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女真進貢
作者:夢回東京      更新:2021-11-08 20:27      字數:2702
  曾布擔任多年右相,性格又極為強勢。

  加上能壓得住他的章惇、向太後等人相繼罷官去世,這一年來曾布越發說一不二,淩駕於百官之上。

  有這樣權勢通天的父親,小曾相公曾紆也是春風得意。

  但此時的曾紆絕不會想到,他那看似順風順水的人生,僅僅維持了兩年就急轉直下,從此和仕途坎坷,一輩子再也沒有回到過汴京這個權力中心。

  林誠和高俅各騎了一匹高頭大馬,一路往西郊的蔡河賽場而去。

  馬是大宛馬,雖生的高大,但實際上並不適合行軍打仗。

  在大宋時期,真正的好馬產自燕雲十六州,以及更北方的蒙古。

  燕雲馬適合短途衝刺,蒙古馬則適合長途奔襲。都是軍人眼中難得的良馬。

  而高俅騎著的這種大宛馬,看上去威風凜凜,但既跑不快,也無法長途奔襲,隻能用來給汴京的禁軍充當門麵。

  不得不說,高俅別的本事沒有,但這種裝樣子的功夫絕對一流。

  要是不識貨的人見了高俅手下裝備精良,身材高大的禁軍,肯定會認為他會練兵,是個不可多得的帥才。

  可實際上這些老爺兵,一無訓練,二無紀律,空有著整個大宋最精良的裝備,卻隻能在汴京城裏風花雪月。

  二十年後的那場靖康之難,汴京將近十萬的禁軍,隻要有三分之一經過認真訓練,並且紀律嚴明。

  金兵就算全死在汴京,也絕攻不進這曆經七代北宋皇帝經營加固,好似鐵桶一般的汴京城!

  閑話不提。

  且說林誠倒是不太會騎馬,一路上隻得由高俅的手下士兵牽著韁繩,緩步而行。

  高俅也不急躁,優哉遊哉跟在旁邊,和林誠聊一些汴京的奇人趣事。

  別看高俅文化不高,但對於市井裏大大小小的事情,他卻是門清。

  提起這個,這裏麵還有一個傳說。

  據說,趙佶當上皇帝以後,一直居住在大內,雖然時常微服去外麵玩,可礙於各個大臣緊盯著他,稍有不慎就會被禦史斥責,因而趙佶出去的次數並不多。

  盡管大內富麗堂皇,集天下奇珍於一處。

  可呆久了還是會覺得無聊,趙佶便時常讓高俅進宮,給他講一些市井裏的趣事。

  高俅為了這差事,特意在手下養了一百孩兒。

  這些幹兒子別的事不用管,天天就在市井裏轉悠,把自己遇見的好玩的事兒記錄下來,回去後報告給高俅。

  高俅還得意地向趙佶炫耀過,說自己有一百孩兒皆是遊俠兒,汴京城內一應奇事無一不曉。

  路上,最讓林誠感興趣的,莫過於高俅提到的,遠在遼東黑山白水間的女真族,今年也破天荒遣使來大宋進貢了兩隻海東青。

  趙佶得知後十分喜歡,特地命人回了一車珠寶,一車絲綢。

  林誠聽到這,忍不住微微蹙眉。

  女真族這麽早就和大宋聯係上了?難怪二十年後,會共同對付遼國!

  女真族是個統稱,在黑山白水間,女真人有將近三十多個大小不一的部落。

  部落與部落之間互相征伐,殺得血流成河。

  不過,最近這幾年間,在距離汴京幾千裏外的遼東長白山脈,數十個女真部落被一個狠人給統一了起來,漸漸有了些氣候。

  此人名叫完顏阿骨打,現在正是三十多歲,最為年富力強的時期。

  他和兄弟幾人拚殺,接連消滅了幾個反對他的女真部落,吸收了長白山脈間各女真部落,形成了一個統一的女真族。

  盡管女真人已經統一,可三十多個部落加在一起,可以騎馬作戰的成年男子也不滿三千人。

  這相對於擁兵上百萬的遼國來說,簡直就如同一隻隨手可捏死的螞蟻。

  完顏阿骨打深知現在的遼國不是他可以撼動的,因此韜光養晦,從不和遼國鬧翻,隻是在暗中默默地積蓄實力。

  女真族誕生於長白山脈的白山黑水間,自然條件極為惡劣。

  唯一能讓遼國貴族感興趣的,唯有長白山的人參和海東青。

  尤其是海東青,遼國貴族無不以擁有一隻海東青為榮。

  本草綱目禽部有記載,“雕出遼東,最俊者謂之海東青!”

