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殿下有喜啊
作者:一尾遊魚      更新:2021-10-27 20:26      字數:2108
  大皇子在殿內聽著外麵傳進來,已經微乎其微的響動,垂眉閉目,不敢有任何動作。

  錯了,從一開始就錯了。

  自己將父皇想的太好,不成想他鐵了心,根本無意讓他沾染太子之位絲毫。

  他費心又費神,折騰了許久,了卻一番大事,但在他眼中,隻看到了眾人請願立太子一事。

  是自己先前未曾與他們溝通,也許此時不是最好的時機。

  大皇子在心裏這般勸慰自己,卻是明白,此時便該是最好的時機,隻是……父皇偏心而已。

  他並不避諱立儲一事,隻是每次想要立儲,都會提起祁承玉的名號,而將他們其他幾個皇子,視為空氣。

  大皇子心底忍不住升起恨意,一雙眼睛微微眯著,勉強掩蓋裏麵的怒意。

  發生了這樣的事情,眾人自然不敢再多摻和,就算你三十棍打完,殿內也仍舊格外安靜。

  皇上滿意的點點頭,又一次看向殿頭官。

  老太監嘴角微微抽搐,向前一步,高喊:“無事者退朝!”

  等了片刻,沒人跳出來找事,皇上便拍了拍龍袍,直接走人了。

  當聖明君自然是累,但當個昏君,要多隨性便多隨性,肆無忌憚,為所欲為。

  皇上走後,眾多關係算好的大臣紛紛望向大皇子,長長歎了一口氣。

  其實,他們也想站出來勸說皇上的。

  但一想之前如此作為,所要經受的結果,他們這些人,都忍住了。

  那些真正的寧折不屈的諫臣,不是一頭撞死在紫宸殿的五爪金龍盤玉柱上,便已經告老還鄉,不再管這朝政之事。

  宋遠哲站在屬於自己的位子上,在皇上走後,並未看向大皇子,而是轉身,當了第一個從殿內離去的人。

  他隻願為天下百姓謀一絲安穩,皇家事,不願參與。

  長歎一口氣,壓下心中那點不該有的心思,宋遠哲站在紫宸殿門外的白玉階上,低頭俯視著下麵偶爾路過的宮人。

  站得高,有時候不止會望的遠。

  隨著視角的變換,還會認為眾生渺小,庶民無力。

  宋遠哲當官十數載,是經曆過聖上剛登基的那陣子,那時候聖上唯唯諾諾的,雖說也算不上什麽聖明的君主,但至少不會變成這般的昏君。

  隻能說隨著各位與皇上同輩的王爺相繼繳出權勢,皇上手中大權在握,安居無顧之後,便……慢慢變成了這副模樣。

  往常是各位王爺狼顧虎視,令他如履薄冰,沒了這層威脅,大抵是裝不下去了。

  宋遠哲長歎一口氣,私心裏希望皇上趕緊找個靠譜的皇子傳位,然後去和那位平日奢淫無度,總是吹耳旁風,並且已與曆史上那些妖妃沒什麽兩樣的淑妃恩恩愛愛去,可別再禍害他們這些臣子,與天下百姓了。

  提起紫色朝服的衣擺,他快步往下走去。

  剛從紫宸殿內走出的兩位尚書瞧見宋遠哲的背影,也忍不住,歎了一口氣。

  其中一人開口:“我記得遠哲兄之前是個很熱忱的人,會拉著我們討論各種朝事,對自己的政見也從不隱瞞,甚至因此被幾個小人偷走過功績,還並不在意,稱隻要能用之於民便可。”

  另一人又長長歎了一口氣:“宋相僅有一個嫡女,雖然不曾見過那個小姑娘,但宋相每次提起,都是滿心歡喜,想來是很喜愛。”

  新官上任的年輕戶部侍郎插入兩人的話題,一聲嗤笑,他說:“然後殿下就將宋丞相的掌上明珠,賞給了定王殿下?這還真是……”

  最先挑起話頭的人瞧著這位戶部侍郎,連忙捂住他的嘴:“慎言,慎言啊,宮闈禁地,並非我等閑談之處,皇家之事,更輪不到我等指點。同僚,此時你我心意想通即可,沒必要說出來,小心隔牆有耳。”

  桃花眸,眼尾有痣,皮膚白皙更勝女子的戶部侍郎拿手中玉笏挑開尚書捂住自己嘴的那隻手,笑著向他致歉:“是晚輩唐突了,我隻是有些氣不過。”

  “曾聞宋丞相幾番壯舉,隻是不曾想這般忠良賢臣,落得這樣的下場,也不知那位宋小姐……定王妃,在定王府,又能活幾日。”

  一雙含情眸似笑非笑瞥了眼兩位,壓低聲音,卻也不算避諱人的,輕飄飄說了句:“宋丞相尚且這般下場,而若是,”

  他用身軀遮擋,指了下紫宸殿內,龍椅的位子,接著說:“那位一時興起,落到了你我身上,到時,誰又能說,會好過宋丞相?”

  兩位尚書在朝中任職多年,兔死狐悲,唇亡齒寒的道理自然是懂,隻是如今被人這麽直白的說出口,還是忍不住麵色一變。

  “慎言!”

  甩下這句話,兩位尚書大人,便結伴離去了。

  戶部侍郎何不語瞧著兩人慌張的背影,眼中冰冷,嘴角倒是勾起一抹笑。

  他回頭又望一眼殿內的景象,百官錯落,怨聲載道,龍椅之上空無一人,一處場景,兩方景象,萬分無奈,束手無策。

  這樣的人憑什麽當一國之君,萬民之主?

  他站在門口等著,差不多殿內的人全都離去之後,殿內還剩下幾個大皇子一脈的官員,以及站在原地,仍舊是一動不動的大皇子。

  大概是沒想到事情會變成這樣吧。

  明明做了大好事,一點賞賜沒撈著,不僅被罵了一通,替自己出頭的官員還丟了半條命。

  這樣的事情放在誰身上,都會不甘心。

  說實話,他縱然事先知道大皇子最近要有大動作,也知道今日就該是他上報的日子,但也實在是不曾想過會變成這樣。

  昏君,難得一見的昏君。

  萬民不幸,百官悲事。

  他猶豫片刻,還是往殿內走去,湊到了大皇子身邊。

  圍在他身邊的那些大臣都是在安慰大皇子,而大皇子站在眾人中間,不僅一動不動,更是一言不發。

  何不語上前,雙手抱玉笏,對大皇子行一大禮,聲音略帶喜悅:“臣,戶部侍郎,何不語,見過殿下,祝殿下機遇將至。”

  大皇子頭微微移動,盯著何不語,詢問:“你倒是說說,這般境地,如何算天賜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