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深入學習三級跳
作者:張三耶      更新:2021-11-07 05:56      字數:3591
  為什麽要練三級跳,因為三級跳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跳遠能力和潛力,關軍在內心深處就喜歡三級跳。

  關於三級跳,既然要練習,還想哪個好成績,呼延東作為教練自然要為關軍做不少功課。首先要給關軍普及一下三級跳遠的知識。

  三級跳又稱為三級跳遠,是田徑中的一個項目。三級跳遠起源於18世紀中葉的蘇格蘭和愛爾蘭,男子三級跳遠於1896年被列為首屆奧運會比賽項目,女子三級跳遠於20世紀80年代初逐漸廣泛開展,1992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三級跳遠起源於18世紀中葉的蘇格蘭和愛爾蘭,兩個地方跳法不同。蘇格蘭采用單足跳、跨步跳、跳躍,而愛爾蘭用的是單足跳、單足跳、跳躍。現規定必須使用蘇格蘭跳法。

  三級跳遠最早的正式比賽可以追溯到1826年3月17日首次舉行的蘇格蘭地區運動會,比蒂(Andre Beattie)創造了12.95米的第一個紀錄。比賽時,運動員助跑後應連續作3次不同形式的跳躍,第一跳為單足跳,用起跳腿落地;第二跳為跨步跳,用擺動腿落地;第三跳為跳躍,必須用雙腳落入沙坑。

  男子三級跳遠於1896年被列為首屆希臘雅典奧運會比賽項目,女子三級跳遠於20世紀80年代初逐漸廣泛開展,1992年被列為西班牙巴塞羅那奧運會比賽項目。

  三級跳遠是由單腳跳、跨步跳和跳躍組成的,從事三級跳遠的練習,具有和跳遠同樣的鍛煉價值。

  三級跳遠是田徑運動中發展較晚的一個項目。一八九六年第一屆奧運會上,三級跳遠被列為正式的比賽項目,當時的最高成績是13.71米。

  最初的三級跳遠技術是比較低級的,人們對於這項運動的技術特點,認識比較膚淺,第二跳的跨步跳,僅僅是作為第一跳和第三跳的過渡。一九三六年日本運動員第一個跳了16米,其技術特點是第一跳跳得高而遠,起跳有力,動作靈巧。但第二跳起跳遲緩,遠度較短,三跳的節奏不均勻。以後各國運動員曾努力使三級跳遠發展到三跳緊密銜接,沒有停頓的技術階段,巴西的一名運動員在一九五五年跳出了16.56米的新水平。

  五十年代中期,蘇聯運動員改進了”單腳跳“的技術,其特點是騰空拋物線高,交換腿的時間晚,用高擺腿的落地方式,使成績又有新的提高。

  六十年代初,波蘭運動員跳過了17米,其技術特點是助跳速度快,騰空拋物線低,身體的向前性好,第三跳跳得遠。人們在不斷的運動實踐中加深了對三級跳的認識。

  三級跳遠是在助跑以後沿直線連續進行三次跳躍的一項運動。由於這項運動使下肢的負擔很大,所以對身體素質的要求比其他項目要高一些。它要求運動員有快速的助跑速度和良好的彈跳力,以及強大的腿部力量。

  近20年來,三級跳遠技術水平有了較大的發展,世界紀錄多次被打破。三級跳遠技術已由過去的高跳型、平跳型向速度型方向發展。

  在1995年第五屆世界錦標賽上,英國運動員愛得華茲以18.29米的優異成績打破了世界紀錄,使這種速度型技術達到了幾乎完美無缺的程度。

  愛得華茲這驚人的一跳,不僅標誌著三級跳遠成績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而且還向人們展示出三級跳遠技術也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毫無疑問,速度型技術是當今世界三級跳遠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

  既然如此,那麽速度在三級跳遠的訓練中應該占有重要的地位,速度應該貫穿於三級跳遠訓練的各個方麵。而過去我們在三級跳遠的力量訓練中往往對速度問題考慮的很少。

  毫無疑問,今後在三級跳遠的力量訓練中就應該重點發展運動員的速度性力量。過去許多傳統的力量練習方法顯然已經不能適應現代三級跳遠技術的需要。所以練習三級跳遠要加強速度力量練習。

  所謂速度性力量,我們通常也稱之為爆發力量。顧名思義是由力量與速度組成。因此,三級跳遠運動員在進行力量練習時一定要有速度要求。

  為了適應三級跳遠技術已向速度型發展的這一趨勢,應該選擇那些快速的力量練習手段和方法,來發展三級跳遠運動員的速度性力量。如:快速抓舉、後拋鉛球、前拋鉛球、杠鈴快挺、壺鈴蹲跳、杠鈴蹲跳、杠鈴弓步跳、負重沙背心單腳跳欄架、負重沙背心雙腳跳欄架、負重沙背心跳跳箱、負重沙背心跳深、負重沙背心跨步跳、負重沙背心單足跳、負重沙背心雙腳跳台階、負重沙背心單腳跳台、負重沙背心在沙坑中做各種跳躍練習。

  三級跳遠運動員在進行快速力量練習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麵的問題:

