命通過。

  誰知道,趙佶話鋒一轉,竟然讓高俅去擔任三衙殿帥。

  一下子閃了滿朝文武的腰,眾人自然不好再拒絕,隻能捏著鼻子承認下了。

  其實,這也代表著趙佶的帝王權術。

  別看趙佶才剛登基一年,但他並不傻,相反還十分的聰明。

  否則,也不會以及冠之齡,先後奪了章惇,曾布的相權,乾坤獨斷二十餘年。

  隻是他這份聰明,九成給了藝術,一成給了帝王心術。

  卻沒有一絲一毫,分給大宋,分給百姓。

  朝會結束後,趙佶來了興致,讓楊戩取來大內寶庫中珍藏的蘇東坡畫作,在禦花園的涼亭內臨摹。

  臨摹到一半,趙佶忽然歎了口氣,對身旁的楊戩道:“可惜了東坡先生,我本想讓他回汴京,好頤養天年的……”

  文豪蘇東坡逝世的消息,早已在整個大宋傳開。

  整個大宋文壇,無不是扼腕歎息。

  更離譜的是,遠隔重洋的日本,甚至專程派人來吊唁蘇文豪。

  “陛下仁慈,隻怪蘇學士運道不好。”

  趙佶搖了搖頭又道:“對了,林大郎到哪兒了,可回到汴京了?”

  “官家,林大郎昨日夜裏回的汴京,正在殿外候著呢,要不要奴婢喊他過來。”

  “怎麽不早說,快去請林愛卿過來,讓他給我好好說說攻打夏州城的事兒!”

  楊戩連忙遵命而去。

  不多時,就在偏殿裏尋到了林誠。

  盡管趕了半個月的路,臉上風塵仆仆。

  但剛從戰場上下來,身上還帶著絲攝人心魄的殺氣。

  楊戩隻是稍稍看了眼,就覺得心肝直顫,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氣。

  “大郎,你這是……”

  林誠見是楊戩,淡淡一笑,身上的殺氣收斂了些,拱手道:“見過楊內官。”

  楊戩擺了擺手,忙說:“大郎,你這身子殺氣,可不好去見官家,萬一衝撞了官家,咱們都吃罪不起。”

  說著,他轉頭看了看,連忙喚來幾個宮女,讓她們伺候著林誠去洗漱一番,換一套新衣服。

  等到林誠煥然一新,身上濃重的殺氣散去,這才敢帶著林誠去見趙佶。

  在林誠去西軍的兩個月裏,楊戩就和後世一樣,從小小的禦花園掌事,一路爬到了專門隨伺趙佶的大太監。

  掌握的權柄日盛。

  林誠不得不感歎,六賊就是六賊,總能找到機會見縫插針的發育起來。

  再過幾個月,等到蔡京歸為,這六賊加上趙佶,就該敲響北宋滅亡的警鍾了!

  但林誠並沒有心思去管,隻要趙佶還是皇帝,就算他鬥垮了六賊,趙佶保證還能再提拔另一夥六賊上來。

  因此,林誠隻打算冷眼瞧著,同時加快速度,訓練安南基地裏的,自己手中真正的力量,等到大廈將傾的時候,再出來力挽狂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