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紀靈撤軍
作者:夏宇星辰      更新:2020-03-25 20:44      字數:2129
  三國網遊之諸侯爭霸最新章節

  待眾人都領悟自己的意思後,黃忠才又繼續說道:“其二就是震攝袁術軍,讓紀靈知道大軍的援兵已抵達,讓他不敢全力攻打雩婁縣城。給主公大軍減少壓力。”

  黃忠的話音剛落,孔信就迫不及待的起身請命道:“黃將軍,未將請命領兵出戰!”

  黃忠看了看孔信,笑著道:“孔將軍請稍侯,出征兵馬本將後麵會有安排。孔將軍兵馬編練僅月餘,尚不宜出征,穩妥起見,某建議將軍先安心練兵,半年之後再領兵出戰。”

  看到孔信失望之色溢於臉表,黃忠接著道:“況且,本將出兵後,戈陽兵馬可能會略有不足,還需要也孔將軍領五千銳士前來防守。”

  孔信也知道自己的兵馬確實尚未編練完成,隻得領命退下。

  黃忠又接著道:“一路之上,某一直在考慮援兵的問題,思索再三後,決定由本將親領兩萬汝南守兵,再加上韓暹將軍部五千戰兵,還從戈陽抽調五千守兵,一共三萬大軍先行出兵。同時從戈陽征調一萬民夫工匠,攜帶好十天時間糧草,前往灌河西岸。一邊紮營架設渡河浮橋,一邊等待後續援兵的匯合。”

  至於淮南諸處防禦問題,黃忠的安排就是將孔信的大秦銳士調來戈陽,負責戈陽的防禦問題。而王然則在等到後續援兵到達後,隨援兵一起趕來與黃忠部匯合。

  而戈陽城內除了孔信的五千大秦銳士外,還有兩校守兵和一校戰兵騎兵。三校步卒被安排防禦城池,而騎兵則還需要護衛輜重車隊,向黃忠部運送糧草。還有就是韓暹部調出後,淮南大營的防禦力量就隻有一校守兵的兵力,不過,黃忠覺得五千士卒守住浮橋還是沒有問題的。

  至於其他城池,現在都有三千左右的守兵,有戈陽兩萬大軍在前麵,後麵的三城應該都是沒有問題的。

  當然,為了淮南諸城的安全,黃忠將護送自己返回的一千突騎兵當成斥侯隊使用,一千突騎兵被分成十隊,日夜不停的巡查戈陽以東的區域,一旦發現異常,很快就能夠反饋到戈陽守將孔信手中。

  而且,在黃忠看來,既然紀靈與袁術軍的主力都已經出現在了安豐,那麽期思、繆縣這邊有大軍來攻的可能性並不大,當然,必要的警惕警戒是必須有的,所以戈陽城的防禦依然有兩萬大軍,也是為了以防萬一。

  黃忠的方略得到了眾人的一致認同,隨後黃忠又與眾人商議了一番,完善了一番細節。再三確認之後,黃忠便命令眾人開始各行其事。韓暹馬上趕回淮南大營,率領五千戰兵營士卒趕來與黃忠匯合。而王然則馬上征集民夫工匠,準備大軍糧草。而黃忠則前往軍營,熟悉汝南兩萬守兵的各級將領。

  當天下午,王然就已經將所有出征的人員物資準備妥當,到了傍晚時分,韓暹也領五千戰兵趕來匯合,三萬大軍一萬民夫工匠已經全部聚齊。

  第二天一大早,四萬人馬便護衛著大量輜重朝著灌水西岸方向進軍。大軍花了一天半的時間終於抵達灌水西岸,黃忠下令大軍在西岸紮下營地,一邊紮營一邊下令民夫和工匠開始準備明日渡河架橋所需物資。

  當初大軍渡河之時,一共架設了四座浮橋,不過,在大軍被圍時都被紀靈安排兵馬給損壞了。黃忠準備就在原來的位置將四座橋修複,因為紀靈軍毀去浮橋時隻是將橋麵毀去,然後將架設浮橋的鐵索斬斷。

  浮橋花了不到半天的時間就修複好,隨後,黃忠馬上下令韓暹領軍渡河在東岸重新立營,將浮橋兩端守住,防止紀靈大軍突襲浮橋。

  幾天後,穎川援兵和陳國援兵都先後趕到與黃忠部匯合。此時,已經是紀靈領兵進攻雩婁縣城的第八天。黃忠雖然知道雩婁的防禦依然強勁,但是也沒有多做停留,在安排了一萬守兵防守灌水浮橋和營地後,自領九萬大軍繼續南下,支援雩婁守軍,解雩婁之圍。

  得到安東軍援軍抵達的消息後,紀靈馬上下令大軍撤退,毫不拖帶水,一直領著大軍撤退到了蓼縣,就連安豐也放棄了。

  經過八天的進攻,紀靈在損失了萬餘士卒後,卻依然隻能望興歎,雖然期間他數次出動精銳兵馬,但是依然沒有能夠在城頭取得優勢。特別是幾天前,紀靈就已經得到了有數萬大軍重新在灌水之上架設浮橋的消息,雖然有將領提議派兵突襲援兵,但是被紀靈拒絕了,因為他已經知道,援兵的統兵將領竟然是黃忠。

  他與黃忠已經對戰多次,可以說還是比較了解黃忠的,如果是其他人領兵的話,紀靈可能還會有想法,但是黃忠卻是皇甫超博麾下最為穩重的將領,所以紀靈並不認為自己能夠有多少機會能夠偷襲成功。

  八天的時間,紀靈在雩婁城下丟下了一萬五千士卒的生命,而安東軍的損失卻隻有不到三千人。當然,紀靈軍的損失以新募士卒為主,精銳兵馬損失不到三千人。不過,雖然損失了一萬五千兵馬,但是紀靈卻利用這八天的時間將屬下的數萬大軍再一次進行了整編,重新編練了三萬重甲步兵和三萬戰兵營,剩下的一萬餘士卒也都已經達到了高級兵種的水平。

  三天後,黃忠終於領大軍趕到了雩婁城外,兩部兵馬匯合後,黃忠馬上派了兩萬兵馬前往接收紀靈軍放棄的安豐縣城。

  至此,經過近一個月的時間,安豐、雩婁兩城的戰事終於結束,最終的結果是如很多人所希望的一樣:兩敗俱傷。

  安東軍聯軍在損失數萬大軍後,終於還是將這兩座縣城成功攻下,不過卻是損後折將,死傷慘重,差點就十二萬大軍全軍覆滅。

  而紀靈軍則在損失數萬兵馬後,最終還是功虧一潰,沒有能夠全滅安東軍聯軍,而兩座縣城最終也被攻占。不過,幾萬大軍換來的是聯軍大軍數萬大軍的覆滅和聯軍進攻廬江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