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證心
作者:秦晾晾      更新:2022-02-08 16:15      字數:2325
  宋端實在是無法想象,親手割下自己夫君頭顱時,到底是什麽心情,但一定是心如刀絞,生不如死,就像前世自己眼睜睜看著韓來斬首時……

  血濺高台,他無頭的屍身緩緩倒下去,那一瞬間,宋端覺得自己的生死似乎也不重要了,像是有人把胸口掏空了。

  她目眥欲裂,大口的鮮血堵在嗓中,冷風偷襲,黯然銷魂。

  牆壁處的燭火搖曳晃了她的眼,宋端這才回過神來,手心裏已滿是冷汗。

  怎麽會在這個時候想起這些。

  再看尤氏,她搖著頭,不想讓川王牽扯進這件事情當中,語氣也懇切的多:“元白啊,你既叫我一聲師娘,便知道你師傅這樣做的用意,就是怕牽連旁人,更不想牽連到你,你現在未來可期,切勿要因為此事毀了大好前程。”

  這大好前程,看來唐恒和尤氏也明白,否則不會如此決絕。

  割首抵過。

  無論唐恒曾經如何,臨了還是不願意讓別人一起受累。

  川王聽著尤氏講述著那些,眼底溢出漫漫的腥紅,他渾身激顫,終於是壓抑不住昨天朝會看到唐恒首級時的驚愕和悲痛,流下簌簌的淚來。

  “師傅……”

  川王悲戚的扶著柱子,哭的身子一抽一抽,封閉的牢獄中,能清晰的聽到他抽泣的聲音,淒哀婉轉,讓人聞之也感慨萬千。

  宋端從未見他如此,隻知道川王小的時候曾養在唐恒府上一段時日,長大後也是唐恒和聖人指派的老師教導,這份恩情,如今竟然回報不了,自是悲痛欲絕。

  見他如此,尤氏也心酸不已,眼淚像斷了線的珍珠,模糊了她的視線,隔著柱子近在咫尺,卻又像是遠在天涯,她顫抖著伸出手,想要摸一摸川王的頭,卻無力的跌在地上,憤恨道:“天殺的唐恒!非要藏那反詩做什麽!”

  宋端垂下頭來,默不作聲。

  唐恒是極其愛才的性格,為人也秉公言直,不會因為權勢或金錢低頭,更不會懷有私心,便是學生指著他鼻子打罵,但隻要寫出一篇極好的文章,他也隻是會一笑而過,不做追究。

  也是這樣的為人作風,才會在國學院做了三十餘年的院首,掌握著趙國的人才選拔和培育之事,這更是聖人對他的肯定。

  捫心自問,不談作惡之罪,不論內監之身,高穎是個很有才情的詩人,辭藻和列句間常有悲憤,讓閱讀過的人心生悲憫和認可。

  唐恒這樣認才不認人的舉動,也說得過去了。

  “師娘,您放心,元白一定會盡力保全您的!”

  川王抬起頭來,麵色狠厲,一對瞳孔鮮紅的像是血珠。

  宋端心頭震愕。

  川王素來和善,也擅在君威朝臣中隱藏,當日三十萬欠款之事被知曉,他曾有意想要替唐家還上,可是也顧忌仕途,便沒有輕舉妄動。

  以為不論出了什麽事,他都能保的下唐恒,不論是欠款還是唐治的風流債。

  沒想到有人做的如此決絕,不留一絲活路。

  川王此刻心裏不光有悲憤,更多的則是愧疚,若是能盡早插手……若是師傅能夠自私一點……

  他的手緩緩攥成拳頭,素衣之上也布滿了髒汙,站起身來,看著牢中的師娘,緩緩的渡上一口氣來,恭恭敬敬的行了禮,轉身離開。

  宋端見勢,對尤氏道:“夫人保重,我們一定會想辦法的,不叫院首枉死。”

  尤氏見川王如此,焦急的在身後高呼元白二字,可是川王已經下定了主意,他勢必要保下師娘,更是要將自己送到這天下人眼前。

  這一爭,他必要贏!

  一直守在外頭的老三瞧見川王出來忙迎了上去,但那人目不斜視,徑直的往前走著,他趕緊回頭看宋端,那人冷冰冰的說道:“聖人下旨之前,若是尤氏死了,你們一個也別想活著。”

  老三嚇得魂飛魄散,忙不迭的說道:“還請女史放心。”

  那二人走遠,老三才敢抬起身子來,門口又走出來一人,見勢說道:“這姑娘長得秀氣,人也看著和善,怎麽說起話辦起事來如此凶悍。”

  老三學了乖,搖了搖頭。

  -------------------------------------

  拜別了川王,宋端回了遙監殿,韓來正在上閣等著,瞧見說道:“可曾順利見到了尤氏夫人?元白怎麽說?”

  “尤氏夫人……生不如死。”宋端回答道,“三殿下也悲痛欲絕,下臣看這次殿下是下定了決心,一定要救下尤氏夫人了。”

  “尤憐是他的師娘,元白最重情義。”

  韓來正執筆在寫著什麽。

  宋端見狀,熟練的拿起墨錠在硯台上研磨起來,韓來素日愛用的叫嶗山墨,是從海曲最北邊的庸城進貢來的,速幹,顏色也深,寫出來的字也不會散。

  隻是有一點,這嶗山墨堅硬,研磨起來很費力氣,這幾個女史中,也隻有宋端操持的起來。

  “公子在寫什麽?”她問道。

  “曹家那邊一定準備好了彈劾唐恒罪行的奏折,到時候禦史台親呈,不經遙監殿之手,我也沒辦法將折子扣下再做打算。”韓來一本正色的疾書,“隻能揣摩那信上的內容,寫一封為其分辨的折子遞上去了。”

  韓來說完,看了一眼自己寫的折本,放在一旁晾著,再將毛筆放回到筆架上,拿起手旁的一張紙來遞給宋端:“你看看這個。”

  宋端接過看了看,上麵寫著幾個人名。

  鳳閣省右補闕辛利。

  文昌省左司郎中刁明誠。

  文昌省員外郎袁漢。

  禦史台殿院侍禦史朱明朗。

  太仆寺上牧監賀逸明。

  ……

  ……

  “這些都是唐恒教出來的學生,朝中大抵也有十餘人之多,還有地方州府的一些官員,雖遍布鬆散,但都試著聯係聯係,若是能讓他們聯名上奏,事情便有轉圜。”

  韓來交代道:“尤其是這最後一位賀逸明,他去年養的那三千匹長曲幼馬全都活了下來,而且每一匹都品相精良,得了聖人不住的讚譽,正是炙手可熱,他若是肯出聯名的話,便事半功倍了。”

  宋端點頭,明白韓來的意思:“下臣這就去準備。”

  說完,轉身出門去,隻是回身合門的瞬間她停住了,瞧著翹頭案前仍然在仔細審核鳳閣送來的擬折的韓來,那樣的刻畫入微,專心致誌。

  玉樹臨風,高潔傲岸。

  這樣的人怎麽會因為自己死在監斬台上。

  “怎麽了?”

  韓來察覺,抬頭看她,思忖一息便道:“是不是這幾日太累了,不如你今天先留下來休息吧,剩下的事讓岑越去做就是了。”

  宋端險些就應了,卻搖了搖頭,微笑道:“下臣這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