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中山陵內拜先烈!
作者:張三耶      更新:2021-11-07 05:55      字數:3027
  兩人步行幾分鍾後坐34路公交一路到底,到達了中山陵。

  薛薇領關軍排隊買了門票,遊客比較多,排隊用了近半個小時,進門的時候自己從雙肩背包裏拿出相機掛在胸前,掏出一個記者證給檢票人員檢查過後進入了陵園,現在關軍明白了為什麽自己不用為她出門票錢,原來薛薇有記者證可以免票。

  中山陵原名總理陵園,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中山陵依山而築,坐北朝南,西鄰明孝陵,東毗靈穀寺,崗巒前列,屏障後峙,氣勢磅礴,雄偉壯觀。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靈柩於1929年6月1日奉安於此。

  陵墓入口處有高大的花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書的”博愛”兩個金字。從牌坊開始上達祭堂,共有石階392級,8個平台,台階用蘇州花崗石砌成。

  祭堂為中山陵主體建築,融中西建築風格於一體,高29米,長30米,寬25米,祭堂南麵三座拱門為鏤花紫銅雙扉,門額上分別刻有:民族、民權、民生。

  “中山先生一生為了三民主義而奮鬥,他的一生是不懈奮鬥的一生,他一生的坎坷經曆也是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探索救國道路的縮影,他是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豐功偉績值得後人緬懷”薛薇低聲為關軍講解,關軍點頭認可。

  中門上嵌有孫中山先生手書”天地正氣”直額。祭堂中央供奉中山先生坐像,出自法國雕塑家保羅.朗特斯基之手,底座鐫刻六幅浮雕,是孫中山先生從事革命活動的寫照。

  遊客於此都鞠躬行禮,關軍和薛薇也鞠躬祭拜,祭堂之內雖然遊客眾多,但無人發出噪聲,氣氛肅穆,莊嚴。

  祭堂東西護壁大理石刻著中山先生手書的遺著《建國大綱》。堂後有墓門二重,兩扇前門用銅製成,門框則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書”浩氣長存”橫額。二重門為獨扇銅製,門上鐫有”孫中山先生之墓”石刻。進門為圓形墓室,直徑18米,高11米。中央是長形墓穴,上麵是中山先生漢白玉臥像,下麵安葬著孫中山先生的遺體。墓穴深5米,外用鋼筋混凝土密封。

  中山陵前臨蒼茫平川,後踞巍峨碧嶂,氣象壯麗。關軍遊覽於此,內心為山光水色的設計而不斷讚歎。

  音樂台、光化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經樓、行健亭、永豐社、仰止亭、中山書院等紀念性建築,如眾星捧月般環繞在陵墓周圍,構成中山陵景區的主要景觀,不僅寄托了海內外捐贈者對孫中山先生的崇高敬意和緬懷之情,而且都是建築名家之傑作,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薛薇領關軍一一觀光,仔細為關軍講解其中的設計思想和藝術價值,關軍為之陶醉。

  在允許拍照的景點處,薛薇給關軍拍了照片留作紀念。

  辭別中山陵,從水榭出發,乘坐遊2路下行(靈穀寺公園-雨花台南門),抵達總統府。

  南京總統府,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長江路292號,是中國近代建築遺存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築群,也是南京民國建築的主要代表,中國近代曆史的重要遺址,現已辟為中國近代史博物館。

  南京總統府建築群占地麵積約為5萬餘平方米,既有中國古代傳統的江南園林,也有近代西風東漸時期的建築遺存。其曆史可追溯到明初的歸德侯府和漢王府,清代被辟為江寧織造署、兩江總督署等,清康熙乾隆南巡均以此為行宮。太平天國定都天京(今南京)後,在此基礎上擴建為天王府,屢廢屢建,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此宣誓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辟為大總統府,後來又為南京國民政府總統府。

  南京總統府自近代以來,多次成為中國政治軍事的中樞、重大事件的策源地,中國一係列重大事件或在這裏發生,或與這裏密切相關,一些重要人物都在此活動過,現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南京總統府,洪秀全在這裏呆過,以天王的名義帶領太平天國與清政府隔江對峙,中山先生在這裏宣誓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蔣介石在這裏管理國民政府,可歎城頭變幻大王旗,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薛薇有感而發對關軍說道。

