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非個性化理論
作者:吾道長不孤      更新:2020-03-25 23:23      字數:3265
  “多少明白了一點。”子虛易低聲說道:“左相所說的無法定論,我也算是心有所感了。”

  “哦?”小王爺的語氣之中充斥著懷疑:“易兄你……真的明白?”

  “不敢說完全明白。畢竟,左相大人將《文客章》的原稿給燒掉了。”子虛易說道:“偃人雲,先有文序而後有其詩,其實也不無道理。若是說,文字本身就沒有那樣排列的可能,那麽那樣的詩句就不可能成為詩句。因此,這麽說也不是不可以的。隻有文字本身能夠那麽排,所以我們才能夠如此組織文辭,寫就詩句。”

  小王爺嘲弄的說道:“原來子虛兄也就這般見地……那我且問你,有誰是如此作詩的?”

  “是啊,沒有誰是如此作詩的,所以,任何毓族都會覺得,這個理論何其荒謬。沒有人會先將所有的排列列出來,然後再逐個挑選。因為,毓族文字浩如煙海,不可能被窮盡。”子虛易道:“我不精於算學,小王爺大可找家裏的賬房先生算一算。”

  那小王爺將信將疑,當即下令,找來了賬房先生,將自己的疑惑說了。

  那賬房也是個精明人,立刻呼道:“回世子的話,若將所有的排列組合列出,那必然是大河沙數,多不勝數。在下光是報出那個數字,都得念上許久的經。”

  “真有這麽多?”小王爺有些狐疑。

  “世子,這裏可是得將文字總數乘算多次的,非同小可哩。”

  小王爺將賬房先生揮退,道:“果如易兄所說,那麽……”

  “是以,偃人的說法根本就不成立,乃烏有之說。”子虛易自信說道:“這是格物的道理,而不是寫文的道理。”

  “格物的道理?”小王爺有幾分不解。雖然毓族也說“格物致知”,但是終歸是“不甚了解”,不能與人族相比。

  “這是格物的道理。”子虛易笑道:“格物……我曾經讀過偃人翻譯過來的經卷。那些偃人覺得,有一個‘大道’在諸天萬物之中,而他們格物,就是為了要求這唯一正道。”

  “唯一正道?哈?”小王爺搖頭,沒說什麽。

  子虛易也說道:“我也覺得,這‘唯一正道’乃是胡吹大氣。但是,偃人終歸是有一點本事的。但是,將這一般道理冒冒失失的引入文道之中,就是他們夜郎自大了。”

  “哦?這裏頭還有什麽說道?”

  子虛易思考了片刻,道:“這麽說吧,偃人們格物致道,便好似尋訪古跡名勝,其功夫全在路上了,至於訪到的景致,是高山名樓,還是名不副實的草堂子,都與他們無關了——功夫全在路上。”

  “路上?也就是說,按圖索驥,最後找到了茅廁,他們也認了?”小王爺語氣之中滿是嘲諷。

  “這總歸是需要一點氣度的……但是我想,偃人之中若是有大學之人,那麽總歸是會認的吧?”子虛易認真的說道:“若是要有與這種‘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的遊者所匹配的氣度,那應當是這樣的。但細細想來,也並非所有人都能接受自己一生跋涉所經曆的目標隻是一間茅廁。偃人……我多少有些不信呢。”

  “但反過來說,吾輩著道德文章,功夫便全在文上——若是以名聲而論,我們便不是訪名樓者,而是起高樓者。樓蓋得怎樣,全在我們。”

  小王爺點了點頭,繼而皺眉:“居然將士子與匠人相提並論?”

  “不過是以名樓喻正道罷了。”子虛易依舊神色不變,笑道:“千百年來,文氣所鍾的匠作也不是沒有。若是匠心獨運,則必有回響。”

  小王爺點了點頭,道:“如此說來,這倒是那些偃人自取其辱了。這種東西,終究難登大雅之堂。”

  “‘夫不知者,非其人之罪也;知而不為者,惑也;悅乎故不能即乎新者,弱也;知而不以告人者,不仁也;告而不以實者,不信也。餘重異族之文道,又嘉偃師能喜文辭,於是乎言’。”子虛易輕輕吟詠,並道:“左相的文章,我向來是極為佩服的。”

  小王爺用手中玉質筆杆輕輕敲了敲自己的腦袋,道:“卻是我生出輕慢之心了,多謝易兄提點。”

