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漢室可興
作者:近我者黑      更新:2021-11-08 11:17      字數:2261
  宴會剛一開場,陶謙的酒杯還沒有放下,就有人悍然向劉備開炮。

  就算是留有後招的劉亨也忍不住有些膽寒,大廳裏這麽多人看著,這麽多有敵意的目光聚集在一起,劉備能夠忍住不服軟、不衝動嗎?反正劉亨是做不到的。

  可是老天爺好像是要給劉亨上一課,讓他看看什麽叫喜怒不形於色。

  迎著眾人不善的目光,劉備臉上剛剛飲酒時的笑意還沒有褪去。他連看別人一眼也沒有,依舊很自然的轉頭盯著站在庭中質問他的那個人,聲音平穩,“哦,有這種事,劉備倒要請教?”

  曾岐被劉備盯得發毛,這也隻能硬著頭皮問道,“原來玄德公反而不知道嗎?”

  見劉備輕笑不語,被曹豹眼神催促的曾岐也不再看劉備一眼,壯著膽子在亭中環顧一圈,兩手一攤,“看來玄德公隻記得自己的功勞,卻忘了在琅琊是如何對待當地士族的嗎?

  沒關係,我曾岐來提醒您。您以剿滅賊寇為名,對以伏家為首的士族動兵,逼著他們拋家舍業,狼狽外竄。

  玄德公倒好,您把伏家的土地田產一股腦地分給了當地百姓,慨他人之慷,玄德公好手段,卻不知此舉與明搶何異。”

  曾岐頓了頓,聲音也大了起來,厲聲喝道,“下官今日想問問玄德公,您還是大漢的官員嗎?您還忠於陛下嗎?您是不是忘了自己姓什麽了?”

  曾岐的問題一個比一個尖銳,庭下本來就有些冷的氛圍瞬間就變得劍拔弩張起來,一觸即發。

  劉備神色不變,像是剛知道這件事情一樣,不慌不忙的起身,眾人都不知道他要幹什麽的時候,他竟然理了理衣襟,然後向曾岐行了一個大禮。

  曹豹臉色一變,陶謙和陳珪則歎服的看了一眼劉備,能屈能伸是謂大丈夫,劉備真英雄也。

  糜竺心裏一直懸著的心也放了下來,玄德公真非凡人也,這下不用劉亨出麵了。

  庭下眾人是既驚訝又慨歎,劉玄德也知道服軟了嗎?

  曹豹怎麽會這樣就放過劉備,他拚命的給曾岐打手勢。曾岐會意,不等劉備起身就搶先道,“玄德公以為單憑這個,就能讓徐州百官,讓陶公,讓遠在長安的陛下原諒您的所作所為嗎?”

  被打斷的劉備也不生氣,“自然不是,劉備這一禮不是給旁人行的,而是給像曾先生您這樣公忠體國的人行的,劉備是在為徐州百姓感謝您啊!”

  感謝我?

  曾岐不解,眾人也是不知所以。

  劉備繼續道,“曾先生的問題,請讓我一一回答。”

  劉備繞過幾案,也到了庭下,“劉備自然知道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身體裏流著的是高祖皇帝的血脈。先祖的事跡既讓我魂牽夢繞,也讓我歎息痛恨。我劉備無時無刻不在想著輔佐當今陛下重新開創如世宗孝武皇帝那般的偉業,又怎麽會做出讓先祖蒙羞的事情呢?”

  劉備這幾句話說的慷慨激昂,顯然是真情流露,庭下眾人無不側目,徐州文武今日算是見到劉備真正的誌向了。

  劉亨熱血沸騰,他現在覺得自己懷裏那封鄭玄的信也沒有那麽重要了。就憑劉備這一番話,陶謙和徐州官員也不會太苛責他吧,果然劉備的成功不是沒有原因的。

  曾岐害怕眾人被他鼓動起來,惶急道,“玄德公話說的好聽,這就是您對伏家動手的原因嗎?”

  “自然不是。”劉備掉過頭來,麵向陶謙,“此事還容備向陶公稟報。”

  聽了劉備剛剛的話,陶謙也不禁神往起自己年輕時候對先漢盛世的追昔了。

  高祖皇帝、孝文皇帝,孝武皇帝,昭宣二帝,還有本朝的世祖皇帝、明章二帝,他們帶給整個大漢的僅僅是一個皇帝的名頭嗎?

  智者或許願意屈身在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左右,卻不會甘願臣服在蠢貨的身下。個別情況例外,原因就是這些蠢貨的身上流著他們先祖的血脈。

  單單是想一想那些先祖所言所行,就會令人振奮不已,情願供他們的後輩驅使,所求無非是他們能夠振作起來,重新建立像他們先祖一樣的功業。

  就算他們確實扶不起來,也願意為之嘔心瀝血,耗盡身上的最後一絲力氣。

  就比如,扶不起的阿鬥。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誌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誌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

  當然,這些遺產也有用光的時候,距離所有大漢士子最近的明章二帝也已經駕崩了一百年了。

  一百年啊,再大的恩情也消磨的差不多了,所以一心匡扶漢室的人越來越少,也越來越絕望。

  陶謙原本也是這樣,他以為漢室再也不會複興,所以開始為自己謀求後路。可今天劉備的所言所行,又讓他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的希望”。

  陶謙強製壓抑住自己內裏的興奮,聲音也有些發顫,“玄德但說無妨。”

  “琅琊剿匪的事情是劉備向陶公開口求取的,劉備以為自己雖然不能像先祖一樣遠征大漠,衛國戍邊,卻應該用好手中的刀槍來護佑一方百姓,這是劉備的初衷。

  庭下有些還心懷理想的官員也被劉備所營造的氛圍感染了,目光炯炯,直直的盯著劉備。見他一說話,就忍不住點頭,也不知道自己在讚同什麽。

  陳珪忽然注意到身後的陳登,他眼神裏全都是崇敬,一副心悅誠服的樣子。顯然前幾天對他的教誨,這一下子全不知道被他扔到了哪裏。

  “初一到琅琊,我就被當地的狀況給震驚到了。各位,似我等這般治民者,哪裏知道被治者的艱難,我之前也不知道,但是現在知道了。

  琅琊山地頗多,良田稀少,我本以為地處平原的這些土地會被各家爭搶。

  沒有。

  就我所在的諸城,百姓們寧願選擇山裏那些貧瘠的田地,也不願意接受我眼裏的良田沃土。

  經過查問,他們告訴我,你家產出的越多,被搶的就越多。還不如在山裏耕種,土匪看沒什麽油水,給放過去也不一定。”

  劉備義憤填膺,不知道衝誰道,“這是什麽道理?我還是第一次聽說百姓們會做出這樣愚蠢的選擇。”

  “諸位,劉備想問問,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