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天時地利人和
作者:近我者黑      更新:2021-11-08 11:16      字數:2742
  “我的條件很簡單,對你們也有好處。隻需要你們願意把你們黃巾軍自己實在養不活的人送到我們的治下。”劉義遜此話一出,那五個人同時變色。”

  脾氣比較急躁的小矮子頓時忍不住了,“嫩這是拿俺們當傻子了呀!要是把我們治下的人口都送到你們那裏,我們拿什麽自保,你們還會履行承諾嗎?不行,絕對不行,俺絕對不同意。”

  王胖子和大鼻子,他們四個臉色也有些難看,顯然覺得劉義遜這話有些侮辱他們的智商。

  “聽我說,”劉義遜揮手打斷道。

  大鼻子也跟著勸了一句,“劉先生怎麽可能會提出這麽不可理喻的要求,肯定還有什麽話沒有說出來,你先靜一靜。”

  小矮子隻能強行壓製住自己內心的怒火,語氣變得森然,“俺倒要看看嫩嘴裏能說出什麽來?”

  劉義遜也不介意小矮子的態度,隻是加重了聲音說,“我不是在掠奪你們治下的人口,我什麽時候說過要讓你們把所有的青壯都送過來了。”

  小矮子聽了這話氣也消了不少,但是臉上的不滿還是沒有消散。而大鼻子知道劉義遜已經做出了很大讓步了。

  黃巾軍又不是牛鬼蛇神,他們也是人。大漢朝不要他們就算了,因為大漢家大業大,不缺這點兒人口。可一心擴充實力的諸侯為什麽也都願意不接受他們呢?

  很簡單,因為諸侯們不想要黃巾軍的老弱病殘。那些老弱病殘不但不能從事生產,還要耗費亂世中本就為數不多的糧食。信奉利益至上的諸侯們,誰會做這種賠本的買賣?

  其實這種對老弱病殘的嫌棄由來已久,尤其以老人的情況最為嚴重。早在上古時代,就因為糧食的問題把一些年邁的人逐出部落,任其自生自滅。

  到了秦朝,據說秦始皇忌憚那些年紀大的老人會有見識,於是命令60歲以上的平民通通都要被坑殺。但是這個傳言不實的幾率很大,因為高祖劉邦起事的時候,就已經48歲了。劉太公那時候多少歲呢?我不敢想。

  漢代以孝治天下,這種情況終於得到了一定的遏製。可是還是存在過了六十歲大壽之後,老人們會被送到建好的墳墓裏等死。沒有修建好的就在墳墓裏等著,每天兒女來給送飯,老人親眼看著墳墓上方的最後一塊兒亮光消失,然後一切歸於平靜。

  這種墳墓的名字很多,有叫瓦罐墳的,有叫知死墓的,有叫模子墳的,名字各異。後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這種情況越來越少見,可是各地仍有殘餘。

  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國家大力打擊這種行為,才慢慢消滅了這種陋習。後來袁大大解決了困擾中國人幾千年的吃飯問題,這種陋習才被徹底解決。

  致敬!

  老人們一生苦難,費盡力氣養活子女,受到這樣的待遇對他們而言是很殘忍的。他們是因為年紀大了幹不動了,而不是因為懶惰。兒女們應該多照顧他們,讓他們安享晚年,方不負年幼時的哺育之恩。

  可對於黃巾那些青壯來說,別人眼裏的老弱病殘是他們的父母妻兒,兄弟姐妹。他們寧願做個黃巾賊,活活餓死也絕不拋棄這些人。

  當初曹操擊敗黃巾軍,收降的人眾超過了10萬。這批人願意投降他也正是由於曹操與他們作了不分男女老幼都接收的約定,否則唯有戰至最後一兵一卒這一個途徑。

  有人不由想問,憑什麽曹操就這麽膨脹,敢不分老幼的大肆收編黃巾呢?

