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書中領略南京美
作者:張三耶      更新:2021-11-07 05:55      字數:4832
  六天時間聽上去不少,可是要想遊好南京,關軍幹過導遊知道六天時間也就是能做到走馬觀花的程度,為了充分利用好這六天時間遊覽到南京的精華,關軍開始上網查詢和了解南京的曆史人文。

  南京市共11個市轄區。 11個市轄區分別是:玄武區、秦淮區、鼓樓區、建鄴區、雨花台區、棲霞區、浦口區、六合區、江寧區、溧水區、高淳區。

  其中玄武區、秦淮區、鼓樓區、建鄴區、雨花台區這5個區是市區。

  剩下的棲霞區、浦口區、六合區、江寧區、溧水區、高淳區這6個區是市郊區

  南京,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是江蘇省省會、副省級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複確定的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全市下轄11個區,總麵積6587km2,2016年建成區麵積1125.78km2,常住人口827萬人,城鎮人口678.14萬人,城鎮化率82%,是長三角及華東唯一的特大城市。

  南京地處中國東部、長江下遊、瀕江近海,是中國東部戰區司令部駐地,長江國際航運物流中心,長三角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國家重要門戶城市,也是東部沿海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戰略交匯的重要節點城市。

  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首批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曆史上曾數次庇佑華夏之正朔,是四大古都中唯一未做過異族政權首都的古都,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南京早在100-120萬年前就有古人類活動,35-60萬年前已有南京猿人在湯山生活,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

  南京是國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來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樞“、”東南第一學”的美譽,明清時期中國一半以上的狀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貢院。

  截至2016年,南京各類高等院校74所,其中211計劃高校9所及學科25個,僅次於北京;

  兩院院士81人、特聘專家87人,均居中國第三。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於石頭城築金陵邑,金陵之名源於此。

  公元229年,吳大帝孫權在此建都,改秣陵為建業(282年改建鄴)。

  此後,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均相繼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稱,今南京圖書館保留有六朝建康城遺址。

  六朝時期的建康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達百萬,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經濟發達,文化繁盛,在江南保存了華夏文化之正朔。

  六朝古都南京城和羅馬城並稱為”世界古典文明兩大中心”,以建康為代表的南朝文化,在人類曆史上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故而南京在”四大古都”中具有鮮明的特色。

  唐亡後,南唐定都金陵,並擴建城邑。北方中國戰火不斷,而自楊吳始,70多年境內沒有發生大的戰爭。秦淮河兩岸集市興隆,商賈雲集。經濟繁榮帶動了文化的發達,詩詞、書畫都開一代之風。

  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慶,改為應天府。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應天為京師,南京成為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迎來曆史上的第二次高峰。

  明初京師總人口約70萬人,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修造曆時達27年的南京明城牆,是世界上第一大城垣。

  雞籠山麓的國子監學生多達近萬人,還有日本、朝鮮等國的留學生在此學習。

  1402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建文帝帝位,19年後遷都北平,將南京改為留都,設南京六部等機構。

  明代中葉,南京城人口達120萬,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首都。

  終明一朝,南京一直是南方乃至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1853年,太平軍攻克南京,建立太平天國,改稱天京,建都11年。

  1911年12月29日,起義的17省代表在南京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建立。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

  1927年3月24日,國民革命軍北伐攻克南京。4月18日在成立南京國民政府,定南京為首都,同年置南京特別市。1930年改為院轄市(直轄市)。1927年至1937年的十年被稱作”黃金十年“,期間南京進行大規模的首都建設,奠定了現代城市發展的良好基礎。到1937年,南京的城市人口增加到100萬以上,為中國六大城市之一。

  南京小吃全國聞名,列中國四大小吃之首,主要的集中地有夫子廟、獅子橋、甘家大院等,劉長興麵館是南京著名的麵館,百年老字號韓複興是南京著名的鹽水鴨、板鴨店。 夫子廟的大石壩街和湖南路的獅子橋為著名的美食街,有很多特色小吃,如回味鴨血粉絲、獅王府獅子頭、尹氏雞汁湯包、蓮湖糕團店、”忘不了”酸菜魚、綠柳居等,此外南京還有秦淮八絕、小籠包、煮幹絲、鴨血粉絲湯、如意回鹵幹、什錦豆腐澇、狀元豆、鹽水鴨、蒸餃、旺雞蛋、臭豆腐、活珠子、南農燒雞、糖芋苗等等風味小吃。

