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籌備科舉
作者:藍多以眠      更新:2021-10-28 11:57      字數:2150
  “皇上,此舉恐不妥,臣以為......”

  “以為?那不如就由葉尚書來坐朕的位置吧。”

  秦司衡一把將奏折扔到葉尚書腳邊,清咳了兩聲。

  “臣惶恐。”

  “臣等惶恐。”

  “惶恐?哼,朕以為朕的臣子是來替朕分憂解難的,不是來替朕做主的。”

  “皇上息怒,臣等惶恐。”

  “此事不必再議,在各州縣設置考點,今年就招募考生,文武試同考,時間就定在六月底七月初。至於考場設置,就由......榮親王負責。一應事項朕已列明,由六部協同,照做便是,若有異議,自行留下烏紗帽請辭便是。朕絕不留。”

  從去年開始,秦司衡就在暗中籌備事宜,直到今年年初秦追雲擬好各考點,此時不過是走個流程,現下就是登記應考考生,再籌備出題等等,屆時由各州縣帶考生上京都來應試。

  “若無事便退朝吧。”秦司衡扔下一句話,便已起身。

  跪在金鑾殿的葉尚書滿身大汗,倒在地上,仿佛是從水裏撈出來的一般。

  幾個官員將他扶起後,邊走邊小聲議論起來。

  “皇上如今做事越發果絕了,這麽大的事竟也不走內閣商議。”

  “你以為皇上還是幾年前登基的時候嗎?”

  “可皇上竟要從民間選拔,這日後豈非把我們世家子弟的前途......”

  而秦司衡下了朝,正在潛龍殿裏由沈敬之診脈。

  “皇上,恕微臣直言,您心脈不暢,又勞累過度,這身子已然如大廈將傾,若是再這樣下去,恐怕會折了壽元。”

  秦司衡收了手腕,折了壽元?這話隱約聽過的。

  哦,那時候鄧遠說她身子不濟,恐於壽數有礙,他便再也不顧什麽,什麽都應了她,如今倒是.....

  嗬,也罷。

  “下去吧。”

  “皇上。”沈敬之有些驚愕,“臣......”

  “不必外傳,開了方子送來便是。”

  林守德甩了甩手裏的拂塵,進來通稟。

  “皇上,榮親王來了。”

  “宣。”

  秦司衡望了眼跪著的沈敬之,“退下吧。”

  “是。”

  “給皇兄請安,萬歲,萬歲,萬萬歲。”秦追雲一身朝服,顯得人精神。

  “起吧。”秦司衡上前托了他一隻手,示意他不必如此。

  “皇兄,臣弟此去恐要數月了,眼下朝廷已發官文,各地不日便會張貼告示。”

  “朕派你去是希望那些人能知道朕的決心,還有就是你手上的生意,在各地都好辦事,暗衛會和你同行,一路當心。”

  “是,皇兄。”秦追雲抱了抱拳。

  “皇兄,您別太擔心,容......妹妹一定沒事。”

  秦司衡一怔,對著他點點頭,“去吧,林守德都安排好了。”

  前朝因著這事掀起不小的風浪,後宮自然也是不平靜。

  “娘娘,此事先前隻是傳出些風聲,如今竟大刀闊斧的頒行了。”蘭芝替鄭皇後捏著小腿。

  鄭皇後忍住害口,吃了個酸梅子。

  “皇上的心思如今越發難猜了,本宮也不知皇上到底在想些什麽。”

  她摸了摸小腹,眼底的笑意卻藏不住,“隻盼我這胎能再得個兒子,更保險些。”

  蘭芝笑著勸慰她,“娘娘此番愛吃酸,定能如願。”

  鄭皇後的心願若是達成,第一個坐不住的便是麗妃。

  “還以為這落雨閣的多厲害,這一走,皇後就有孕了,不中用的東西。”

  “依臣妾看,皇後如今這胎倒像是男胎。”說這話的正是吉嬪。

  麗妃笑的有些滲人,“那也得生下來才算。”

  吉嬪垂下眉眼顯然是在想些什麽,這話她不敢接,進宮數年,她始終無寵無子,眼下皇後又有孕,這叫她還能有何出路。

  父親隔三差五地遞口信進來,她能有什麽辦法呢,皇上如今連正和宮都不去了,日日歇在潛龍殿。

  而柳妃倒是不愁這些,隻是為著被遷去泰山行宮的鍾容兒急的上火。

  “姐姐,你說這回可怎麽好,這容嬪也不知是真生了病還是得罪了皇上,竟是連東西都送不進去了。”

  淑妃把毛筆擱了,拿了帕子擦手,“照我看,她不在泰山行宮。”

  “你說什麽?”柳嬪驚地站起身。

  “你急什麽?你細想想,以皇上對她的情分,竟會沒去探望過一回?先前邊境大捷,皇上卻久未上朝,你說這二者可有聯係?”

  柳嬪恍然大悟,心中越想越怕,難道?

  淑妃對著她點點頭,“恐怕並非病了,人不在宮中,也不在行宮。”

  每兩年招募一次考生,文試是由用統一的密卷,相當於現如今的高考,遮去名字,憑卷錄用,選擇多位博學之識進行分開判卷,去掉最高分再去掉最低分,取平均數。分數出來後,留下相應的人數,若人數較多,也可增加二試三試,最終的麵試則是由皇上進行殿試,殿內出題是即興考題,一來保證考題不外泄,二來也考驗考生的應變能力。且在奉天城門前設立申請處和舉報信箱,若有被竊卷,或者不公待遇的,可以要求重新閱卷或是私下舉報。

  大雲不是沒有科考,但舞弊陰私也是屢禁不止,很多最後選出的文狀元或者武狀元都出自世家庇蔭的子弟,最終能為皇室所用的極少數。而鍾容兒這一改行之法,大大降低了舞弊之私,且由皇上最後一輪殿試,用意不明而喻,就好比千裏馬與伯樂。

  這武試也與文試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文試考點設置擂台,層層比試,最終也由皇上親自殿試,其中末尾還注明了一條,各考點隻許比試,不能惡意致人傷殘,亦不可傷人性命,否則考點考官是也需負相應的責任。

  這其中最精妙的一條就是,皇上會對各個考點的考官進行考核,考核內容有三點,第一是被投訴率,以此來降低考場的不公平性,第二就是考點的排名,排名較好的的,或者出了文武狀元的,將受到重點獎勵,這樣能保證有真才實學的平民子弟能收到相等的待遇。

  其中還有一頁補充,講的是,是用更加委婉的方式,比如把考點變成學堂,由朝廷出資,這樣的話也能挑出合用的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