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可憐見的替罪羊
作者:一尾遊魚      更新:2021-10-27 20:30      字數:2096
  “刀高高懸在頂上,自有高個子的擋著,四皇子畢竟還沒真正動手,諸位又怎敢大動幹戈。”

  言以至此,何不語覺得自己說的非常清楚,不用再點撥大皇子了。

  話頭一轉,他語重心長的對大皇子說:“諸位大人本性不壞,隻是覺著一時半會兒輪不到自己而已,還請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想來他們還是會成為您的助力。”

  言盡於此,何不語可謂是將好話壞話都說了。

  他這話其實也有點可行性,但是現在事態緊急,莫說大皇子沒有那麽好的耐性去和他們講道理,單是以皇上對此的態度,過不了三五日,便會將四弟全須全尾的護住。

  再之後,他再想動四弟,便沒有這般好的機會。

  為何那麽多的人劍走偏鋒?不就是因為受益遠多於付出。

  惡意在心中翻滾,在何不語的指點下,一個近乎完美的計劃在腦海中成型。

  瞧著待在自己麵前,得了好處便開始坐立不安,想著趕緊離開這裏,去踐行自己的計劃,瞧一瞧結果如何的大皇子。

  何不語在心中歎了口氣,枉他剛才還因為這人的態度感到遺憾,現在想來,自己倒是這段時間被人吹捧慣了,一時之間飄飄欲然,竟然忘了人心難測,疏於考量。

  “殿下還請牢記,人為惡,禍雖未至,福也先散,凡事多思量,莫要衝動行事,名聲,是您現在最大的靠山。”

  一時之間,大皇子覺得自己整個人都被何不語看透。

  但是當他抬頭看向何不語的時候,隻能瞧見他吃著蝦餃,一臉享受的模樣。

  著實不像是能說出那句話的人。

  心中揣著事,大皇子並未將何不語這話放在心裏。

  瞧著他仍舊在吃早膳,已經沒有再和自己聊些事情的打算,便恭維兩三句,隨後就離開了這裏。

  盯著大皇子的背影,何不語搖了搖頭,又夾起一塊蝦餃塞進自己的嘴裏,嚼了嚼,隻覺得格外美味。

  畢竟是個皇子,縱然不得寵,吃穿用度,仍舊是比尋常人精致上許多的。

  歎了口氣,何不語仍舊盯著大皇子離去的方向,心想幾位皇子,實在是不堪造就。

  還好他誌不在此,若不然,定然被這群隻為爭權的玩意給氣個好歹。

  他此時坐在院內的石椅上,抬眼便能瞧見天色。

  霧氣蒙蒙,太陽未升。

  將剩下的食物三兩口入腹,給書童留了大半,放回大皇子落下的楠木食盒接著保溫,他便進屋去換朝服了。

  天亮之前便需進宮,而皇上卻是日上三竿才上朝。

  最初本不是這樣,但規矩一改再改,就成了這副模樣。

  何不語想到這一點,心中也有點不滿,一個人走在路上,眼瞧著左鄰右舍,各位同僚全都出來,忍不住搖了搖頭,想著今日他倒是有些多愁善感。

  未走幾步,便有一輛馬車停在了他的身旁。

  車內人直接走了下來,攔住了何不語,笑盈盈對他說:“賢弟不妨與我一同?”

  “宋兄相邀,不語自不推辭,先謝過宋兄。”

  實際上,何不語孤身前往,便是在此等著宋丞相。

  他們如今關係越發好,雖然還是沒有捅破最後的窗戶紙,將宋丞相徹底拉倒沈禦這一邊,但彼此都是心知肚明,拉近關係,更是毫無避諱。

  兩人同坐一輛馬車,雖然並無旁人,卻也不會在這種地方討論那些不太合場合的話,隻是聊一些最近各處地方官稟告上來的事情。

  馬是千裏馬,車是一品大員的規製。

  而且此處離皇宮已經不遠,所以沒說兩句話,他們便到了地方。

  馬車被妥善安置在外,兩人則是與其他同僚一同步行前往紫宸殿。

  在這時,便是先前討論的事情,也不能說了。

  人多口雜,誰也不知道對著你笑嘻嘻的同僚,背後會作出什麽事情。

  何不語入朝為官也有數年,吃過些苦頭,便養成了謹言慎行的習慣。

  而宋丞相更是老而成精,在朝十餘年,早就練得圓滑。

  就算旁人過來搭話,也隻會被他套出不少東西,然後糊弄走。

  兩人到了紫宸殿,因為官職不同,站的地方也有些距離,便分開了。

  待在自己的位子上,宋丞相閉眼不再看向任何人,擺明了自己不願讓人打擾的想法。

  眾人雖然有心和他談些事情,瞧見他這副模樣,也識趣的不再過來。

  三五聚堆,聊起了最近的一些事情,或者看看自己的玉笏,想著一會兒要對皇上奏鳴的事情。

  便如何不語所想,皇上確實是在日上三更的時候才出現在紫宸殿。

  並且睡眼惺忪,一看就是剛醒沒多久。

  他緩緩坐上龍椅,漫不經心的打量著站在下首的諸多臣子,抬了下頭。

  殿頭官便趕忙站出來,用尖銳的聲音對諸位喊著:“有事者奏聞!”

  話音未落,便有人站了出來,高聲回話:“臣有事啟奏!”

  這人站在比較靠殿門口的位子,是屬於這朝堂之上的邊緣人物,往日十分不打眼。

  瞧見他站出來,眾人心中都覺得有點奇怪,但是並未直接表現出來,而是故作老神在定,豎起耳朵打算聽一聽他要說的事情。

  皇上抬眼看了下這個站出來的人,發現是自己沒任何印象的家夥,便不耐煩的又看了眼殿頭官。

  殿頭官非常嫻熟的再一次站了出來,對著他說:“奏!”

  小官手執竹木朝笏,意識到諸多大人將視線落在自己身上,忍不住打了個寒顫。

  強忍住後退的想法,他磕磕絆絆的開口:“臣,臣有事起奏,為四皇子當街暴打薑氏若全一事,臣以為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奈何京府伊退大理寺,大理寺卿亦無所作為。”

  “幾番走轉,多經折騰,最終出於下策,為還一個朗朗乾坤,隻能將此事奏明於陛下,還望陛下能將四殿下懲治一番,以儆效尤。”

  盯著那雙打顫的腿,眾人心知這是被人推出來的替罪羊。

  隻是不知,作出這事的是提到性命的薑家,還是快要走投無路的大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