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神話學是個大坑,慎入
作者:南非巨頭      更新:2020-03-26 08:33      字數:2472
  猶大王國,準確地說是以色列聯合王國。

  猶大王國是在所羅門死後,分裂出的王國。

  所羅門這人吧,怎麽說呢,和唐玄宗很相似。

  前期很厲害,整個以色列聯合王國就像是開了掛一樣發展了起來,各種擴大疆土,各種經濟發展,勉強一下可以說是萬國來朝的富庶盛世了。

  也就是“所羅門的智慧”這句話的來源。

  但是後期所羅門因為前期的成就而非常自大,奢靡無度,沉湎女色,激起了人民的不滿,致使國家每況愈下。

  死後國家立刻就分裂成了南北兩國,南是猶大王國,是所羅門的子嗣正統,而北是北國以色列,是所羅門的仆人,被一個先知亞希雅忽悠著叛變了所羅門。

  所羅門生前自然沒有和什麽惡魔之王簽訂契約。

  但是呢,人類就是喜歡神化或者魔化什麽東西。

  基督教那些人就將所羅門前期那一係列超脫時代的智慧歸功於所羅門得到了神的啟示,而後期所羅門的失敗昏庸則是說所羅門背叛了上帝,不聽上帝的教誨。

  你獲得成功、各種正麵的東西,是神的旨意,神的功勞,神的教誨,而你失敗了,是你不聽神的教誨,背叛了神。

  當然,在這種情況之下,也有滋生了另一種說法。

  說所羅門前期的各種智慧表現,是因為他和惡魔之王簽訂了契約,得到了七十二柱指揮魔神的力量,獲得了他們超脫世俗的強大智慧和力量,所以才能成功,而他後期的失敗,則是魔神們的蠱惑、或者是魔神收取了契約的代價之類的。

  在猶太人的傳說中,就有以色列國王所羅門由於得到了天使書寫的《羅潔愛爾之書》,獲得了自由召喚和操縱惡魔精靈的能力的傳說。

  這樣的構想,被十四五世紀,也就是文藝複興時期,那群中二病弄出了一個《所羅門之鑰》,說是所羅門寫的書。

  嘛,所羅門不用希伯來語,用外國語言寫了一本書,嗯,可信度蠻高的(笑)。

  而在十七世紀,一個法國中二病搞出了一本《所羅門的小鑰匙》。

  不過,這本書實際上是受到當時一眾“惡魔學專家”鄙視唾棄的。

  因為,裏麵的很多東西都是東拚西湊,把各種基督教惡魔,民間傳說惡魔,乃至於其他地區的神話中的神揪出來變成魔神塞到書裏去,甚至於乃還有作者本人編造的,和當時的很多的惡魔學文獻都有各種出入,對不上號。

  但是現在,《所羅門的小鑰匙》已經成為了現代惡魔學最重要的文獻。

  也不知道是不是諷刺。

  秦人第一次聽說這本書,是在初中老師教名著的時候,讓他們去讀浮士德的時候。

  《浮士德》是歌德的書,著名的惡魔墨菲斯托就是其中的角色。

  書裏提到過這《所羅門的小鑰匙》。

  當時秦人還是看得一臉懵逼,不知所以然,不過印象還是挺深刻的,隻是......墨菲斯托叫成墨菲托斯,叫了好幾年,被一個中二病朋友糾正之後才反應過來叫錯了。

  不說這些,七十二柱魔神的召喚方法,其實秦人感覺也不難。

  畢竟,自家養的閨女就是融合了兩個魔神碎片誕生。

  在七十二柱魔神相關的故事構建出的神話之中,地獄的統治者是“地獄之王”貝利爾。

  同時也是七宗罪中“怠惰”的原罪本身。

  貝利爾統治者七十二柱魔神,所羅門正是與貝利爾先簽訂了契約,從他手中借到了控製魔神的力量。

  而七十二魔神之中,除了“至上四柱”稍微強大一些之外,並沒有實質上的力量區別。

  所有魔神都是地獄裏的貴族。

  帝王、王、大公、公爵、侯爵、伯爵、統領、將軍、貴公子等等.......

  如果論單個人,他們的力量是幾乎等同的,就和普通人世界之中的公爵不一定能夠單挑打過騎士,甚至有可能輸。

  在七十二柱魔神的設定中,也並沒有公爵的個體實力一定比子爵強的說法,有時候公爵還比子爵弱也是有的,隻不過頭銜不一樣。

  他們大多都身兼多職,根據身負的豐富多樣的能力而行事,另外很多惡魔之間的能力都是重疊的,而且不分高低,隻是召喚要求的祭品數量和種類也不同。

  所謂的位階並不是他們的個體實力強大與否,而是統率的軍團多或者少。

  排名也並不代表著他們的實力強大與否。

  像是排名32的魔神阿斯莫德女王,作為至上四柱之一,位階是王、也就是君主,統率七十二個軍團。

  第2位的魔神阿加雷斯侯爵,統率3個軍團。

  第24位的魔神納貝裏士,位階侯爵,統帥9個軍團。

  詳細的不需要知道,隻需要知道一件事就好。

  那就是,除了至上四柱更強一些之外,七十二魔神的個體實力都是幾乎相等的,隻是能力的類型不同而已。

  秦人想要召喚魔神,自然是想要通過自家養的閨女,以32作為媒介吸引魔神。

  在七十二魔神的神話體係中,帝王隻有一個,就是統治整個地獄的地獄之王貝利爾。

  當然,神話是會改變的,原本統治了整個地獄的地獄之王貝利爾,也就是最原始的撒旦,是天之副君主,力天使。

  撒旦的意思是反抗者、暗之主、地獄統治者、率領天使背叛上帝者。

  但是在後來,撒旦的概念和貝利爾分離。

  貝利爾不再是統治了整個地獄的地獄之王,地位被貶,變成“七個地獄統治者之一”。

  甚至後來,又把分離出的“撒旦”概念,再壓在七君主之上,可以說,貝利爾從一個皇帝變成了一個諸侯王。

  在中世紀《天使序列》,把原本不分上下,隻分左右的天使分為三級九等。

  上中下三級,貝利爾作為力天使,被分到中間第五位。

  貝利爾完全就是個悲劇。

  秦人猶豫的正是這個,因為神話是有變化的,但是他現在並不太清楚現在這個地方,到底是哪個版本的神話。

  如果是原初版本一,阿斯莫德,就是一人之下,至上四柱之一的北方君主,司掌**的四柱之一,而作為阿撒茲勒,是不屬於這個版本的,不存在的。

  如果是後來版本二,阿斯莫德,是諸侯王再往下的附庸,而作為阿撒茲勒是地獄七君主之一的虛榮。

  甚至還有版本三,阿斯莫德是地獄七君主之一的**,而阿撒茲勒是不存在的。

  神話就是這樣,有非常多個版本,如果不是專門研究這個的,根本分不清版本,會混同。

  要不.....先招一個魔神試試?

  十分糾結的秦人,思索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