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圈子(萬賞加更)
作者:懶紮衣      更新:2022-02-13 23:36      字數:2220
  時間流轉,轉眼四月份過去,進入了五月。

  2013年5月9日,第49屆百想藝術大賞在首爾慶熙大學和平殿堂舉行。

  當日晚間,星光熠熠,眾星雲集。

  李承佑一身筆挺的黑色西裝,襯托得麵容更加俊朗,左手孫藝珍,右手林智妍,攜著兩個妹子在鎂光燈的閃耀下走過紅毯。

  留名拍照,記者訪問。

  隨意應付了兩句,李承佑轉身便走進了殿堂,空留一群記者對李承佑怨念深深。

  這次再參加頒獎典禮,不同於之前參加大鍾獎和青龍獎。

  當時雖然李承佑談不上是無人問津,但也沒多少人主動跟李承佑打招呼。畢竟《攝影機不要停》這部電影票房還算不錯,但更多是勝在創意,整個影片認真來說有點粗製濫造。

  也是因此。

  沒有‘證明’過自己實力的李承佑,自然在圈子裏也談不上有多少人認可。

  但這次就不同了。

  無論是《想見你》收視率的火爆,還是《迷失三角洲》票房的爆表,真正讓李承佑壘實根基,獲得了業內人的認可。

  剛走進典禮殿堂,此起彼伏的問好聲就接連響起。

  李承佑得體地應和著,不失禮貌,但也保持距離。

  又打發走一個藝人,李承佑輕呼口氣,忽然不遠處響起一聲招喚。

  “承佑,過來下,給你介紹幾位前輩認識認識。”

  李承佑聞聲望去,發現是崔岷植。

  崔岷植不需多言,韓國頂級演員,忠武路演技派代表,號稱忠武路三駕馬車之一。

  除此之外。

  崔岷植還有一個身份,東國大學的知名校友,跟李承佑出身同一所學校的前輩。

  不管是在韓國演藝圈,又或者其他國家的演藝圈,圈子裏麵還有圈子。頗有點類似古代的科舉製度,什麽座師、同年,根據關係遠近程度不同,大大小小的圈子劃分了一個又一個。

  李承佑出身東國大,有這樣一層關係,崔岷植天然就跟李承佑親近。

  作為出身於同一所學校的前輩,雖然之前李承佑還沒有名聲鵲起,但崔岷植對李承佑也多有提攜,之前參加大鍾獎和青龍獎頒獎典禮時就為李承佑介紹了不少人脈。

  當然。

  那時李承佑還沒有證明自己的實力,就算有崔岷植介紹,更多隻是點頭之交,表麵客套,倒並沒有多少人真看重李承佑。

  見崔岷植招呼,李承佑連忙微微示意林智妍,然後一個人走了過去。

  至於孫藝珍?

  孫藝珍都出道這麽多年了,自然也有自己的圈子。見李承佑這邊迎來送往,便暫時先去跟朋友閑聊。

  而林智妍?

  一個電影新人,認識的人脈寥寥,當然是緊跟著李承佑,也方便多結交幾個人脈。

  李承佑也不以為意。

  再怎麽說兩人也有過負距離切磋了,順手而為的事李承佑也不會拒絕。

  但此刻去見崔岷植,林智妍卻不方便過去了。

  四個字——

  咖位不夠!

  真要是帶林智妍過去了,崔岷植等人就算嘴上不說,心裏肯定也產生不滿。

  沒辦法。

  韓國人對前後輩等級,或者更確切地說,對等級十分看重。

  李承佑自己還好說,畢竟是導演,又進了五百萬票房俱樂部,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即使年齡小一些,其他人不會再輕視他,勉強能把他視作與自己對等的人。

  但林智妍?

  一個才出道不到一年的新人,演技稚嫩,甚至連新人獎都沒得到過提名,就這樣單薄的身份,就如同是老爺和丫鬟的區別,誰會認為老爺跟丫鬟能平起平坐。

  除非林智妍是李承佑的女朋友,這樣別人看在李承佑的麵子上,或許才會給她幾分重視。

  但李承佑明顯不可能給外界傳出這樣的誤解。

  走上前。

  崔岷植周圍聚著五六個人。

  除了崔岷植之外,其他的幾個人李承佑也都認識……黃政民、李政宰、樸勳政、韓石圭、柳承菀、河正宇等等。

  搭眼一瞅,兩部電影的主創。

  一部是崔岷植黃政民李政宰等人主演的《新世界》,一部是韓石圭河正宇等人主演的《柏林》。

  至於樸勳政和柳承菀,一個是《新世界》的導演,一個是《柏林》的導演。

  其中韓石圭跟崔岷植還有李承佑一樣,也是出身於東國大學。而樸勳政曾是柳承菀執導的電影《不當交易》的編劇,黃政民則是《不當交易》的主演。

  這麽一聯係,圈子就出來了。

  如果把李承佑也劃定圈子,他眼下就是屬於崔岷植韓石圭這個圈子裏的,以後要是有合適的作品,必須要優先考慮崔岷植韓石圭等人,誰讓他也是東國大出身的呢。

  演藝圈嘛,都是相互扶持,拉幫結派是必然。

  要是沒幫沒派,他去年小有名氣時,崔岷植閑得淡騰了才會提攜他,幫他介紹人脈。

  “岷植哥,石圭哥……”

  李承佑走上前,先朝兩人躬身問好。

  然後才在崔岷植的介紹下,相繼跟樸勳政、柳承菀等人一一打過招呼。

  “承佑,你那部《迷失三角洲》我看了,環環相扣,架構精巧,韓國新生代導演中能有你這樣的人才出現,說明我們韓國電影後繼有人,實在是一件值得慶賀的大好事。”打過招呼後,樸勳政先對李承佑就是一陣誇讚。

  不得不說。

  韓國國土狹小,實力有限,但或許也正因為如此,韓國電影人十分團結,對後輩更多的是提攜,而少於打壓。

  “承佑在創意方麵確實極具天才……”

  柳承菀也讚道:“不管是之前的《攝影機不要停》,還是之後的《想見你》和《迷失三角洲》,承佑在劇情架構方麵確實獨具匠心,才華橫溢。”

  俗話說文人相輕,同是導演自然不可能一點攀比心都沒有。

  就比如這屆的百想藝術大賞。

  《柏林》和《迷失三角洲》同時入圍了最佳影片,李承佑和樸勳政也同時入圍了最佳新人導演,但入圍歸入圍,其他人心裏都清楚,以李承佑的資曆最佳新人導演獎還有點指望,最佳影片是一點希望都沒。

  而樸勳政早兩年就憑借《不當交易》獲得了青龍獎的最佳編劇,證明過自己。李承佑的年齡又比他小太多,在他眼裏李承佑就隻是一個後輩。

  更何況這屆百想藝術大賞的電影部門最佳新人導演獎樸勳政也是信心十足。

  沒把李承佑當作對手,自然無所謂誇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