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鎮政府的指示
作者:專門無名之輩      更新:2021-10-26 07:59      字數:2217
  看到小麥抽穗,最高興的無疑就是劉能家,以及黃蘭一家。

  他們家跟楊晨一樣,也全都種了新品種的小麥。如果接下來管理到位,讓麥粒都飽滿起來,今年鐵定是大豐收,幾乎是往年三倍以上的產量呀!

  黃蘭他們絲毫不敢放鬆,畢竟關係到一年的吃飯問題。

  於是,經常來詢問楊晨,要怎麽辦。

  他們雖然都是種田的能手,但這種小麥他們不熟悉,不能完全按照以前的經驗來處理。

  小麥抽穗期是決定籽粒重的關鍵時期,也是確定每穗粒數的重要時期,直接影響小麥產量,因此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抽穗期是小麥對水分需求的臨界期,澆好揚花灌漿水。

  當然了,澆水也要注意,不要澆太多,保持泥土濕潤就好。千萬不要泡到麥苗,容易倒伏。你們也知道,小麥一倒伏,麥穗就是一把糠……”楊晨給他們說了一些注意事項。

  澆水澆肥,在這個時期頗為重要,不能亂來。

  其他村民聽了,也化身為“好學生”。在這麽關鍵的時刻,大家都覺得按照楊晨的吩咐去辦比較好。

  這天,老村長從鎮政府開會回來,臉色不怎麽好看。

  “老叔,開會說了什麽?”有村民湊上去問道。

  老村長看著圍過來的村民,心裏歎了口氣,開口道:“從今年開始,收糧從原來的七成,升到了八成,我們隻能留兩成的糧食。不過,我們的工資都會升三五元。”

  他當然也清楚,國家現在也是沒辦法,城市的糧食供應越來越艱難。

  這種情況下,隻能進一步跟農民征糧。不同的是,國家也講道理,給大家升工資,其實就是相當於用錢買糧食而已。

  村民一聽,頓時炸了。

  眼看今年他們村子迎來豐收,都想著能留更多的糧食。可現在看來,今年到手的糧食可能會更少。

  “兩成?可不夠吃呀!”

  楊晨站在人群中,沒有說話,他不擔心糧食的問題,所以還算輕鬆。

  老村長卻看向楊晨:“小晨,我們今年的番薯能收獲多少?”

  收糧增加一成,這是國家定下來的政策,是沒辦法改變的。現在,他們隻能想著怎麽增加糧食。

  那片沙地,沒有納入收糧的範圍。再說,番薯屬於新糧食,政府也還沒征收這種糧食的準備。所以,那些番薯基本上能留下來。

  其他人也看向楊晨,那片番薯有可能要成為大家的救命糧。

  “現在誰敢保證呀?要等到八月份左右,才能收獲。

  不過,我想大家應該不用擔心吧!今年的糧食收成肯定比去年好,留在大家手裏的糧食,不會比去年少的,放心吧!”

  雖然收糧增加了一成,但楊晨並不認為留在手裏的糧食少。

  去年的收成其實並不好,因為幹旱等緣故,去年小麥的畝產隻有兩百斤左右。每家六七畝的麥田,所以去年留在村民手裏的小麥,隻有三百多斤。

  至於山地種的高粱,產量不能保證,畢竟山地貧瘠,所以不能有過多的指望。

  家裏人口多的,肯定是不夠吃,要餓肚子。

  要知道,像楊晨這種,家裏隻有那麽一兩口的,在這個時代跟稀有動物一樣。哪家沒有十來口人?很多家庭,孩子一生就是六七個。

  “放心不了呀!鐵定要餓肚子。”

  “等小麥收割後,隻能種點別的試一試。”

  說這話的人,其實心裏沒底。近些年來,天氣冷得很快,九月份就開始轉涼,十月份就有可能結冰。

  所以,他們這裏一年就隻有一熟。

  往年,小麥收割之後,大家隻能重點農副產品,比如蘿卜什麽的。

  “難呀!蘿卜那些,種多了也吃不飽。”其他村民搖頭。

  楊晨心想,這個世界不會是碰上什麽冰河期之類的吧?不然,沒道理九月多就開始下雪、結冰。他們這裏雖然是北方,但也沒有很靠北。

  前世的地球,這個維度基本上是能種兩次糧食的。

  而且,這個世界竟然沒有冬小麥。

  “大家不要慌,船到橋頭自然直。其實,今年我們不會缺糧的,相信我。那些番薯,每家幾百斤肯定是能保證的。”

  安撫了村民兩句,楊晨看向老村長:“村長,鎮裏還有什麽指示嗎?”

  老村長有點意外地看著楊晨,點頭道:“鎮長說了,接下來國家要大搞農業生產,很重視糧食種植,要求我們多墾荒。所以鎮長決定,讓每個村開墾山地。

  聽說,有些地方還圍湖造田,還啟動了大規模的東大荒、西大荒計劃。”

  為了保證糧食供應,國家隻能在開源節流上下功夫。在畝產還不能顯著提高的前提下,隻能多開墾農田。

  楊晨就猜到國家會這麽幹。

  開墾森林、湖泊、草原等,對生態肯定是會產生很大影響。但麵對這種大環境,國家也沒辦法。

  前世,國家也是這麽做的,後來不缺糧之後,才慢慢退耕還林、還草、還湖等。

  “我們村的任務指標是多少?”楊晨追問。

  “我們村的任務比較重,周邊都是山,所以鎮裏表示,我們明年要增加一百畝的山地。最好就是修梯田。”

  老村長猶豫了一下,最後還是公布出來:“還有,我們挖的魚塘,恐怕也得填回去。”

  此話一出,村民們頓時不幹了。

  這叫什麽事?好不容易挖出來的,而且成效斐然,他們還準備收了小麥之後,繼續挖呢!

  居然叫填回去?

  連楊晨都受不了這種事,開口道:“那不行,等我們小麥收成的時候,請鎮長他們過來,得好好談一談。”

  其實,鎮裏要的不是什麽農田、耕地增加多少,而是糧食。

  楊晨有信心說服鎮長,將他們村的任務給撤了。

  “恐怕不好說話,所有村都有任務,而且還是縣政府下達的。”

  “先問清楚吧!那個湖對我們村很重要,而且那麽辛苦挖出來。大不了,我們把那一百多畝的糧食上交。”楊晨說道。

  其他村民一聽楊晨這話,瞬間不敢附和。

  他們挖的那個湖,湖麵的麵積有一百多畝,原本就是凹下去的一塊窪地,經常泡著水,他們之前無非就是挖深一點而已。

  否則,一個月的時間,又沒有挖掘機,怎麽搞出那麽大的一個湖?

  而要補上這一百多畝的糧食,得上交多少呀?會不會把大家剩餘的那些糧食都倒貼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