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紙鶴(四)
作者:墨染溪玥      更新:2021-10-26 06:48      字數:2338
  不在任何東西麵前失去自我,哪怕是教條,哪怕是別人的目光,哪怕是愛情。

  沒有原則地和別人和平相處,那就是懦弱。

  轉眼又到了年末,蘇靖鱗看著整條街上掛滿的大紅燈籠——感慨著時間讓人無奈的腳程。

  野狐狸已經成了店裏的混世魔王,除了雲麒,誰也治不了它!

  “你少吃點吧,盤子還沒有你的臉大了!”雲麒眼看著好好一隻野狐狸在發福的路上一去不複返,十分嫌棄它的墮落,逮著機會總要挖苦它一番!

  “吃你點貓糧怎麽了?小氣鬼,喝涼水!”大耳朵狐狸不客氣地回懟回去,繼續大快朵頤。

  雲麒翻了個白眼,好不容易忍住一巴掌過去拍死它的衝動!

  生活百般滋味,人生需要笑對!我們體會了相遇時的快樂,也要學會忍受告別時的難過。

  人生在世,並不是所有的相遇,一定會有完美的結局。有些人,有些事,在我們生命中,注定是曇花一現,時間終會將這些記憶變得模糊。

  她躲避著挑剔的人群,某年的最後一個月,跳梁小醜一般嘩眾取寵。

  明明自己嘴賤,非說是心直口快;明明是情商低,非說是心直口快;明明口無遮攔,非說是自己坦率;明明嘴欠刻薄,非說是自己幽默;說了難聽的話,非說是別人小氣……

  “黎欣,你真是越活越回去了!你這次回去真的就不回來了嗎?”寵物店裏,黎欣來和蘇靖鱗告別。過兩天她要回老家過年,年後可能也不回來了。

  “你看這外麵紅紅火火,跟唱大戲似的。一到過年到處都這樣,沒有一點心意。”黎欣歎了口氣,岔開了話題——其實她也舍不得走,蘇靖鱗的小店是她無聊時最喜歡的去處,她更舍不得這個好姐妹。

  可是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她也無可奈何……

  “有了戲子的陪伴才證明了我們離成功不遠了嘛!人生如戲,每個人都在演,”蘇靖鱗笑著道,“天色不早了,我們出去走走吧,吃飽了飯,自然就要運動一下,畢竟飯後百步走可不是白說的。”

  兩人站起來準備出門,雲麒自然而然地跳到了蘇靖鱗肩膀上——對於新時代的鏟屎官和小貓咪來說,合理養生一樣是每天不可缺少的一環。

  雲麒依然時不時變作人的樣子來見蘇靖鱗,可他還是沒有找到機會坦白自己的身份。

  他始終認為,收斂自己的鋒芒,給彼此留足體麵,守住底線,凡事才會有回旋的餘地。

  再者,近來一副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孝端皇後鳳冠又把點翠推上了風口浪尖,有動保人士指出,這樣一副“大製作”翠冠,背後不知道要用到多少翠鳥羽毛。

  輿論一時間似乎一邊倒了,但無論如何,宣傳點翠冠價值的導向,隻會助長不好的風氣,不可取。

  不過,也因為這個事件,讓翠鳥再次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和重視——它沒有辦法人工養殖,它們和人類接觸會高度緊張並做出狂亂的舉動,往往會亂飛而撞死,就算僥幸活下來,也無法在圈養條件下繁殖。

  雖然還不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但也是被列入了國家三有保護動物。

  這意味著所有種類的野生翠鳥都受法律保護,不能隨便獵殺、買賣。

  其實“非遺”和“動保”並非你死我活的對立麵,此事件後,自然出現了輿論的對立兩派。

  傳統點翠的擁護者認為,翠羽是點翠工藝中不可替代、獨一無二的原材料。

  也有不少“動保”支持者就翠鳥是否屬於保護動物的範疇進行分析,雙方各執一詞。

  拋開對錯與否,蘇靖鱗認為,兩者未必隻能二選一。

  首先是關於非遺的傳承,有必要糾正一下部分人的“偷換概念”。

  其次是材料。

  認真想想,今天是否真的有這種一定要用到真翠羽的需求?翠羽真的美到無可替代?

  答案顯而易見:不是的。

  到今天,點翠已經有了許多替代,用燒藍、染色鵝毛孔雀毛、點綢等新方法新材料做“仿點翠”。

  很多點翠都不再用翠鳥羽毛了,所以不能一棒子打死。

  而且早在宋代就已經有尋找點翠替代品的思想。

  宋朝皇室曾經率先作出表態:“皇後生辰酌獻所用鋪翠金花,乞以藥玉葉、漆金紙代充”。

  在時尚界,早就有過不少成功的“代替品”案例,比如仿皮草。

  曾幾何時,高價的優質皮草曾經是財富與地位的象征。

  它不僅是很多人眼中的禦寒珍寶,更是站在高級時尚的製霸巔峰,引來無數人折腰。

  隨著保護動物的聲音逐漸增強,仿皮草便逆襲成為流行趨勢。

  而且越來越多的大牌陸陸續續加入了“零皮草”陣容,而後還發展出了各種無汙染可降解的代替麵料。

  如今,也有了更多品牌致力於打造環保時尚,關於可持續發展和保護環境已經成為時尚圈的重要命題。

  時尚,或許正在用它的力量去改變世界。

  最後是,思維觀念也應該更新。

  雖說如今已經有不少解決辦法,但觀念還在“守舊”是不可取的。部分言論中透露出的“用真翠才是真富婆”的價值觀,才是讓人覺得不妥的地方。

  “對了,欣欣,你上次帶來那根簪子還在嗎?”蘇靖鱗近來也在關注這個新聞,便下意識地問了一句。

  “那根簪子啊,是我外婆留下來的,是我們家的收藏品,”黎欣道,“其實我也覺得這門手藝挺殘忍,完全可以用其他東西代替翠鳥毛。但那根簪子是我外婆的東西,我也隻能好好保管著。”

  兩人聊了一路,又岔開了話題。天色漸晚,終是道別,各自回家。

  臨別時,黎欣給了蘇靖鱗一封折成千紙鶴的信,答應她一定會回來看她。蘇靖鱗收了信,心情有些複雜……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人生這條路,一路走過來,會結識形形色色的人,也許會與他們發生各種各樣的故事,但其中也有很多人隻是短暫的停留了一下就離開了。

  人來,我們無法預料,人走,我們也無法挽留。

  米蘭·昆德拉曾經說過說:“遇見是兩個人的事情,離開卻是一個人的決定。遇見隻是一個開始,離開卻是為遇見下一個開始。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世界,但是我們都不擅長告別。”

  我們體會了相遇時的快樂,也要學會忍受告別時的難過。

  人生在世,並不是所有的相遇,一定會有完美的結局。有些人,有些事,在我們生命中,注定是曇花一現,時間終會將這些記憶變得模糊。

  學會告別昨日的美好,告別昨日所愛,告別那念念不舍的人和事,才能找到自我,重新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