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擴張
作者:楊字母      更新:2021-11-01 03:04      字數:2203
  外星人在地靈島東南靠岸,附近的戴諾人都跑去圍觀,知道了領頭的人叫葛累。外星人同樣拿出很多精致的小玩意,吸引人們去兌換;同樣展示他們的武器,劃傷了幾個膽大人的手。幾個人舉著手裏怪模怪樣的棍子用火點燃一根細線,棍子“砰、砰、砰”的幾聲響冒出黑煙,遠處的幾隻小動物突然倒地死去,滿身都是鮮血。

  外星人還展示他們大船上的一種武器,幾聲震天的巨響,旁邊幾塊大石頭被打得粉碎。圍觀的戴諾人嚇得趴在地上捂著眼睛不敢動,乘著這個機會,外星人抓走了十幾個人,楊帆而去。憤怒的酋長帶人趕到現場時,外星人與船已經消失。

  這種搶人事件在地靈島很少發生,偶爾也能碰到一次;沒過幾天,人們就忘記了外星人,忘記丟失的族人,生活還是要繼續下去。

  白幽花給孫虎牙講述外星人的消息,提到叫葛累的人,孫虎牙很確定地說:

  “葛淚,淚水、眼淚的淚。”

  提到外星人族名的時候提到“意思吧你丫的”,孫虎牙忍著笑說道:

  “正經點。”

  白幽花也笑了,很認真地說道:

  “那就叫伊卜瑞亞,簡單點。”

  孫虎牙歎了一口氣說道:

  “全麵收縮吧,與大陸的交易也慢慢收縮最後斷掉。”

  第一代的白幽花好奇心強,但謹慎當頭,對任何新鮮的事務都小心翼翼;這一代的白幽花知識淵博、見多識廣,極其自信,說的不好聽就是有點自大,缺乏必要的謹慎。畢竟是森林族的聖女,智慧還是有,從眼淚、收縮幾個詞語中感覺到了孫虎牙的不安。雖然不理解,還是做了必要的安排。

  棕櫚穀有三類人,普通族人,對外的聯盟代表與軍人,狂人。狂人大部分來自大陸,少部分出身於地靈島。時間長了,很多名字就固化下來,如聖女、聖男的名字;再如莊稼地、內燃機,以及藥罐子土豆等,第一代的人去世後,總有後來者被命名為相應的名字。

  沒有什麽事是不能忘記的,沒多長時間,被擄的十幾個人就被島嶼忘記,而棕櫚穀宣布永久關閉地靈灣集市。戴諾族聯盟是集市關閉的最大受害者,所以對棕櫚穀的行為很氣憤,但毫無用處。棕櫚穀一直由森林族掌控,每一代聖女、聖男出道的時候,總是拿戴諾人開刀,打的同輩青年人無地自容,一輩子都抬不起頭。對於棕櫚穀的決定,戴諾族從來都是憤怒然後抗議,再然後就沒有了然後。

  很多島嶼垂涎地靈島的集市,聽說地靈島的集市關閉,幾座有實力的島嶼立即承接,為此不知道打了多少架。一年時間過去,人們就忘記了地靈島的集市,如同忘記外星人一樣。在這個地方,沒有什麽不能忘記。

  時隔不知道多少年,繁華的集市讓北糜子再次出現流動性危機,市麵上的玉米板極度緊缺,已經影響到政府的稅收。大總管在塵封的卷宗中發現了前輩的解決方法,找玉米板總管商量,是重新發行聯盟債券還是從大作坊借貸玉米板。玉米板總管沒有選擇是還是,直接否決了兩種方案,借口是政府以前曾經失信於人,大商人對政府債券極度厭惡、恐懼,所以靠發債吸收玉米板不可行;至於從大作坊借貸,還是那個問題,政府準備怎麽償還?大總管肯定沒有辦法償還,前輩不都是隻管借不管還嗎?

  玉米板總管的意見很明確,直接由大作坊發行沒有庫存支撐的玉米板,大總管堅決反對。對於商貿,聯盟不再是白癡,很多經濟現象都被大學教授研究的清清楚楚,憑空發放的後果誰都知道。兩個係統的人爭持不下,隻能將最後的決策權交給神。大祭司卜算的結果是應該由年輕人做決定,什麽意思?大總管年紀大了,要按照年輕一些的玉米板總管的意見去做。

  玉米板總管之所以敢這麽玩,是因為現在的形勢與以前不一樣。以前外部商人從來不會帶走玉米板,所有的玉米板都局限在聯盟內部。現在的形勢不同了,並不是隻有北糜子集市才有交易,很多聚落都形成了區域交易中心;交易必然需要中介,而玉米板絕對是最可靠的中介,比玉米還可靠。這種情況下,大量的玉米板外流,導致了聯盟集市的流動性危機,解決辦法也隻有超發一條路,市場上的玉米板數量確實不足。

  普通人很信任大祭司的卦,覺得那是神的啟示;到了大總管這種層次,沒有幾個人會相信,都認為大祭司在操弄。包括大總管在內,沒人敢明著質疑,卻可以話裏話外很隱晦地表達自己的不滿。大祭司總是歎息著說,你們啊,不信命是好事,我也不信;但你們需要敬畏,自己不理解並不代表不可能;卜算也一樣,需要用一種敬畏的態度去看待。

  市場上的流動性緩解,一定層次的商人都明白操作方法。眾人擔心的現象並沒有發生,交易更加順利,物價依舊。時間長了,商人們自然改變了觀念,認為需求超越產出,所以才導致物價上漲。現實的例子就是很多產品的物價不漲反跌。

  習慣成自然,市場上的物價溫和上漲,尤其是與大商人有關的高檔商品;小民的交易方式沒有改變,仍舊是背著玉米買東西,所以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對小民來講,最貴重的物品就是石器,這種大批量檔次低的石器主要由大作坊製造,尋常商人都是製作高檔石器,所以農用石器並沒有漲價。

  屯集玉米板最多的是大商人,所以大商人之間的話題永遠都是怎麽花玉米板,怎麽用玉米板賺玉米板。物價上漲也是討論的範疇,商人們在考慮,這裏麵有沒有商機?這世上從來不缺精明人,一部分先知先覺者覺得玉米板不能放在倉庫裏,應該花出去。

  北糜子大商人有兩種花玉米板的方法,一類人開始屯集各種貨物,但數量都有限。一類人開始拓展生意,開辦新的作坊,或者合夥從大作坊買新的作坊。總之,有身家的商人都不願意將玉米板存在家裏,一時間各種大宗商品嚴重缺貨,刺激相關商人不斷擴大作坊規模;同時,集市的新產品層出不窮,惹得一幫小有身家的人拚命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