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文藝青年趙佶
作者:夢回東京      更新:2021-11-08 20:26      字數:2641
  小小的臉蛋上露出迷醉的神色的,忙不迭點頭道:“好吃!”

  她覺得,這大概是她這輩子吃過最好吃的豬肉了!

  聽到她這麽一說,韓老頭急了,忙和小姑娘搶起了碗裏的紅燒獅子頭。

  韓老頭夾起一顆肉丸,輕輕咬了一口。

  細嫩的肉質,伴隨著鮮美的湯汁,入口即化,爛而不膩。

  韓老頭頓時雙眼瞪大,一臉不可置信的望著桌上的紅燒獅子頭。

  “這……真的是用豬肉做出來的?”

  “哈哈,不然還能是豆腐做的?”

  林誠笑了笑,心裏卻想起了一件有關北宋美食的一件趣事。

  這事兒是說,在北宋汴京的大相國寺裏,有一個專門負責後廚的大和尚,他最拿手的就是一手豆腐素肉宴。

  能夠以豆腐,做出各種各樣的以假亂真,讓食客以為自己吃的是肉的豆腐美食!

  這還不算奇葩,更奇葩的是,大相國寺裏麵還有一家燒豬院!

  是的,你沒有聽錯,就是大相國寺的僧人灸烤豬肉,向平民販賣的商鋪,稱為‘燒豬院’。

  後來為了雅觀,大相國寺便把名字,改成了燒朱院!

  這要是放在後世,估計現代人是一臉懵逼,疑惑大相國寺裏的和尚怎麽不僅吃肉,還殺生呢?

  實際上,佛家所說的不吃葷,指的是辛辣的東西,如蔥薑蒜酒之類。

  但到了南北朝時期,梁武帝崇信佛教,還自稱‘三寶奴’,特別認可佛家不忍吃眾生肉的佛法,因此漸漸的,許多的佛教分支,才開始不吃肉食。

  不過在宋朝時期,佛教依然不禁肉食。大相國寺的灸烤豬肉,更是平民百姓中難得的美食。

  大宋朝是民間飲食文化大跨步發展的時代,尤其是各種烹調美食的花樣,層出不求。

  類似火鍋、炒菜,各種調料味,都誕生於這一時期。

  大宋朝的經濟發達,一直被後世稱讚為資本主義的萌芽。

  從這一點,就能看出,實際上宋朝百姓的日子都還過得去。

  滿足了飽暖,自然就會去思慕更高層次的心裏需求。

  所以,整個宋朝,不止是飲食,在其他方麵,諸如詞曲、娛樂、博戲等行業,同樣都在飛速發展著。

  韓老頭和小小專心對付著桌上的美食,林誠則是在心裏盤算著,有時間一定要去大相國寺,嚐一嚐那裏的素肉宴和烤豬肉。

  兩個吃貨風卷殘雲,沒一會就把幾道菜吃了個精光。

  隨後不約而同地用期待的眼神看著林誠。

  “好了,知道你們肯定沒吃飽,等下還有個飯後甜點。”

  林誠無奈的聳聳肩,起身走向土烤爐。

  說實話,他自己也挺期待,能不能在一千年前的宋朝,吃上來自後世的奶油蛋糕。

  ……

  皇城大內,禦苑。

  禦苑假山流水,花草繁盛。

  而在正中間的位置,有一座涼亭,名喚寶文亭。

  這是趙佶特命高俅督造的亭子,雖然不大,但造型別致,飛簷走角,亭子的幾根梁柱,更是從江南運來的名貴陰沉木製作。

  寶文亭三字,更是趙佶禦筆親書。

  此刻,趙佶正在寶文亭中,揮毫潑墨,繪著一副百花爭豔圖。

  要說曆史上最偉大的皇帝,趙佶別說是入選,給人提鞋的資格都沒有。

  但要說文藝細胞,整個曆史五千年間,也就南唐後主李煜能與之相媲美。

  而且巧合的是,這兩皇帝不僅同樣文采出眾,就連亡國都差不多。

  李煜是南唐後主,趙佶也算是半個亡國之君,丟了一半的江山。

  要不是後期,有多位名臣名將力挽狂瀾,勉強保住了南宋的江山。或許他就得改名,叫做宋後主了。

  隨著最後一筆落下,趙佶的百花爭豔圖終於完成。

  他輕輕吹了吹墨跡,頗為滿意自己的大作。

  伺候在一旁的高俅見狀,連忙湊過來恭維道:“官家妙筆生花,畫技已然不下於吳道子!”

