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歸心
作者:近我者黑      更新:2021-11-08 11:16      字數:2523
  雖然劉義遜並不把那些主流的觀點放在眼裏,但是他還是不得不承認,劉備並不是一個合格的君主。

  他願意承擔朋友的過失,而且毫不介意的繼續和你像往常一樣相處。

  劉義遜就不一樣,他可以毫不在乎彼此任何方麵的差距,前提是他是給予或者幫扶的一方。

  每當情況反過來,他心裏會有隱隱的不舒服,因為這太考驗對方處理關係的能力了。如果他因為這次原諒而肆無忌憚的踐踏兩人之間的關係,甚至隻是心裏浮起了一絲絲的異樣,都會讓劉義遜覺得無法接受。

  寧願失去這個朋友,也不願失去自己的自尊,盡管他知道這是自己的心理有問題。

  幸好幸好,劉備並不是劉義遜害怕的那種人。

  劉備回軍的時候,隻是拍了拍來迎接的劉義遜,什麽話也沒說。所有的一切都和以前一樣,像是什麽事也沒有發生。

  劉備、關羽、張飛都沒有怪他的意思,因為他們知道這不是劉義遜可以掌控的。可劉義遜過不了自己心裏那個坎,他覺得自己為別人規劃的事情沒有成功是自己思慮不周。

  在三個人麵前,劉義遜第一次高冷不起來了。

  劉備看著劉義遜挫敗的神情,心裏卻泛起了一絲欣慰。他一直覺得走不進劉義遜的內心,總覺得他好像不是在輔佐自己,而是在輔佐別的,一種虛無縹緲的東西。可明明他一直在為自己出謀劃策,劉備也不知道他為什麽會有這種念頭。

  劉義遜的失意,讓劉備覺得他麵前的是一個活生生的,真實的人,直到現在他現在才覺得他真正得到了劉義遜,而不是他的謀劃。

  其實劉備想的很對,劉義遜一直想輔佐的是一個希望,是劉備承載的東西,劉備這個人反而要往後排。

  可現在,是了。

  劉備太不成熟了,他在心裏推崇的是“忠,信,仁,義。”

  因為忠,所以他匡扶漢室。

  因為信,所以他言出必行。

  因為仁,所以他千裏來援。

  因為義,所以他選擇原諒。

  劉備成事在義,因為義氣深重,關羽張飛誓死相從。哪怕被打散了,也要重新回到劉備身邊,跟隨劉備的都是患難兄弟,他們不是為了劉備的榮華富貴。

  而曹操呢?

  有多少人是被曹操宣揚的政治藍圖所吸引的?有多少人是為了在曹操手下施展平生抱負?又有多少人是因為曹操勢大才投靠他?

  曹操的勢力崩潰了,還會有多少人願意重新跟隨他白手起家呢?曆史沒有假設,但是我們心裏自有忖度。

  因為義,有人主動投奔,有人聞名舉薦,有人因義納降。寬人愛事,民心大悅,這是劉備發展壯大的法寶。

  劉備敗事在義,因為有大義,有小義。

  關羽放了曹操,劉備為之求情。關羽被殺,劉備又起兵雪恨,最終夷陵慘敗,病逝於永安。

  太平歌詞《擋涼》有這樣一句唱詞,“關公犯罪劉備保,豪傑犯罪怎能夠饒?”康茂才寧願熱血染征袍,也要留下美名在這萬古飄。

  這其中不乏對劉備的吐槽之意,諸葛亮知道這樣做的壞處,沒有法度,何以服人?所以他入蜀之後,親自編撰了《蜀科》,街亭寧願揮淚斬馬謖,也要殺一殺這股風氣。這才讓蜀漢這種重義輕法的行為被遏製。北伐之過,過在馬謖,可諸葛亮自請貶職,不僅僅是為了兵敗,也是向馬謖致歉。

  後來薑維依法效之,蜀漢法度乃全。

  開拓者篳路藍縷的時候可以因利乘便,可是要想長久的發展卻不能因循守舊。

  劉義遜深深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就算劉備不想處罰他,他也堅決自請辭去別駕的職位,擔任主簿,所以現在簿曹從事左承祖官位反而在他之上了。

