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如何改進殲七
作者:華雄      更新:2020-03-02 04:40      字數:2254
  殲七戰機,是漢國全盤引進了熊國的米格-21,生產出來的一款仿製品。

  在熊國,米格-21隻是曇花一現,很快就被米格-23之類的飛機取代了,而在漢國,這款飛機則是開花結果,持續生產,形成了龐大的七爺家族,就連殲八,那也是七爺的雙發放大版。

  在真正吃透了米格-21的技術之後,殲七也在不斷地進行改進,尤其是雙三角翼的出現,讓殲七擁有了不錯的近距格鬥能力。

  但是,它的機頭進氣的方式,讓它無法安裝大口徑的雷達,始終是一個短板。

  所以,殲七想要繼續改進,就要從機頭上麵下功夫。

  將機頭進氣,改為機腹進氣,頭部空間空出來,就可以上大口徑的雷達了,同時,機頭這麽一搞,結構就增重了,為了配平,給前麵加了個小的固定鴨翼,這就出現了殲七mf的型號,這可以說是殲七的終極改進型號了。

  隻可惜,在曆史上,這個殲七最強悍的型號,最終沒有量產。

  原因當然是很多的。

  最主要的,就是生不逢時了。

  1132廠,是6611研究所的配套生產廠,同時,在1132廠,也有一個設計室,後來發展成為了1132廠飛機發展中心/技術中心,而這個殲七mf項目,其實就是1132廠的設計室搞出來的。

  當時,廠子研製這個殲7mf就是一個單純的外貿項目,說的難聽一點就是個莫名其妙的備胎方案。萬一梟龍沒搞成,它就有機會了。

  同時,殲七mf之前的驗證機是殲七fs,這個造出來的實機,而殲七mf隻有一個總體設計的思路,以及模型而已。

  後來,這個項目無疾而終,因為沒有潛在客戶,無法從外部獲得啟動資金。內因是當時殲10已經首飛,1132廠肯定是主機廠;梟龍更是百分之百的會落在1132廠生產。

  當時還有出口的雙三角翼殲7訂單,空軍後繼7g訂單,1132的生產任務也很飽滿。這樣,除了在幾場航展上露麵之外,再也沒有了下文。

  那是因為已經太晚了,如果現在就搞呢?

  利用眼前的梟龍,研究它的技術,然後搞到殲七的身上,搞出一個加強版的殲七來?

  後世的研究,是正向研究的,先在殲七的技術上改進,然後搞超七,再搞梟龍,最終梟龍修成正果,獲得了國外的訂單,走出國門,成為了專門的外貿機。

  而現在,則是要逆著回去了,利用這架梟龍的技術,改進現在的殲七,這樣改回去,肯定也能讓殲七上一個台階。

  後世,那已經是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紀初了,而現在,還不到八十年代,現在如果改進的話,那潛力絕對是相當巨大的。

  想到這裏,秦觀就下定了決心,既然自己來到了這裏,既然把梟龍都變出來了,那當然也可以把這個殲七mf的思路說出來。

  剛剛當秦觀進來的時候,大多數人對秦觀是沒有任何的信任的,畢竟秦觀太年輕了,而且,也不是他們航空界的圈子裏的啊!

  而現在,秦觀已經用一個個的事實,征服了他們,在他們的眼裏,秦觀已經變成了一個專家。

  如何改進殲七?

  秦觀詳細地闡述起自己的方案來。

  可惜後世的殲七mf隻有一個模型,恐怕也找不到技術資料,所以,秦觀隻能說思路,但是僅僅有思路就夠了,畢竟秦觀的貢獻,就是提出思路來啊!

  這一說,口幹舌燥,一個多小時,秦觀就蹲在梟龍的機翼上,向著下麵的人開始闡述,然後回答他們提出來的一個個的問題。

  時間過的很快。

  外麵的天色,慢慢地黑了下來。

  在秦觀發揮自己能力的時候,項靜默默地在一個角落裏,關注著秦觀,在她的眼裏,秦觀身上的謎團,也是越來越多。

  他的超能力,不僅僅在陸軍裏麵,在空軍裝備裏,居然也能發揮出來啊!

  這個秦觀,真是太有意思了。

  越到後麵,下麵的提問也越是專業,項靜已經徹底聽不懂了。

  “也就是說,我們的雷達想要具備脈衝多普勒能力,那最好在後麵采用數字處理電路?最好還需要中央處理器?”

  “是的,采用數字處理,也方便以後升級,到時候,我們隻要改進軟件,就能讓機載雷達有更好的性能,當然,這中間可能需要很長時間,五年,甚至十年,我相信,隻要我們選對了方向,一定會成功的。”

  說到這裏,秦觀感覺到自己的肚子,在咕嚕嚕地叫了起來。

  “各位,我們今天就到此為止,誰能告訴我哪裏能填飽肚子嗎?”秦觀向著下麵的人說道。

  該吃飯了。

  技術人員,都有這樣的特點,一旦沉浸在學術的海洋裏,就會忘記了一切。

  “對,對,我們先去吃飯。”宋老說道:“走,咱們去食堂。”

  基地的食堂裏,早就準備好了飯菜,一眾人進來,並沒有發生擁擠,秦觀很快就走到了最前麵,拿起餐盤來,就開始挨著盛菜和飯。

  接著,秦觀來到了桌子前麵,把餐盤放到桌子上,剛剛準備吃,就感覺到不對勁。

  這些人啊。

  雖然是吃飯來了,這些技術人員打了飯菜,就圍著秦觀坐起來,坐在秦觀身邊的,都是幾個歲數大的,說不定就是各個研究所的領軍人。

  “秦觀同誌,照你的說法,咱們的可變後掠翼技術,還需不需要研究了?要是用在強擊機身上,有沒有市場?”

  強擊機?秦觀吃了一口飯,想起了曆史上的各個研究所的進展來,現在,國家的各種飛機,都已經落後了,所以,在各方麵都需要投入。

  現在主力的強五,是在殲六的基礎上研製的,早就落後了,國家迫切需要新的強擊機,結果,某廠最終獲得了認可,在米格-23的基礎上仿製,研製可變後掠翼的強六強擊機。

  這個項目,當然不會成功,米格-23就已經很重了,結果強六的逆向仿製,比米格-23的可變後掠翼係統還重了百分之十六,尤其是,可變後掠翼係統的控製問題也無法解決,最終項目下馬。

  現在,眼前的這個人,難道就是這個項目負責人陸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