  往往上萬隻雕中,才能產出一隻海東青。

  海東青屬於大型猛禽,成年海東青身高一米,翼展可達兩米。

  在女真族中,海東青有萬鷹之神的美譽。

  曆朝遼國皇帝中,剛剛登基的天祚帝耶律延禧尤其喜愛海東青,曾經下令讓女真族每年進獻兩隻海東青。

  要說起來,這位天祚帝和徽宗趙佶簡直是天作之合。

  耶律延禧出生於1075年,現今二十六歲,剛當上皇帝,打獵遊玩是把好手,做皇帝根本不及格!

  徽宗趙佶出生於1082年,現今十九歲,同樣剛當上皇帝不久,書法作畫是位大家,做皇帝同樣不及格!

  這二位,年紀差不多,當上皇帝的時間差不多,就連當皇帝的態度也差不多。

  一個整日到處打獵,國事交給權相蕭奉先。

  另一個整日吟詩作畫,國事交給奸相蔡京。

  一個亡了國,妻子女兒盡皆被俘,或受辱,或被虐殺,無一幸免。

  另一個也亡了國,妻子女兒盡皆被俘,同樣受辱被殺,無一幸免。

  也難怪這對活寶兄弟,最後成了獄友惺惺相惜。

  不管未來如何,至少現在林誠有了警惕。

  看來早在二十年前的現在,完顏阿骨打就有了心思,開始布局謀劃遼國了!

  當然,這事兒他並沒有說出來。

  看著提到女真使者一臉鄙夷,稱之為蠻夷的高俅,林誠就知道,這位足球健將高指揮,踢踢足球還行,跟他談國家大事就等於對牛彈琴。

  時間匆匆。

  轉眼林誠和高俅就抵達了蹴鞠賽場。

  蔡河賽場,顧名思義,這座占地一公頃的賽場,是修建在西郊的蔡河邊上。

  賽場兩邊是百姓們觀戰的席位,據高俅說,每年七月的決賽那一天,蔡河賽場能有近萬百姓來觀賽。

  平日裏人少些,但要碰上熱門球隊,也有近千人來觀賽。

  這一日王都尉的威武軍,對陣小曾相公的常勝軍,前來觀賽的百姓也不下千餘人。

  球場的門票並不貴,隻需要三十文錢,就能在裏麵看上一場酣暢淋漓的大戰。

  這些錢對於汴京百姓來說,還不到一日的工錢,拿出來享受一番自無不可。

  有高俅帶領著,林誠自然不用去和百姓們擠在一起觀看球賽。

  在賽場邊,有搭建好的高台,上麵架設著涼棚。

  圍繞圓形球場,一共有十幾個這樣的涼棚。

  而能在涼棚裏,喝著茶,吃著點心觀賽的,無一不是汴京城裏有地位身份的人。

  高俅帶著林誠尋了一間無人的涼棚,待送上茶水點心的茶博士退下後,興致勃勃地給林誠介紹道:“也是趕巧了,比賽還有一刻鍾開始,剛才聽賽場的茶博士說,小曾相公的常勝軍前不久剛招攬了三廂館的劉猛,這下有好戲瞧了!”

  “三廂館?”

  看到林誠麵露不解,高俅一拍腦門,忙解釋道:“倒忘了大郎不了解汴京的蹴鞠賽,其實除了皇親國戚,王公大臣手底下的球隊以外,汴京還有不少專門教導蹴鞠弟子的會館。這些會館有的專門教導弟子,不參與蹴鞠賽,也有會館既教導弟子,也擁有自己的蹴鞠隊。”

  聽到高俅這麽說,林誠倒是想起自己在前世曾經看過的一部,講述宋朝蹴鞠的電視劇。

  裏麵的確有專門教導弟子學習蹴鞠,並以此為謀生的蹴鞠會館。

  電視劇的主角,就是因為蹴鞠天賦高,被收入會館中,並最終帶領球隊贏得了汴京蹴鞠賽的第一。

  這點真實的宋朝曆史上,和電視劇倒是如出一轍。

  林誠不由在心底感歎,果然不能小瞧了古代人,瞧這連俱樂部都搞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