  “馬屁精!”

  趙佶笑罵了高俅一句,隨即歎了口氣道:“你一個不學無術的人,懂什麽畫技。”

  高俅,北宋著名奸臣。

  和蔡京、童貫,楊戩並稱北宋四大男子天團。

  當然和後麵幾位比起來,高俅雖然識字,卻也隻能算個不學無術的混混。

  高俅本是汴京城裏的一個混混,但他自小會玩,蹴鞠踢得好,無意間就被酷愛蹴鞠的趙佶看中了,收入王府中,做了自己的玩伴。

  那時候趙佶還是端王,皇帝趙煦年富力強,幾乎沒有人,包括趙佶自己,會覺得他有一天能當上皇帝。

  但是,事實就是這麽無常。

  隨著哲宗病逝,且沒有留下子嗣。

  當時的太後就在眾多皇子中,挑中端王趙佶登基成了新皇帝。

  俗語有雲,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趙佶當了皇帝,自然不能虧待了潛邸的舊臣,而高俅就是端王府裏,趙佶最為信任的心腹。

  眼下蔡京還隻是一個小小的知州,還在為了自己的仕途到處奔走。

  童貫則在杭州金明局當供奉太監。至於楊戩,現在也隻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底層太監。

  北宋男子天團,目前為之隻有高俅一人陪在趙佶身邊。

  而高俅這人,雖然識字,卻不懂學問詩詞,搞得趙佶有滿腹才學,也像是打在了空處,隻覺得索然無味。

  高俅跟了趙佶好幾年,慣會察言觀色。

  聽到趙佶這麽說,他立刻諂媚道:“官家的書法,滿汴京的大學士誰不誇讚。若說臣是奉承的話也就罷了,想當年官家還是端王時,連蘇大家也稱讚官家的書法不是。”

  果然,這話一說,趙佶立馬眉開眼笑。

  自己的書法被大文豪蘇東坡稱讚,這是趙佶最為得意的一件事了!

  要說起來,蘇東坡這個人,幾乎貫穿了趙佶一生。

  盡管兩個人處在不同的時代。

  蘇東坡聞名天下時,趙佶才剛剛出生。

  而趙佶執掌權柄,威壓天下時,蘇東坡卻已經病死在了回京的路上。

  但,蘇東坡人死了,影響力卻始終圍繞著趙佶。

  先說高俅,高俅最開始是蘇東坡的秘書,負責記錄文書。

  因為毛筆字寫的還不錯,加上人又機靈,蘇東坡就把高俅推薦給了駙馬王詵。

  王詵是趙佶的姐夫,自身文采出眾,尤其擅長繪畫,和趙佶除了是親戚,還是誌同道合的好基友。

  高俅就是在王詵的引薦下,才被趙佶收入了端王府。

  再說說蔡京,蔡京和蘇軾年齡差不多,才學差不多,都曾進士及第,同時也都是書法大家,繪畫大家。

  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過,兩個極為相似的人,是注定走不到一起的,隻能互相看不順眼。

  蔡京掌權後,就把蘇軾列入了元祐奸黨碑中,大肆打壓。

  這裏也要公正的說一句,實際上宋朝的確需要變法。

  其中最為糜爛的,莫過於各地的府軍,以及中央的禁軍。

  宋太祖和太宗兄弟兩人一手建立的禁軍製度,實際上早已經糜爛到不堪入目。

  別說是和常年在邊疆打仗的西軍相比了,就算是各地的府軍,禁軍都未必能打得過。

  而禁軍製度卻消耗著大宋最大的軍事財政,消耗著整個大宋最為精良的武器裝備。

  養了這麽一群大爺兵,不改怎麽麵對遼夏兩國。

  整個宋朝,有錢歸有錢,土地兼並也日益嚴重,如果不變法,後期農民起義隻會越來越多,滅亡幾乎不可避免的。

  隻不過,如何變法,值得細細考量,這也是一道千古難題。多少個朝代,到了不得不變革的時候,也曾經想著去做出改變。但大多數都是以失敗告終。

  很顯然,以王安石為首的北宋變法改革派,最終交出的答卷並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