  南京的著名景點有明孝陵、明城牆、明文化村、靈穀寺、明故宮遺址、玄武湖、鼓樓公園、閱江樓、靜海寺、天妃宮、莫愁湖公園、朝天宮、中華門、夫子廟、李香君故居、瞻園、白鷺洲公園、清涼門、鬼臉城、獅子山、儀鳳門、神策門、台城、武廟閘、曾國荃破城處、琵琶湖、前湖、中山門、午朝門公園、東華門、西安門、東水關等。

  中山陵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寢,中山陵及其附屬紀念建築群麵積8萬餘平方米。

  中山陵自1926年春動工,至1929年夏建成,1961年成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列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中山陵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鍾山風景區內,前臨平川,背擁青嶂,東毗靈穀寺,西鄰明孝陵,整個建築群依山勢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主要建築有博愛坊、墓道、陵門、石階、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風格,從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臥在綠絨毯上的”自由鍾”。融匯中國古代與西方建築之精華,莊嚴簡樸,別創新格。

  1925年3月12日上午9點30分,孫中山先生因膽囊(nang)癌在北平(今北京)鐵獅子胡同行轅與世長辭,舉國悲痛。

  逝世前一天,孫中山提出效仿列寧保留遺體,並要求葬於南京。臨終前對宋慶齡、汪精衛等人說:”吾死之後,可葬於南京紫金山麓(lu),因南京為臨時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

  其實早在1912年3月,孫中山在紫金山打獵時就曾對胡漢民說:”等我他日辭世後,願向國人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軀殼爾。”

  孫中山逝世後,遵照孫中山的遺願,遺體在協和醫院進行防腐處理後,暫厝在北平香山碧雲寺,待陵寢建成後再安葬南京。在守靈人盡職護衛下,才免遭不測。

  棺木式樣仿照列寧的格式,讓民眾瞻仰遺容。可當孫中山逝世時,蘇聯贈送的玻璃鋼棺材沒能及時運到,隻好暫厝(cuo)在西式玻璃蓋棺木棺內,停放在北平香山碧雲寺石塔之中。

  1925年3月30日,蘇聯政府送來玻璃鋼棺材時,孫中山先生的遺體已入殮半個多月,由於當時技術原因防腐措施不當,遺容不能再供後人瞻仰,隻好改為土葬。

  呂彥直設計的圖案,平麵呈警鍾形,寓有”喚起民眾”之意,祭堂外觀形式給人以莊嚴肅穆之感,整個建築樸實堅固,合於中國觀念,而又糅合西方建築精神,融匯了中國古代與西方建築的精華,符合孫中山的氣概和精神。

  呂彥直設計的中山陵墓圖案,融匯中國古代建築,諸如鬥拱、簷椽、券門、歇山式屋頂等民族風格,同時又吸取西方建築,如靈堂重簷歇山式四角堡壘式方屋,既莊嚴簡樸,又別創新格。特別是其全局平麵圖呈一警鍾形,因而受到評選者的一致推崇。

  中山陵的建築剔除古代帝陵的神道石刻,保留了”牌坊“、”陵門“、”碑亭“、”祭堂”、”墓室“。墓室在祭堂之後,與祭堂相通,人們可由祭堂入墓室瞻仰。

  南洋大學校長淩鴻勳在評判報告中稱讚呂彥直的設計圖案”簡樸渾厚,最適合於陵墓之性質及地勢之情形,且全部平麵作鍾形,尤有木鐸警世之想”。

  呂彥直被聘請為陵墓總建築師,以陵墓樣稿得獎者、著名建築師的身份設計施工。

  1929年3月18日,呂彥直主持建造中山陵積勞成疾,中山陵墓工程還未告成,就因患肝癌不幸逝世,年僅36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孫中山夫人,有”國母”之稱的中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宋慶齡於1949年10月16日謁陵祭拜,告慰中山先生的在天之靈。

