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打仗就是這麽枯燥且乏味
作者:三院老哥      更新:2021-10-24 00:22      字數:2738
  李自成看著眾人熱切的目光,開口道:“最高那層……屠龍術!這東西一般人學不會,我也不大懂。”

  袁宗第驚訝道:“真的有龍啊?能在天上飛能在海裏遊會吐水……”

  李自甲撇嘴,“我是不信的。人人都說龍王爺在海裏有水晶宮,合著真有人見過?還有什麽井龍王,屁!我又不是沒打過井。”

  田見秀嗬嗬一笑,“龍王爺有沒有我不曉得,反正屠龍術裏的龍不是那個龍。”

  “那到底是哪條龍啊?”李過被弄迷糊了。

  李自成擺擺手,“不說這個了,就你們這幾瓣大頭蒜也別瞎琢磨了。再給你們一百年也領會不到。”

  馮起龍抿了抿嘴,隻微笑著也沒開口。

  劉宗敏忍不住問,“那大哥領會一下要多少年?”

  李自成不禁仰頭長歎,“哎!螢蟲之光豈敢與日月爭輝?談什麽領會,我但凡能學到他老人家的一成……不說了不說了!”

  老人家又是誰?眾將隻能心向往之。

  李自成不想繼續深談,這個年代又不可能找到知己。馮起龍一類頂多能做個開明士紳,沒法做同誌。悲哀!

  “你們往後都是當將軍的人,個人武力是次要的。打仗更重要的是多動腦子。《步兵操典》、《大順兵法》一定要背的滾瓜爛熟;《戰例選編》作為參考,要活學活用。”

  “這個話頭先放下,你們回去了多用心琢磨。記著讓各隊各甲都開起戰鬥總結會,永為定例。比如爬梯子為什麽會掉下來?是上麵有人丟石頭被砸了,還是自己平時訓練不到位,還是心慌意亂手腳不聽使喚?找出問題,解決問題。”

  “曹操曾說過,軍無財,士不來;軍無賞,士不往。每打完一仗,條件允許的話要及時論功行賞。作戰不力的該警告、該處罰也別手軟。實在爛泥扶不上牆,直接清退。”

  “這次劉宗敏部作戰得力,榮記團體三等功;張成第一個登上城頭,榮記個人二等功,披紅掛彩在全軍表揚!”

  保安畢竟是小縣,抵抗不強,攻城難度不大,所以相應獎勵也就不高。如果是在激烈對戰下首登城頭,妥妥的一等功。那真是拿命換來的。

  說完自家事情,李自成開始算計神部。

  他讓各將多和對方小頭目們拉攏關係,預備挖牆腳。這才是合兵的重要目的。

  開會完畢,大夥兒各自散去。

  農民軍還沒過幾天好日子,真正的考驗接踵而至。

  李自成早有準備,不慌不忙排兵布陣,準備迎敵。

  十九日,千餘官軍頓兵城外。

  張應昌,榆林衛人,因父陣亡承蔭,嗣為都司僉書,經略楊鎬用他為左翼遊擊。

  天啟時遷參將,調任延綏;崇禎時累升都督僉事,現為定邊副總兵。①後因避而不擊、殺民冒功被解職。病卒。

  明代營兵有巡撫直轄的標兵營、總兵直轄的正兵營、副將統轄的奇兵營、參將統轄的援兵營和遊擊管的遊兵營。

  標兵營相當於文官巡撫的親兵;武將總兵以下就是所謂“正、奇、援、遊”四營。名字不一定是分工,但是也能看出各部側重。

  比如遊兵營人數最少,沒有固定防區,所以稱為“遊”;奇兵營是機動兵力,救火隊,可以是騎兵也可以是步兵。

  明後期,邊軍體係中本應帶領奇兵奇襲的副總兵轉變為率領步卒防守截擊的角色。

  副總兵張應昌也不攻城,就地安下營寨。

  李自成派了個老財管家往軍營送信。

  “流賊下戰書麽?”

  張應昌冷笑一聲,“拉出去砍了!”

  管家腿一軟摔倒在地,“冤枉啊啊啊,小的是良民,良民!不跟流寇一夥……”

  早有親兵上前把他拖了出去。

  稍頃,首級呈上。

  張應昌這才展開來信——

  “你祖你父殺韃有功,某素敬重。明日午後三刻,北門外決戰,勿謂言之不預也。請各安天命!”

  張應昌大奇,這反賊是何人?怪哉!