  幸虧關軍是文科生,能聽懂這個計算機才女的話,薛薇一句話引用了兩首詩,難得的是薛薇掐頭截尾又組成新的意思,城頭變幻大王旗出自魯迅先生的《慣於長夜過春時》,原詩全文是:

  慣於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

  夢裏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而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意思是:英雄的流風餘韻,總被無情風雨吹打而去。這一句出自南宋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豪放派詞人、軍事將領。

  原文為: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關軍翹起大拇指誇獎薛薇”魯迅先生和稼軒先生的詩詞能被你引用,若是地下有知,也應該說你用得好”

  年輕人誰沒有個好勝心,關軍也不甘讓個學理科的薛薇在自己麵前賣弄才學,不但點出薛薇的語句出自何人之手,還把辛棄疾的號稼軒代替辛棄疾名字說出來。

  雖然顯得有些針鋒相對,但是詩詞互答,彼此應和也是學問上的探討,說起來也是雅事。

  薛薇微微紅臉”讓你見笑了,有感而發罷了”,內心裏也挺佩服關軍的知識儲備,原來這個省運會冠軍還是挺有才學的。

  一時間,關軍和薛薇對對方都有了相互佩服之意,彼此惺惺相惜,頗有知音之感。

  此時已是下午4:30的時間,午餐呢兩人為了趕時間吃的很簡單,今天的兩個景點關軍感覺不虛此行,就想請薛薇吃個晚飯,自己也借此品嚐一下南京的小吃,就主動提出讓薛威帶路找個特色小吃。

  薛薇推薦了小魚鍋貼,找了一家招牌菜就是小魚鍋貼的老店,來到老店門口一看,排隊的人從屋裏一直排到屋外,足足有20多人在有秩序的交錢下單拿票。

  小魚鍋貼是江淮地區知名的漢族小吃,是洪澤湖漁民在因湖而宜的飲食習慣中創造出來的一種獨特的佳肴。現在的小魚鍋貼也有了很大的改良,在小魚鍋貼中加入了蘿卜絲、芝麻,在鍋貼上塗上魚湯或吃的時候蘸魚湯,讓魚的鮮美滋味更加深入人心。

  “小魚鍋貼,這個鍋貼裏麵有小魚嗎?”關軍好奇的問。

  “No”薛薇給關軍解釋,“小魚鍋貼有兩種吃法,一種是原生態版的是鐵鍋燉小魚,鐵鍋邊上貼麵餅子。還有一種是簡化版的小魚鍋貼,又香又脆的薄餅刷上魚醬,加上香菜絲兒。”

  “那咱們吃的是?”。

  “原生態版的”。

  “哦”關軍放下心,聞著店裏傳來的香味,對小魚鍋貼充滿了期待。

  終於輪到了關軍和薛薇的飯菜,一口直徑四十多厘米的鐵鍋端上桌,中間是燉的酥爛的小魚,魚多湯少,湯色油亮發紅,菜裏有紅紅的鮮辣椒也已燉熟,燉小魚上麵撒了切碎的香菜,圍繞著燉小魚是一圈麵餅,麵餅的下端浸在湯裏,麵餅外麵白生生而飽滿,貼鍋的下一麵金黃焦脆,燉小魚和麵餅的香味撲麵而來,頓時關軍感覺口舌生津充滿了食欲。

  關軍學薛薇的吃法拿起麵餅,用筷子夾起小魚放到麵餅上放入口中,咀嚼間麵餅的香酥脆和燉小魚的鮮香辣嫩霎時充滿了整個口腔,難以言喻的快感瞬間直達大腦。

  真的是吃下去千滋萬味,回味間韻味無窮,關軍邊吃邊對薛薇翹了翹大拇指示意這個小魚鍋貼確實是美味。

  麵對如此美食,薛薇仍然吃的很優雅,細嚼慢咽仔細品嚐,不像關軍大口吃喝,吃到滿意處有時還吧嗒吧嗒嘴。

  薛薇飯量不大,一鍋麵餅足有十二個,她吃了三個就表示吃飽了,示意剩下的都由關軍吃掉,關軍沒有矯情,麵餅沾湯汁,筷子夾小魚,連吃帶品把剩下的鍋貼和燉小魚吃的點滴不剩,隻有一個空空的鐵鍋和桌子上的一堆魚刺訴說著就餐者的好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