  所有的下肢負重練習都要求運動員能夠跳起來,以便更接近跳躍練習。

  在進行力量練習時一定強調動作的幅度和動作速度。

  運動員在做負重的各種跳躍練習時,要穿有彈性的運動鞋,以起到緩衝,保護腰、膝、踝關節的作用。

  為了適應三級跳遠技術向速度型發展的趨勢,應該選擇一些帶助跑的快速跳躍練習或計時跳躍練習取代傳統的一些跳躍練習。

  這些練習最好是由接近專項的帶助跑的單腿跳躍練習所組成,運動員在做這些練習時應有速度要求。如:助跑五級跨步跳、助跑五級單足跳、助跑十級跨步跳、助跑十級單足跳、50~60米計時跨步跳、50~60米計時單足跳、50~60米計時兩單一跨。

  在發展運動員的快速跳躍能力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麵的問題:

  在進行快速跳躍練習時,一般采用5~6步助跑,隨著運動員訓練水平的逐漸提高,可適當增加助跑的步數以及助跑的速度。

  在訓練的開始階段應該先在鬆軟的地麵,比如鋸沫跑道或草坪等地進行各種跳躍練習,有條件的地方最好在沙灘上進行練習。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性訓練之後,再到跑道上進行練習。

  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在進行各種跳躍練習時,都要先強調練習的數量,也就是練習的重複次數,然後再要求練習的強度。

  在進行任何一種跳躍練習時,都要先要求動作的幅度,當運動員能夠大幅度地正確完成動作時,就要相應地要求動作速度。

  男子三級跳遠奧運紀錄:1995.08.07 英國人喬納森·愛德華茲 18.29米

  女子三級跳遠奧運紀錄:1995.08.10 烏克蘭人伊納薩·克拉維茨 15.50米

  在愛德華茲 18.29米之前,三級跳的傳奇人物是維克托·薩涅耶夫1945年10月3日出生,少年時代熱衷於跳高運動,由於膝部受傷,後來改練跳遠和三級跳遠。1964年18歲的薩涅耶夫獲得了歐洲青年比賽跳遠和三級跳遠兩項冠軍。1967年他的跳遠成績為7.50米、三級跳遠為16.67米,都已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為了在來年的奧運會上取得好成績,他做出了明智的選擇,決定主攻三級跳遠。

  1968年10月17日,在第19屆奧運會上,薩涅耶夫與世界著名選手普魯登西奧和詹蒂勒爭相刷新世界紀錄,最終薩涅耶夫技高一籌,不但奪得金牌,而且創造了17.39米世界紀錄。1972年在第20屆奧運會上,他以17.35米的成績蟬聯冠軍。同年10月17日薩涅耶夫以17.44米的成績再次創造世界紀錄。三跳的遠度和比例為:6.50米(37.3%)、4.93米(28.7%)、6.01米(34%)屬於典型的”高跳型”技術。

  1976年薩涅耶夫第三次奪得奧運會金牌,成績為17.29米。1980年,35歲的薩涅耶夫本來沒有獲得國內奧運選拔賽的前三名,但前蘇聯體育當局破例讓他參加了第22屆奧運會。他不負眾望,以17.24米的成績奪得銀牌,險些完成四連冠的偉業。薩涅耶夫4次參加奧運會,奪得三金一銀,在奧運史上是獲三級跳遠金牌最多的運動員。

  從1968年至1976年,他三次創造三級跳遠世界紀錄,連續9年在這個項目上排名世界第一。美國《田徑新聞》評選他為”70年代世界最佳男子田徑運動員”。

  咱們中國三級跳運動員根據成績劃定了等級:

  12.00米:國家三級運動員;

  13.60米:國家二級運動員;15.35米:國家一級運動員;

  16.40米:國家健將級運動員;16.85米:國際健將級運動員。

  呼延東說“16米是一個大關,這個成績介於一級運動員和國家健將運動員之間,跳不過16米是進不了國家的視野的,你用一個月的時間,如果能跳過16米,就繼續往下練,練不過去就安心練跳高跳遠。”

  關軍點頭稱是,他對於呼延東的專業水平還是非常相信的,練練看吧。

  體育訓練需要按照運動規律循序漸進,首先打好基礎,接著才能開發運動員的潛能,通過科學的手段提高成績,呼延東研究了一輩子的體育工作,對訓練、營養保障、運動損傷、器械有深刻的了解,在他看來,關軍有跳遠跳高的天賦是不假,可是這個天賦不可濫用,還是要講科學,08年北京奧運會的劉翔,這個中國體育史上的悲劇可不能在關軍身上重演。

  別看關軍在省運會上跳遠跳出了8米58的成績,跳遠是跳遠,這是一步跳,跳完了全部動作就做完了;三級跳是三步跳,8米58這個成績可不能作為三級跳的第一步。實際跳的時候第一步肯定沒有8米58 這個成績,能超過6米就可以偷著樂了。

  老老實實的從助跑五級跨步跳、助跑五級單足跳、助跑十級跨步跳、助跑十級單足跳、50~60米計時跨步跳、50~60米計時單足跳、50~60米計時兩單一跨這些基本動作開始練習吧。

  想進沙池練習三級跳的話,十天以後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