  他爺張臣,曆經嘉隆萬三朝,前後出任四鎮總兵官,名著塞垣,為一時良將。

  他爹張承胤,第一位在遼東陣亡的總兵官。

  十三年前,奴酋書“七大恨”起兵叛明,攻陷撫順。“承胤請集兵後行,維翰不聽,促之愈急。承胤悲憤以所部進”,戰死。

  他弟張全昌、張德昌俱為將官。

  張應昌不清楚那位奉天倡義革命軍大統領有多少兵,但是知道神一元部不少於六七千眾。

  他不敢大意,立即下令伐木立寨,準備堅守待援。

  城頭上,李自成把單筒望遠鏡交給劉宗敏,“多學一學,看看人家怎麽紮營的。”

  神一元開口道:“兄弟,官軍人少,何不趁他立足未穩殺出去?”

  李自成回:“張部俱為老兵,咱要謀定而後動。先看看他能耍什麽花樣。”

  大統領一來是給張應昌他爺他爹麵子,最主要確實沒十足把握。

  神一元再次凝神遠望。

  不多時,他又說道:“老弟且在此觀敵料陣,待愚兄去殺殺他的威風。”

  李自成抱拳拱手,“祝將軍旗開得勝!”

  神一元整頓好人馬,率四千出了北門。

  他前腳剛走,後腳探馬來報,延安府出來的官軍已行至南邊三十裏,約千餘人。

  “敵援兵已至,不如再做打算……”

  李自成跟神一魁商量,想把他哥叫回來。

  神一魁比較謹慎,但神一元強驢不聽,回話說擋住兩個時辰即可。

  那隻能是李自成出戰了。

  叮囑劉宗敏看好家,他從各隊抽調出三百六十五騎,親自去擋援兵。

  革命軍出南門,二十多騎偵察兵逐次先行。

  張洪帶著四騎一馬當先,前進十多裏遇到了官軍探馬。

  “回報!”

  他身後一騎扛起旗槍掉頭返回。旗槍即是兵器,也是通訊工具,槍頭下麵有麵小白旗。

  白旗不是投降。西方為白虎,刑天殺神,主蕭殺之秋,此處代指遇敵。

  對麵的官軍也離開一騎,餘下三人駐馬觀望。

  張洪抽刀在手,“跟我衝!”

  可是官軍不陪他玩,撥轉馬頭就跑。

  張洪一停,對麵也停;再追,再跑。

  張洪掉頭,對麵反過來尾隨。

  雙方就這麽拉扯了一陣。

  李自成帶出來的都是輕騎,沒輜重,行軍較快,不多時後麵幾批偵騎逐次到達前線。

  張洪聚了十幾騎後再次領兵前衝。

  這回直追了三四裏,然後對麵也出現了小隊騎兵。

  張洪駐足,思量未必打得過,於是兩麵又開始對峙。

  打仗就是這麽枯燥且乏味。

  李自成得報後一算,距離應該差不多了。

  “白旺,帶隊去衝一陣。”

  “得令!”

  白旺率一個騎兵隊拍馬先行。

  張洪此時已經上了一座小山,看到白旺出現立即猛打旗語。

  白旺抽刀在手,“列隊!”

  道路不寬,左邊是山,右邊是河,中間隻容的下一排五騎。

  整隊完畢,慢跑前進。

  另一個山頭上的官軍也開始狂打旗語。

  白旺轉過一個小彎路,前麵官軍在望。

  “衝鋒!”

  八十五騎呐喊一聲,縱馬狂奔。

  間距百丈,官軍虎蹲炮響。

  屁都沒打到。

  間距六十丈,官軍放排槍。

  毛都沒沾上。

  煙霧繚繞中,白旺見對麵陣型並不散亂,隻得暗自歎氣。

  此時,河對麵山頭上的革命軍偵騎奮力搖旗,就差把胳膊晃斷了。

  白旺平舉腰刀,放慢馬速,然後帶隊轉進前麵一個岔路入山了。

  無功而返。

  榆林參將苑攀龍看到“流賊”號令嚴整,也不敢再前進。

  “應昌兄,自求多福吧!不是我軍不努力,奈何賊寇人多勢眾哇!”

  另一邊的李自成開始整隊返程。

  雖然此行沒有殺敵,但也算阻擋了官軍,目標達成。

  留下白旺一隊,隻要官軍動,衝一陣擾敵就行;如果對麵出大隊騎兵,直接跑路就是了。

  李自成帶著大隊往回走到半路,偵騎來報,神一元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