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匈奴之變
作者:大聖子      更新:2021-10-20 20:11      字數:2237
  “大風山?”項梁聽見麵前秦國重臣的話語,瞳孔一縮,臉上全是狐疑。

  “正是,此山一定有玄虛,六國能否複國,將軍和我能否為九州至尊,以我看,此山的關係甚大!如何?項燕英武,他的子嗣,不會害怕秦國影衛吧。”

  趙高心想,項梁上山拚一下,就算殺不死那個奇人,大風山的秘密也會公諸於眾,到時候自己乘著嬴政在山上的時候,再給這些楚國餘孽一個消息。

  嬴政要是也在大亂中隕落,扶蘇在外,自己扶持胡亥,有李斯撐腰,大秦的天馬上就能翻轉。

  “影衛?我和羽兒在江東,殺死的影衛也有數百了,暴君鷹犬,又算得了什麽?吾侄項羽,有萬夫不當之勇!等我集合江東子弟,就幫著你探了探大風山的虛實!”

  “隻是,中書令,久聞中書令為人陰沉,最愛算計,我江東子弟,可不想做了中書令手中的快刀,大風山之事,隻怕中書令,也要拿出一些誠意出來吧!”

  趙高聽了項梁的話,眼睛一眯,都是千年的狐狸,他想空手套白狼,看來對麵也不會答應。

  “好,我自然也會調集好手,隨你一同行動,廣仁一脈,被陛下屠戮殆盡,他的師兄弟們,隻怕也未必會幹休的!”

  趙高一句話說完,伸出舌頭舔了舔嘴唇,眼中掠過一絲陰狠。

  ……

  秦國鹹陽城,大風山上,此時已經是朝陽升起了。

  秦風陪著老秦叔,老蒙,老王等人邊吃邊聊,一晚上時光過的飛快,秦風沒想到,老秦叔也還罷了,這章台村另外兩個老貨,胃口也出奇的好。

  到了三更天,羊肉還有,鮮魚卻用完了,老蒙和老王不依,逼著章台村的普通村民,在夜色下幫他們撈魚,態度強橫,把秦風都看傻了眼。

  他哪裏知道,影衛之人,大多都是秦軍中的好手退下,能幫兩個將軍,別說撈魚,就是上山打虎,都是義不容辭。

  大風山上,朝陽升起,秦風伸了個懶腰,從木凳上站了起來,看著關中晨光,滿眼都是高興。

  “老秦叔,你看,我的腿再過一個月,就能痊愈了,到時候叔帶著我去鹹陽啊,要是運氣好,碰見秦皇出巡,遠遠的看上一眼也是好的!”

  秦風做著擴胸運動,沒有察覺到,身後的老秦叔,聽說他要痊愈了,表情很是古怪。

  秦皇自然知道,秦風要是到了鹹陽,自己再誆騙他可就不容易了,別人不說,蒙婧姑娘和蒙武,在鹹陽就是無人不知道的鐵血父女。每隔幾日,都要帶著鐵騎在鹹陽街頭巡弋的。

  鹹陽軍民,無論是誰一嗓子喊下去,馬上就穿幫,秦風這小子,要是知道了自己的身份,不是嚇傻,就是馬上跑路。

  這戲,如何再唱下去?

  嬴政一直到下山,都在想著如何把秦風絆在山上。

  此次上山,如何對付百越,他已經心中有數,一回鹹陽,也不再廷議,直接讓信使,把秦風封鎖分化的法子,帶給趙佗、任囂知道。

  隨後十幾日,越來越多的鐵匠,還有些木匠,都來到了大風山的後山山穀,運送鐵料,磚石的牛車,直接把山穀一側,軋出了一條道路來。

  幾人隻和秦風說,是蒙武說服了尉繚,金鐵之禁這才開啟的,這些人,都是老秦叔在鹹陽雇傭的,就在此地做農具,大賺一筆。

  秦風一心積蓄實力,眼看見眾人來此,心中高興,誇讚老秦叔靠譜,蒙武夠意思,一萬一千兩金子沒白花,每日讓趙無極,幫他督促眾人加緊鑄造鐵犁。

  而打造出來的曲轅犁,成了關中地主們最愛的農具。

  嬴政更是分發了一些鐵犁,送往北地河套,蒙恬和扶蘇代北之地長城修建完成,大軍就移防到了此處。

  河套水草豐美,匈奴部落甚多,秦軍墾荒備戰一同進行,河套荒地開墾出來,不少流民因為均田令分到了此間土地。

  也開始慢慢的遷居到了河套,一時間此地區,到處都是欣欣向榮的跡象。

  隻是秦人奮發,卻不知道,匈奴部落也迎來了大事件,本來應該過幾年才展露頭角的匈奴王子冒頓,奇跡般的提前展露了頭角。

  此事也是大風山的瘸腿小子很有關係,本來匈奴勢大,是因為燕趙之民,不少迫於秦國的嚴苛,帶著鐵器技術逃亡了草原。

  偏偏均田令,大大緩和了北方六國之民和秦軍的矛盾,冒頓之父頭曼單於,眼看見秦人安定了北境,心中憂懼,在南下窺探秦土的時候,受了風寒,居然一命嗚呼。

  頭曼一死,冒頓連鳴鏑射父都省掉了,就在匈奴王帳接了可汗的位置,他雄才大略,一向自詡為草原北帝,能和嬴政相提並論。

  冒頓得了大汗位置以後,團結匈奴部落,引兵西進,不但斷了蒙恬才開出來的秦國和西域的商路,更是大敗大月氏,整合北疆。

  匈奴現在整頓兵馬,虎視河套,把蒙恬和扶蘇,看成了眼中釘,肉中刺。

  蒙恬是當世名將,眼見商隊不能西去,便派遣秦國密探前往草原,聽說匈奴整頓兵馬。料定要等秋季水草豐美之時南下,心中大驚,連夜派遣哨探,向秦皇通稟此事。

  ……

  此時正是夏末,關中鹹陽的天氣,悶熱的嚇人。

  大風山上,秦風自從那日和老秦叔幾人在山頂徹夜狂歡,就每日搗鼓著他的火藥。

  老秦叔做事還算靠譜,不到三日就送上了硝石,硫磺和木炭,秦風每日調配此物,幾近癡迷,蒙婧以為他發癡,每日都到山中,看著秦風在土窯中一臉飛灰的忙碌。

  秦風知道,火藥中三種主要成分的配比,關乎著火藥適合燃燒還是爆炸,秦人冶煉技術有限,短時間內,秦風也變化不出無縫鋼管。

  配出火藥,他還是傾向於做出伏火雷一般的火器,馬上就能使用,以後造反起來,用起來方便順手。

  土窯中,秦風小心的把木炭,硝石和硫磺,用秤砣稱好,放在了竹筒中,影衛幫著少年拿來了幾百個竹筒,幾日過去,秦風就已經用了將近一半了。

  雖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可這母親也未免太多了些。

  “這次行了,蒙婧,這一家夥下去,以後也不用章台村的幾個大叔打魚了,扔到江中,直接能把水中的魚震暈,咱們等著撿魚就行。

  土窯中,秦風向著麵前的少女吹噓,兩人那麽長的時間在山中配合,不知不覺間,已經頗為默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