  劉義遜想說,因為他“趁”。

  其一,曹操剛到兗州的時候,因采納陳留人毛玠的建議而“修耕植,畜軍資”。於是各個諸侯都在忙著搶奪地盤兒,爭奪名位時,曹操在默默的賣力種田。老天爺也給麵子,初平二年到初平四年的三年時間內,黃河中下遊地區沒有發生過一次大規模的水災,旱災和蝗災。

  這是曹操的天時。

  其二,兗州地處黃淮海平原以北,土地肥沃,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偏偏又因為劉岱之死而讓曹操占據了兗州全境,征發民間糧草無數。

  這是曹操的地利。(我的天,地理還是有點用的。)

  其三,是,人和,曹操的人簡直不要太和了。

  先是起兵的時候,陳留孝廉衛茲以家財資助,於是“使起兵,眾有五千人”。

  滎陽戰敗後又到揚州接受了刺史陳溫和丹陽太守周昕給予的數千甲兵。族中子弟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的全部家產也都被自願不自願的充公。

  初平二年,荀彧來投曹操,潁川部分世家又送來了許多的糧草。

  你說,這人和不和。

  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齊備,至於曹操後來因屠殺而被“不公平的”罵的那麽慘,也或許是因為他把自己的好運氣給用光了吧!

  終於,平日裏扣扣索索的曹操豪氣了一回,大著膽子吞下了兗州的流民和戰敗的黃巾軍。實力大漲的曹操這一下子坐不住了,以前想要在自己墓碑上刻“漢征西將軍曹候”的理想,已經成為了過去時,於是“慨然生天下之誌。”

  “我不是讓你們把治下所有的青壯都送過來,而是讓你們把實在養不活的人口送過來。當然青壯的比例也不能太低,否則玄德公組織他們種田自治的成本太高。”

  劉義遜的話終於讓五人的臉色緩和了起來,如果按照這種規劃做,相信青州的黃巾能夠少死很多人。這不正是他們的願望嗎?他們之所以敢冒著生命危險救管亥,就是想讓黃巾軍少死一點人啊。

  “除此之外送來的黃巾軍最好都是那些能夠安心種地,願意重新恢複老百姓身份的人。我們是願意給他們提供一個合法的身份,但他們要是故態複萌,就不要怪我們殺雞儆猴了。”

  五人再一次點頭,這種要求很合理,他們完全能夠接受。特別是剛才衝劉義遜發怒的小矮子,現在悻悻的看著他,不敢說話。

  “好了,就是這樣,你要回到管亥那裏送信兒,還要完整的告訴他我們的條件。如果他答應了,你再回來,細節我們再具體磋商。還有什麽不明白的,現在就可以問我?”劉義遜衝那位正點頭的小旗帥問道。

  “目前俺都明白了,沒有什麽問題。”小旗帥鄭重道。

  “那好,你們好好吃一頓,睡個覺。明天一早,他回東萊報信,你們跟著我們繼續去救援徐州。”劉義遜拍板道。

  “對了,來找我們的時候多帶幾個人,畢竟你們那3000石糧草也不是幾個人能搬運完的。”

  PS:我找遍幾本兩漢魏晉三國的正史,沒有看到初平二、三、四年黃河中下遊地區的大災記錄。

  《三國誌》:毛玠字孝先,陳留平丘人也。少為縣吏,以清公稱。將避亂荊州,未至,聞劉表政令不明,遂往魯陽。太祖臨兗州,辟為治中從事。玠語太祖曰:“今天下分崩,國主遷移,生民廢業,饑饉流亡,公家無經歲之儲,百姓無安固之誌,難以持久。今袁紹、劉表,雖士民眾強,皆無經遠之慮,未有樹基建本者也。夫兵義者勝,守位以財,宜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太祖敬納其言,轉幕府功曹。

  冬十二月,始起兵於己吾,世語曰:陳留孝廉衛茲以家財資太祖,使起兵,眾有五千人。是歲中平六年也。

  邈遣將衛茲分兵隨太祖。到滎陽汴水,遇卓將徐榮,與戰不利,士卒死傷甚多。太祖為流矢所中,所乘馬被創,從弟洪以馬與太祖,得夜遁去。

  太祖兵少,乃與夏侯惇等詣揚州募兵,刺史陳溫、丹楊太守周昕與兵四千餘人。

  《述誌令》,後徵為都尉,遷典軍校尉,意遂更欲為國家討賊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將軍,然後題墓道言“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此其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