  “若真要說的話,倒也不是沒有一點道理。”子虛易手點在額頭上,輕輕的說道:“若是如此說來,那麽……詩句之中,其實未必有詩人情感?詩句是‘客體’……詩句是‘客體’……非得有主體才能有客體……詩人作詩乃是因情而發?但是最終的詩句卻是客體?為什麽呢?‘情’之一字,在這個過程之中,又是什麽作用……”

  若是王崎在這裏……好吧,就算王崎在這裏,恐怕也沒辦法想起什麽。無論是這輩子還是上輩子,他都根本不懂相關的東西。

  子虛易所說的東西,在地球上,被稱作“非個性化”——至少是非個性化的雛形了。

  “非個性化”是英國詩人、文學批評家托馬斯·斯特爾那斯·艾略特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提出的文學觀點。在這個觀念之中,詩人的“情緒”以及“感覺”或者說“經驗”就好像兩種並不能反應的化學藥品,而詩人自身的心靈,則是“催化劑”。在詩人心靈的催化下,其情感、經曆化為了詩文,但是最終的“化合物”內,卻不包含“催化劑”的成分——或者說“催化劑”是可以剔除的。

  從批評的領域來看,非個性化、非人格化的倡導都旨在截斷作者與作品及讀者的直接關係,使作品成為自足自在的審美文本,即艾略特所說的詩歌不再“純粹是屬於個人的新東西,它隻是藝術品自身”。在這個自足的文本中,作家本人無需在作品中宣泄情感,或大發議論,而必須超然物外;讀者則直接進入作品,任憑自己作出判斷而不必聽命於作者;作品、作者與讀者三位一體,處於平等對話的關係,彼此之間交流的領域擴大了。

  當然,子虛易一時之間還想不到這裏。或者說,他沒有一百年估計很難想到這一層。“非個性化”,本就是對“個***”的反思,更建立在歐洲文壇四百年來對主客之辯的探索之上。

  但反過來說,子虛易能夠在短時間內想到這一步,也足見毓族在“文道”之上的深厚積累。

  不過,世子就有些迷惘了。子虛易見狀,搖了搖頭,規勸道:“科考在即,小王爺還是仔細溫習一下經義的好。若是覺得這些異族的文道別扭,那便不要看了就是。”

  說道這裏,小王爺對子虛易笑了笑,得到:“易兄倒是胸有成竹。”

  “子虛易自幼苦讀,又薄有文名,自詡搏個功名、出身還是不在話下的。”子虛易笑得溫和,卻無意中透露出一股霸氣。

  小王爺半是附和半是恭維:“要我說,易兄可是千年一見的風流人物,無論是販夫走卒還是本王這個王公貴胄,都能平和處之,不輕慢庶民,也不諂媚名士,真乃境界不俗也。若是你這樣的人物,還拿不到新科狀元,那這科舉也無公平可言了。”

  子虛易搖了搖頭,沒有接話。

  但是他眼神中,卻也是有這個意思。

  ……………………………………………………………………………………

  是年,科舉,貢院,文成五星。

  新科狀元子虛易在貢院作文,文道鳴動,五星齊聚。

  這便是文道數十年未有的大盛事了。

  左相文成六星在前,狀元文成五星在後。許多毓族,也就將這一幕當成是文壇即將交接的征兆。

  左相宙弘光即將封神,以自身化華章,開未有之大道。而在這之後,所有毓族聖人也都選擇了隱居。

  赫學領袖也即將換人。

  而在這個時候,文成五星的子虛易,就被視作是赫學的新希望了。天下赫者,無不振奮。

  而引發這一切的王崎,卻始終沒有關注這一切——除了文氣震動的時候他心有所感的向京城投去一瞥之外。

  此時的他,正在思考一個問題。

  “我說啊……詩文真的是客觀的嗎?或者說詩文的美感……”王崎如此詢問叩開讀書會的其他幾個萬法門修士。

  趙傳恩有些愣神:“我說,道友,這個論點,不是你提出來的嗎?”

  王崎點了點頭:“我倒是打算仔細完善一下,然後發現,詩句的美感卻未必是客觀的——那個觀點並非無可辯駁來著。”

  趙傳恩還想說什麽,但宋史君卻嗬斥道:“好了傳恩,好好學吧,這才是做學問的態度。哪怕是自己說出去的話,也不一定要全信。”教訓完徒弟之後,宋史君又看向王崎:“又有什麽想法了?”

  “就算‘美’可以算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客體’,但是,感知美的人卻並非是天然就能感覺到‘美’。”王崎道:“仔細想來,其實‘美’的感受都是後天建成的,換言之,唔……其實‘美’這個概念,都是知性生靈自造的?就算文章本身是客體,但是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