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以鹽換糧
作者:夢回東京      更新:2021-11-08 20:27      字數:2674
  這一幕,震撼的群臣久久無言。

  在朝堂上討論打或不打,都隻是嘴炮,哪裏比得上親上戰場來的凶險。

  一個不好,豈不是葬身在邊疆。

  “好!果真義士,倒是老夫先前看差了你!”

  沉默好半天後,左相韓忠彥滿臉感慨地看著高俅,緩緩開口道:“不過,成與不成還得看你所獻之策,是否真能解決糧草問題!若是能,老夫親自向官家請示,破格封你為秦州糧草轉運使!若是不能,你也逃不過一個嘩眾取寵的罪過,當即革去你的指揮使之職!”

  “某,高俅,願同韓相公一賭!”

  高俅臉色肅穆,心裏卻已經笑開了花。

  秦州糧草轉運使,那他相當於官升三級了啊!

  趙佶朝身旁內侍點了點頭,那內侍當即走到高俅身旁,小心翼翼接過高俅的奏折,呈給了趙佶。

  大殿裏,所有的大臣都目不轉睛地盯著趙佶手中的奏折,心裏則暗自猜測奏折中的內容。

  他們實在想不出來,能有什麽辦法解決糧草問題。

  要知道,宋朝雖然有錢,但花費的財政預算也同樣驚人。

  一時間,實在擠不出多餘的錢用於征用民夫,湊集開戰所需的糧草。

  而且,就算湊集到了銀兩,也無法在短短一兩個月內,把大軍所需的糧草運送到邊境。

  最最保守估計,想要解決這個困難,至少也需要半年後。

  大殿之上,趙佶結果內侍遞來的奏折翻開。

  隻看了短短一會兒,他原本緊蹙的眉頭舒展開,忍不住大喊了一聲好!

  隨後,更是滿臉欣慰地看向底下的高俅,緩緩道:“高愛卿果然不愧是吾之子房!”

  子房是漢代張良的字,劉邦的首席謀士。為劉邦奪取天下出謀劃策,建立了不世之功。

  可以說,趙佶這番話,就是一個君王對手下大臣最為頂級的誇讚。

  趙佶說罷,臉上滿是笑意。

  但他並沒有急著把奏折給大臣們看,而是站起身來,居高臨下看著滿朝的文武。

  沉默好一會兒後,趙佶這才開口道:“爾等都是我大宋的肱骨重臣,可卻連一個小小的糧草問題都解決不了,爾等又有何顏麵去見那些奉養你們的大宋子民?”

  聲音雖然不大,但這話卻是誅心之言,直接讓底下所有的大臣慌了神。

  “臣等……”

  所有大臣相公不約而同朝著趙佶躬身請罪。

  “有罪!”

  看著平日裏一個個尾巴翹上天,敢指著自己鼻子開罵的大臣,這會兒卻一個個服軟,趙佶這心裏就像是三伏天吃冰塊一樣的舒爽。

  若非為了顧忌帝王威儀,此刻他真想放聲大笑,罵自己這些大臣一句,“以前不是挺橫嗎,怎麽你們也有今天?”

  爽歸爽,敲打完大臣後,趙佶也沒忘了正事。

  “都看看高愛卿的奏折吧,讓好你們知道市井之間也有大賢,朕不過是效仿先聖,不拘一格用人才罷了。”

  這裏得多提一句,古代的皇帝,無論哪個朝代其實都很少自稱朕的,一般都是和普通人一樣稱我。

  宋朝皇家更親民一些,皇宮大內裏那些帝姬,皇子,稱呼皇帝皇後也像一般老百姓那樣稱呼爹娘。

  隻有在正式場合,比如祭祀,或是大典禮時,皇帝才會自稱朕。

  剛才趙佶故意自稱朕,是為了凸顯他那句話的重要性,會被中書舍人記錄在他這一朝的實錄中。

  趙佶身旁的內侍把奏折轉給大臣們翻閱後,朝堂上頓時炸開鍋了。

  “以鹽換糧?”

  “鹽引法?”

  “商人自行湊糧?”

