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重啟商道
作者:楊字母      更新:2021-11-01 03:04      字數:2053
  收到北人南下的消息後,棕櫚穀也開始了大規模調整,擴大莊稼地麵積,大幅度削減煙葉地,恢複精耕細作,橡膠工坊的生產規模也同步削減。為此果貝魚族的酋長組隊抗議,棕櫚穀費了好大的力氣,好說歹說才平息了怒火,幾頓酒、幾頓飯送走了麻煩。

  棕櫚穀預測,北人南下是新一輪氣候變化的征兆,究竟會怎麽變還不清楚,但一定會引起現有秩序的劇變。為此,保證不餓肚子是頭等大事;其次就是搬遷南部植物園。搬遷的最大障礙是特種植物的培育,雖然種樹小組已經搞了很多年,還是有很多品種沒有培育成功。

  按照現有的人口增長趨勢發展下去,棕櫚穀的麵積不足以支撐未來的需要,領地必須向外拓展。讓人離家遷徙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棕櫚穀花了很長時間才讓南森林人相信搬遷的必要性,一半的森林人先期搬遷到棕櫚穀,開拓新的領地。

  以這個時代的水準,隻有山穀才可能保證安全,所以棕櫚穀計劃向西部山區發展。隔著一座大山,西部山區有一片山穀群,這就是選中的新領地。

  要想開發首先要有路,有路才能將必須的物資運進去。所以第一項工程是修建一條通行兩輪車的山路通向西部穀地;工程量不小,需要很多年時間才能修通。好在森林族沒有太多的時間觀念,幹活、吃飯、繁衍,天經地義;對她們來說,度量時間沒有太大意義。

  處理俘虜的手續很繁瑣,在這個過程中,新沙漠人與聯盟建立起了聯係。各部落聯盟都給出了同樣的解釋,因為初到沙漠,手下人不服管教,所以才形成了這次大規模的戰爭。沙漠部落做出保證,不安分的人得到懲罰與教訓,秩序一定會恢複到戰前的樣子,沙漠人還是北糜子聯盟的好客商。

  風河商道恢複,但已經沒有了以前的安全,母親河客商需要組成大型商隊才能通過;沙漠商路也一樣,各大部落需要組隊才敢出行。由於劫匪的存在,紅土高原的商道徹底斷絕,西部商人也不可能通過沙漠進入格雷特河穀,這條商道的生意被沙漠人壟斷。

  重開集市並沒有帶來想象中的繁華,總的交易額僅僅達到戰前的一半,而且各方的收益都明顯下降。聯盟的結論是沙漠中的產出並沒有增加多少,而又多了那麽多北人,盈餘一定不會有,能夠交易的都是原住民餓肚子節省下來的財貨。

  聯盟一直想不明白的是母親河的交易額,聯盟因為大戰消耗了大量的財富,母親河並沒有什麽直接的損失,為什麽也跟著凋零?聯盟的貿易稅收已經跌到大戰前的兩成,雖然有東部小聯盟的稅收補充,在龐大的軍費開支麵前,仍舊是入不敷出。

  滿心歡喜的商人大失所望,隻有北人覺得商貿的利益巨大。隻有常年經商的商人與聯盟才意識到,商貿的寒風剛剛吹起,苦日子還在後頭。

  最失望的莫過於水果,禁酒令並沒有撤銷,而外來的酒有配額限製,要保持貿易平衡。水果現在主營的是東部小聯盟的甘薯酒,這還是花了很大的力氣才爭奪到的銷售權,還不是專營;沙漠龍舌蘭的供應量太少,不需要水果代銷。失去操縱的機會,酒水也賺不到什麽錢。

  最高興的莫過於玉米糕,發酵粉賣斷了貨,四麵八方的客商都大量購入。現在的聯盟商圈,隻有玉米糕還能稱得上是大商人。牛皮靴的眼睛已經看不清針線,雙手也開始發抖,靠著一些老客戶的支持,勉強維持著檔口,等哪一天實在老的幹不動了,這檔口也該關門了。

  聯盟覺得這樣下去極為不妥,提高土地產出的呼聲高漲,隻是推行起來難上加難。最後,聯盟想出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由急於推行的人先做起來。

  收獲季結束,聯盟在北糜子城周邊給政府、軍部、神靈係、大學、中學等部門各自分配一大塊土地,由最高職務者親自帶隊,按照要求精耕細作。對那本《莊稼技》最感興趣的還是那位教授與學生,他們沒有等待別人給出結果,自己先找了一塊地去驗證,果然產量大增;聯盟這次的種地行動是他們幾個人拍胸脯後才正式啟動。

  北糜子人看到了前所未有的盛景,一群聯盟最尊貴的人,男人穿著兜襠布,女人穿著短裙、抹胸到地裏墾荒。格雷特河穀可以養育兩百萬人的土地隻生活了一百萬人,所以有足夠的土地、足夠長的輪耕時間,城郊不缺少滿足條件的土地。

  北糜子人每天看到這些貴人到地裏幹活,一片片長滿荒草、灌木、小樹的土地變的光禿禿。燒荒還是與普通人家沒什麽兩樣,而冬季也是一樣地等待。開春解凍後,尋常人家還在休息,這群貴人就開始幹活,隻見平常作為坐騎的牛被騎手拉著,拖著一個沒見過的東西,把土地劃出一道道深溝。播種也沒什麽兩樣,澆地也一樣。此後就不太一樣,等莊稼發芽以後,每天都有貴人到地裏除草、捉蟲子,一直延續到收獲季。

  收割莊稼的時候,聯盟召集所有叫酋長的人過來圍觀,一片片田地的收獲單獨稱量。這群決定聯盟命運的人終於達成共識,一定要推行所謂的精耕細作。不推行也沒辦法,以前聯盟的標準是存糧三年;經過這場戰亂,大作坊的庫存首先見底,而且沒有再鼓起來的跡象;各部落、各家各戶也一樣,基本上達到了當年的收獲第二年收獲季前就消耗完畢,餓著肚子收割莊稼的情況。

  再一年開春,北糜子高原上的人因為見識了貴人的做法和收獲,自覺地按照新的方法耕作,隻是懶散慣了,很難做的那麽好。山裏麵的部落推行起來難上加難,聯盟隻好派官員、祭司、學生、戰士到各個部落去勸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