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災民
作者:夢回東京      更新:2021-11-08 20:28      字數:2529
  第九十八章 災民

  午飯時,一行人圍著馬車大快朵頤。

  呂大和陳小五更是滿臉感慨之色,忍不住讚道:“還是跟著大郎好,哪怕是趕路,吃的都不差。”

  可不是。

  林誠對其他的要求很隨意,但對於美食,從來都是一絲不苟,要求嚴格。

  盡管是在趕路途中,條件一般。

  但他還是準備了許多食材,帶著路上車。

  呂大和陳小五又獵了幾隻野雞,索性就整治一番,做了道叫花雞。

  叫花雞最初的出處已經不可考,工序是先在地上挖一個坑,在底部埋上河邊常見的鵝卵石。

  然後整雞去毛,掏空內髒,洗淨後往整雞肚子裏塞進各種佐料。

  把整隻雞裹上黃泥,放進烤熱的鵝卵石堆中,再鋪上一層芭蕉葉,然後埋上土。

  如此等待一兩個小時後,各種佐料的味道滲入雞肉中,一道香氣彌漫的叫花雞就做成了。

  看著呂大和陳小五等人吃的滿嘴流油的模樣,就知道這道叫花雞有多好吃了。

  後世,食材的烹調方式多種多樣。

  而在宋代,其實烹調方式還比較單一。

  在鐵鍋還不算流行的北宋末年,基本上就隻有蒸煮烤等寥寥幾種烹飪方式。

  隻是,野雞肉質緊密,用上麵三種方式烹飪出來的野雞肉,肉質會比較柴,不夠細膩。

  而叫花雞的悶烤方式,則完美解決了這一難題。

  眾人邊吃邊聊,說話間卻看到不遠處的官道上,一群衣衫襤褸的百姓,臉色木然地朝汴京方向移動。

  看到這些人,林誠臉色狐疑,轉頭問身旁的姚二郎。

  “這些人是?”

  “年初,河南等地糟了蝗災,最近這幾月,陸陸續續有難民逃難到開封府。”

  雖然開封府是首都,北宋最為繁華的地方。

  但俗話說的好,故土難離,這些災民要是能活下去,又怎麽會願意背井離鄉來汴京。

  還不是為了能有一口飯吃,能活下去。

  聽完姚二郎的解釋,眾人不約而同沉默了下來。

  天災永遠比人禍不可捉摸,林誠也知道,哪怕後世科技那麽發達,也依舊無法解決天災。

  人類在自然麵前,實際上仍舊渺小到卑微。

  後世六七十年代,盡管有各種科技手段,使得糧食產量超大幅的提升,不也有饑荒,曾餓死過人。

  更遑論是糧食產量遠遠不足的北宋末年。

  現代的史學家研究各種天災人禍,曆史的更迭後,曾得出一個結論。

  所謂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實際上,就是當人口增長超過資源的時候,動亂就不可避免。

  簡單來說,假設以北宋的技術條件,糧食產量能滿足三千萬人口所需。

  那麽,隻要北宋的人口在三千萬以下,國家就會穩定。

  可人口一旦超過了三千萬,達到四千萬,甚至五千萬,快速增長的人口和糧食缺口產生的爭端就不可避免。

  就在林誠等人看著那些災民,默然不語時,那數十災民同樣也在看著林誠這些人。

  準確地說,是在看著林誠等人手邊的叫花雞。

  但……

  他們隻是遠遠的看著,繼續木然地朝前行進。

  這些人知道,他們隻是最卑微的蟻民,和樹林裏一看就知道是大人物的人比起來,微不足道。

  忽然間。

  災民裏,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衝出人群,跌跌撞撞朝林誠這邊跑來。

  這一舉動,驚動了災民。

  領頭的老人驚呼一聲,急忙呼喚:“囡囡,回來!”