  “這……”

  大臣們議論不止,其中有叫好不迭的,也有駁斥稱有違祖製的。

  早在春秋戰國,國家就意識到了鹽鐵的重要性,開始壟斷了鹽鐵貿易。

  此後上千年間,鹽鐵都是由國家政府設立專門的官衙售賣。私人販賣鹽鐵,都會論罪處以重刑。

  但,隻要有利益,哪怕冒著殺頭的風險,照樣有人會鋌而走險。

  於是乎,曆朝曆代的私鹽販子屢見不鮮。

  最出名的,莫過於唐末的王仙芝、黃巢。

  黃巢甚至攻占了長安,建立了大齊國。

  遠的且不說,就說趙佶的徽宗時期,鼎鼎有名的四大寇,其中兩個王慶、田虎就是私鹽販子出身。

  當然,真實曆史上的四大寇,也並沒有水滸小說裏寫的那麽聲勢浩大。

  前麵三大寇,包括宋江,都隻是在一兩個縣城鬧事,被州府廂兵就直接剿滅了,連正史上都隻是寥寥一筆帶過。

  真正有影響力,對趙家江山造成震動的,還要數南方的方臘。

  趙佶抬眼掃過群臣,淡淡道:“諸位愛卿可有什麽想說的?”

  話剛落,先前攻訐韓忠彥的兵部侍郎黃澤當即出列,開口道:“官家,此法於祖製不合!”

  宋朝上一任皇帝是神宗,神宗本人是個改革派,奈何他頭上還有向太後管著。

  向太後本人又是個堅定的保守派,向太後扶持趙佶登基後,任命了一大批的舊黨官員。

  可以說,現在的朝堂內上至右相曾布,下至普通的五六品小官,都是舊黨成員。

  甚至連韓忠彥本人,勉強也算是舊黨。

  隻不過韓忠彥和曾布不同,他雖然傾向於保守,但同時又對改革派的官員抱有同情心,一直覺得改革派官員並無大錯,隻是太操之過急。

  也是因為如此,曾布才下定決心,要踢走韓忠彥,獨攬宰輔大權。

  “哦,祖製不合?黃澤,若朕沒記錯的話,上個月你還擬了份奏折,說河北東路與遼國接壤,久無戰事,應削減河北東路駐防的禁軍。河北東路禁軍乃是太祖定下的祖製,怎地到你那就應改削減了?黃澤,你莫非是欺朕年幼不曉事?”

  黃澤一聽這話,額頭上冷汗漣漣,急忙回道:“臣一時糊塗,鹽政並非祖製,太宗,真宗時都有改製過。”

  這天下間的事,說白了唯利益二字罷了。

  鹽政由國家官衙專賣管理,其中自然有了上下其手,可以得利的地方。

  黃澤雖然不管鹽政方麵的事兒,但他的一個族侄,就是兩淮提舉鹽事官。

  官職雖不大,但油水卻豐厚無比,每年給黃澤的孝敬就不是個小數目。

  據大宋宣和遺秘記載,徽宗宣和年間,大宋一年的賦稅折合成白銀,約在兩千萬到三千萬兩白銀之間。

  而向來最為賺錢的鹽政,卻僅占了不到百分之三,約合八十萬兩白銀。

  可是,根據宋代史料記載,宋朝宣和年間,每年售賣官鹽超過三億斤,每斤七十七文錢,收取三成鹽稅。

  換句話說,這三億多斤鹽,可收取六十九億文錢鹽稅,折算下來約為六百萬兩。

  六百萬兩鹽稅,最終卻隻有不到八十萬兩上繳到了國庫,其中的貪墨可想而知。

  事實上,也並非沒有人看透這點,徽宗時期,還真就有一個大臣看透了鹽政的弊端,推行了創新的鹽引法。

  不再是官衙專賣,而是由官府向商人出售鹽引。

  鹽引有長短之分,商人必須交錢請引,即買引。請短引的,隻能在本路行銷,在靠近鹽場的州縣售賣;請長引的,準許到他路行銷,到事先規定的其他州縣售賣。

  從此以後,官府隻收取鹽引費用,不在管賣鹽的事。

  通俗的講,就是官府向商人售賣準入證,準入證有時限,或一季度,或一年,到期就得再續。

  推行新的鹽引法後,宋朝鹽稅節節攀升,到了南宋甚至占稅收的比例甚至一度達到三成,六百萬兩!

  這套鹽引法,也被後世的元明清三朝引用,隻是細節上有略微改動,並曆經千年,一直延續到了新時代才廢除。

  最後,提出這套新的鹽引法的不是別人,正是那六賊之首,大奸臣蔡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