  秦淮河,中國長江下遊右岸支流。古稱龍藏浦,漢代起稱淮水,唐以後改稱秦淮。

  秦淮河有南北兩源,北源句容河發源於句容市寶華山南麓,南源溧水河發源於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東廬山,兩河在南京市江寧區方山埭西北村匯合成秦淮河幹流,繞過方山向西北至外城城門上坊門從東水關流入南京城,由東向西橫貫市區,南部從西水關流出,注入長江。

  秦淮河大部分在南京市境內,是南京市最大的地區性河流,曆史上,其航運、灌溉作用,孕育了南京古老文明,被稱為南京的母親河,曆史上極富盛名,被稱為”中國第一曆史文化名河”。

  南京夫子廟,即南京孔廟、南京文廟,位於南京市秦淮區秦淮河北岸貢院街,江南貢院以西,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國四大文廟,為中國古代江南文化樞紐之地、金陵曆史人文薈萃之地,不僅是明清時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時也是居東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築群,現為夫子廟秦淮風光帶重要組成部分。

  夫子廟是一組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主要由孔廟、學宮、貢院三大建築群組成,占地極大。

  有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閣、欞星門、大成殿、明德堂、尊經閣等建築。

  夫子廟被譽為秦淮名勝而成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觀區,是中國最大的傳統古街市,與上海城隍廟、蘇州玄妙觀和北京天橋為中國四大鬧市。

  夫子廟始建於東晉成帝司馬衍鹹康三年(337年),宋景佑元年(1034年)改建為孔廟,在六朝至明清時期,世家大族多聚於附近,故有”六朝金粉“之說。範蠡、周瑜、王導、謝安、李白、杜牧、吳敬梓等數百位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有這裏創造了不朽的業績,寫下了千古傳誦的篇章。

  南京夫子廟四毀五建,最後一次破壞於1937年侵華日寇的炮火中。1985年修葺夫子廟後已接待遊客一億多人,平日接待遊客在10萬人次以上,節假日均達30餘萬人次上,是中國著名。開放式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也是蜚聲中外的旅遊勝地。

  南京長江大橋位於南京市鼓樓區下關和浦口區橋北之間,是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梁,在中國橋梁史和世界橋梁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大橋是中國經濟建設的重要成就,也是中國橋梁建設的重要裏程碑,具有極大的經濟意義、政治意義和戰略意義,有”爭氣橋”之稱。

  它不僅是新中國技術成就與現代化的象征,更承載了中國幾代人的特殊情感與記憶。

  南京長江大橋是中國東部地區交通的關鍵節點,上層為公路橋,長4589米,車行道寬15米,可容4輛大型汽車並行,兩側各有2米多寬的人行道,連通104國道、312國道等跨江公路,是溝通南京江北新區與江南主城的要道之一;

  下層為雙軌複線鐵路橋寬14米、全長6772米,連接津浦鐵路與滬寧鐵路幹線,是國家南北交通要津和命脈。

  大橋由正橋和引橋兩部分組成,正橋9墩10跨,長1576米,最大跨度160米。通航淨空寬度120米,橋下通航淨空高度為設計最高通航水位以上24米,可通過5000噸級海輪。

  長江大橋是南京的標誌性建築、江蘇的文化符號、中國的輝煌,也是著名景點,被列為新金陵四十八景。

  從1970年至1993年,先後接待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及600多個外國代表團,來此觀覽的國內外遊客更是難以計數。

  大橋建設8年,耗資達2.8758億人民幣,使用38.41萬立方米混凝土、6.65萬噸鋼材。1960年以”世界最長的公鐵兩用橋”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2014年7月入選不可移動文物,2016年9月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關軍勾勾畫畫,最後敲定了旅遊計劃,總統府、中山陵、明孝陵、夫子廟、秦淮河、雞鳴寺、莫愁湖這幾處是必去的,如果時間有富餘,就看看長江大橋順便也就看了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