  可小女孩充耳不聞,埋著頭一路跑到林誠等人身前,撲通一聲跪了下來。

  “各位大官人,你們買了我吧。”

  小女孩灰頭土臉,整張臉都是灰黑色,看不清真實麵容。眼中豆大的淚珠滾滾落下,形成兩道清晰的痕跡,衝刷著臉上的泥土。

  她的說話聲含糊不清,卻在不斷重複著讓人買下她。

  林誠略有些動容,沉默了好一會兒,這才親自上前,把小女孩扶了起來。

  這時候,災民中領頭的,最年長的老頭也誠惶誠恐到了林誠跟前。

  小心賠著不是,口中道:“大官人恕罪,小老兒這就帶囡囡走。”

  與此同時,官道上的災民們雖然停了下來,卻仍舊木然地看著這一切。

  是啊,這一幕他們見得太多了。

  這一個月的逃荒路途中,餓死的,病死的早不知凡幾。

  稍有點姿色的女娃娃,早就被父母賣給了沿途的大戶人家。

  不是為了那幾口糧食,而是孩子跟著父母,也是被活活餓死。

  林誠搖了搖頭,製止住要嗬斥小女孩的老災民,隨後轉身讓姚二郎取來一碗小米粥,親手把米粥遞給了女孩。

  但讓林誠意外的是,女孩接過米粥卻沒有喝,而是如獲至寶般,端著米粥小心翼翼跑向災民中。

  那兒,有個農婦手中,正抱著個幾個月大的嬰兒。

  “那是?”

  林誠不解,忍不住轉頭看向老災民。

  老災民順著林誠指的方向看過去,幾次欲言又止,終究還是忍不住抹了一把淚,泣不成聲的哭了起來。

  悲傷的氣氛很快傳染到了災民人群中,不斷有人小聲抽泣著,滿臉灰敗之色。

  唯有最初的小女孩,固執的從農婦手中接過嬰兒,小心地一點點把米粥喂給尚在繈褓中嬰兒。

  好半天,老災民才停止啜泣,歎著氣給林誠講述了原委。

  他們這些災民都是來自河南某縣的陳家莊,鄰裏之間沾親帶故。

  這次逃荒,也是整村一起走,路上相互之間好有個照應。

  誰知道,這一路上餓死的餓死,逃命的逃命,原本百多人的隊伍,快抵達汴京時,已經隻剩下了三四十人。

  據老災民說,他原本是陳家莊的村正,名喚陳老實。

  往常年月裏,陳家莊男耕女織也算太平。

  誰知道,一場突如其來的蝗災,讓整個陳家莊顆粒無收。

  再加上蝗災引起的民亂,現在河南西部大片地方都混亂不堪,繼續待在那兒,就算不被餓死,也免不了被餓極了的亂民分食。

  小女孩是他的孫女,小名囡囡。

  其父母病死在逃難途中,隻留下了一個尚未滿周歲的小男孩。

  聽完老災民講述,林誠如鯁在喉。

  易子相食,慘絕人寰。

  這等事,他隻在史書中看過。而眼下,卻是活生生發生在眼前。

  想到這,林誠很是自責,自責自己來到這個時代後,卻隻想著怎麽賺錢改善自己的生活,卻從未想過要去改善這些底層百姓的生活。

  白糖、海腸粉……

  這些東西,或許能給北宋百姓的美食,增添一抹亮色,卻無法改變這些窮苦大眾,仍然吃不上飯的窘迫困境!

  林誠深吸了一口氣,看著陳老實鄭重道:“陳村正,請你把村上的百姓一並叫來,我這還有些糧食,便分給他們吧。”

  陳老實聞言臉色愕然,不可置信地看向林誠。

  見後者表情認真,不似玩笑,這才反應過來,忙不迭下跪叩頭。

  “大官人是救苦救難的菩薩,小老兒在這給大官人叩頭了。”

  陳老實一張飽經風霜的臉龐又驚又喜,整個人看上去卻像是垂垂老矣的老翁,煥發出新生。

  林誠把他扶起來後,搖著頭道:“些許糧食,隻能解眼下困境,卻支撐不了多久。”

  “即便如此,大官人也是小老兒這一路走來見過最心善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