  劉義遜哭笑不得,忙活了半個月,還不如出門旅遊的左承祖。必須努力幹活,然後讓劉備給自己升職加薪。

  既然已經不能再繼續在沛國擴張了,劉義遜向劉備請命發兵諸縣。在徐州西部動兵是彭城國負責供應糧草,到了琅琊就不歸曹豹管了,那是陶謙的地盤。

  劉備依言向陶謙去信,留關羽帶四千人守沛國,剩下的2000多人在劉備的帶領下北進琅琊,劉義遜、田豫、還有黃巾的那些人都一起隨行。

  提起來左承祖,也不知道他現在在幹嘛?劉義遜忍不住去想,荀攸找到了嗎?

  左承祖現在很苦惱,他和布二一路西行……不是,是一路向西。

  豫州自孔胄死後也並不太平,汝南依舊有黃巾盤踞。袁紹派人與袁術爭奪豫州失敗,袁術把孫堅的侄子孫賁任命為豫州刺史(後來調往揚州),弟弟孫香任命為汝南太守,豫州以南基本歸他所有。

  北部是曹操任命的豫州刺史郭貢(呂布偷襲的時候還想趁火打劫,被荀彧勸退),擁有梁國、陳國,潁川基本被曹袁二人瓜分。

  左承祖和布二一路走得很艱難,躲著這個,躲著那個,總算是到了潁川潁陰的荀家。

  一問才知道,荀攸已經好幾年都不在家了。

  他去哪了?那你得問他至親之人或者走得近的朋友。

  至於他的至親之人,不好意思,荀家已經遷往冀州好幾年了,你不知道嗎?

  跟他走得近的人像是約好了似的,大都躲到外地去了。

  左承祖一邊罵著劉義遜不靠譜,一邊挨家挨戶的查問,終於有人告訴他,或許可以去潁川書院看一看。

  赫赫有名的潁川書院,沒有高大的圍牆,沒有燙金的匾額,沒有黃銅的獸麵門環,連人也沒有。

  一扉顯然是年深日久的門的上方掛著一塊黑漆紅字木匾,上麵書著大大的四個字:潁川書院。

  字體遒勁有力,紅與黑相映,紅如鮮血,黑如夜空,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沉穩而凝重。

  大門裏青石板路,屐齒蒼苔,哪裏有半點人的影子?

  左承祖正失望間,忽聽背後大門吱呀一聲,一道懶散的聲音傳了過來,“就是你們……額……在找公達?”說話間還打了一個酒嗝。

  左承祖和布二定睛看去,一個青衫男子靠在門板上,也不看他們,渾身的脂粉氣,左手還提著一壺酒朝嘴裏灌。

  PS:《三國誌》:荀彧字文若,穎川穎陰人也。……董卓之亂,求出補吏。除亢父令,遂棄官歸,謂父老曰:“穎川,四戰之地也,天下有變,常為兵衝,宜亟去之,無久留。”鄉人多懷土猶豫,會冀州牧同郡韓馥遣騎迎之,莫有隨者,彧獨將宗族至冀州。

  豫州刺史郭貢帥眾數萬來至城下,或言與呂布同謀,眾甚懼。貢求見彧,彧將往。惇等曰:“君,一州鎮也,往必危,不可。”彧曰:“貢與邈等,分非素結也,今來速,計必未定;及其未定說之,縱不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將怒而成計。”貢見彧無懼意,謂鄄城未易攻,遂引兵去。

  孫賁字伯陽。父羌字(聖壹)〔聖台〕,堅同產兄也。……後袁術徙壽春,賁又依之。術從兄紹用會稽周昂為九江太守,紹與術不協,術遣賁攻破昂於陰陵。術表賁領豫州刺史,轉丹楊都尉……江表傳曰:袁術以吳景守廣陵,策族兄香亦為術所用,作汝南太守,而令賁為將軍,領兵在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