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思考方案
作者:光的指導靈      更新:2021-11-06 08:12      字數:1706
  汪偉回到實驗室開始查詢天梯計劃的相關資料。

  人類的發展,因為資源的共享,並在網絡的幫助下,就更加的如虎添翼。

  汪偉查詢到了不少資料,但是看了後發現沒有他之前想象的誇張。

  之前他想的是,如果從地麵開始往上建設,就好像建房子一樣。

  但是現在最高的建築也還沒有超過1千米,因為建的越高,相應的各種風險就越大,例如要應對地震,大風等。

  其最主要還是能支撐的住整個建築,而且如果建設的越高,其相應的地基麵積也要越大,所以要是從下往上建設天梯,其占地麵積就無法想象。

  但是查詢過資料後發現,天梯的本質和建築關係並不大。

  由於汪偉用風馳電車改進了飛機,所以汪偉稱呼飛機為風馳飛機。

  而隨著風馳飛機的改進,其功能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風馳飛機去掉了駕駛員來操作,相當於變成了巨型的遙控飛機,可以更加快速的就直接飛到宇宙中,因為動力的改進,讓其機動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汪偉思索著天梯最簡單的建造方式,隻需要有攬繩,然後再掛上電梯,就可以了。

  而攬繩也並不需要從地麵開始往上建設,直接從高空放下到了地麵,在固定就行。

  從這個思路出發,最先要解決的,還是天空中的大平台。

  而汪偉想到的是用可折疊的大平台,通過在地麵上建造一個圓柱型的大平台。

  然後折疊起來,用航空飛機運輸至地球軌道。再投放出來,讓其到了預定位置後,再展開。

  接著汪偉開始計算,發現由於大平台所在的高度要高於空間站或者衛星,而空間站或衛星的移動是也有可能會撞到纜繩的。

  而如果大平台要降低高度至空間站和衛星之下的話,將會需要更大能量才能拉起攬繩和上麵的電梯,風險也會更大。

  如果大平台所在的高度和空間站差不多,隨著空間站的不停移動,兩者相撞的可能性還是有的。

  如果要把大平台移動到沒有空間站及衛星經過的地方,因為地球自轉的原因,將要調整大平台的難度將增大。

  汪偉想著如果能把2者相結合起來的話,其利將大於弊。

  汪偉改變了大平台的結構,改成了圓形,進入內部後,裏麵還是有大平台,球形的外觀上有和空間站的對接口。

  球形大平台是可以上下移動的。

  往下移動球形大平台就可以和空間站相連接,宇航員也可以自由出入兩者之間。

  而下一步就是攬繩。

  汪偉想到了兩種方案。

  第一種,把攬繩直接在地麵做好,因為攬繩很長,即使卷起來也無法塞進風馳飛機中。

  所以隻能用風馳飛機直接把在攬繩拉起,一直向上飛去,對接到球形大平台。

  第二種,把攬繩材料通過風馳飛機運送到球形大平台,然後在球形大平台上直接生產出攬繩再直接放下去。

  汪偉把2種方案都輸入進計算機進行模擬,但是發現2種情況都會遇到出現問題。

  這個問題不是建造的問題,而是之後產生的問題。

  在地球上對於,雨水,雷電,強風,還有冷熱的問題,會導致電纜的結構出現問題,從而降低其使用壽命。

  汪偉在這個問題上花費了更長的時間,因為之間沒有建造的難點也集中在攬繩上。

  終於汪偉想到給攬繩的周圍加上一個巨大的罩子,把電梯和攬繩都放在罩子中。

  就類似埋在地下的管線,外麵也有個厚實的管子保護著那樣。

  而這個罩子要可以防雨,防電,防風,還有抗冷熱。

  因為要防風,所以其隻能設計成圓筒形,這樣在狂風中,氣流對其的衝擊也會比較小。

  經過模擬,可以成功實現,並且其整體的建設成本也極低。

  汪偉找到關程威匯報說:已經計劃出了2個方案。

  接著汪偉說了一大堆專業詞語,關程威聽的一頭霧水。

  但是關程威隻記得了第一句話,有2個方案。

  關程威很是高興,心想著可以交差了,並詢問汪偉是否還有我這邊需要輔助你的?

  汪偉說:如果公司的設計團隊願意出力幫我做個動畫,就更加直觀了。

  關程威覺得不錯,立馬聯係了設計部門的領導過來,並當麵要求其全力配合汪偉這邊做動畫。

  之後,汪偉和設計部門領導,單獨開了幾個小時的會,把2個方案的步驟都說的清清楚楚。

  設計部門領導散會後回去,先讓設計部門完成手頭的事。

  然後設計部門又開了幾個小時的會,對其動畫de 製作方式,如視角,分鏡等進行解剖分析。

  最後設計部門采用3D動畫的形式,呈現出了2個方案的初稿。

  初稿交給汪偉後,汪偉看後又反饋了一些修改意見。

  設計部門完善後,汪偉這邊很滿意,基本達到了他想要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