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商鋪(下)
作者:楊字母      更新:2021-10-15 12:59      字數:2166
  黑鑽哼著小曲回到飾品坊,閑的發慌的工匠都在琢磨,苦了一個多月的臉,怎麽有了笑容?不用想,生意上門。黑鑽很想找個人分享自己的喜悅,想來想去都不合適,還是去找墨鏡,一五一十地把整個過程講了一遍。墨鏡一直沒插嘴,就這麽聽著,黑鑽忍不住問道:

  “華大總管會不會忘記這件事?”

  墨鏡很肯定地回答到:

  “放心,我敢打賭,華樹絕對不會忘記,不過等待的時間可能長一點。”

  華樹想的更多一些,畢竟是北糜子的管理機構,有些事不能做的太誇張、太過分,還要注意政府機構的形象。找到玉石,華樹將自己的憂慮講了一遍:

  “玉石,你說這樣下去,北糜子會不會因為奢靡而爛掉?”

  玉石很從容地說道:

  “華樹,你多大年紀了?”

  華樹楞了一下,明白玉石不是真的問自己年齡,所以沒有回答。玉石自顧自地說道:

  “你、我能不能活到七十歲現在還不知道,我們兩個人的使命是繁榮商業,至於繁榮的路上出現一些不協調是一定的,甚至會出現一批胡作非為的官員。但這不是我們兩個要解決的問題,讓我們的繼任者去頭痛吧。我們不應該想的太多,以繁榮為最高使命,手段不去計較。”

  兩個人取得一致意見後,華樹召開政務會議,宣布了一件不算政務的小事:

  “我們的東部商道快要修通了,村裏人城也快建好了,未來的北糜子廣場就是方圓幾千公裏的商貿中心。但是,我們還有一個小小的瑕疵,看看諸位的形象,有點太節儉了,如果我們還是這副形象,會被往來的商客看扁,懷疑我們北糜子的實力。不過,也不能太為難你們了,我準備為大家租一些高檔的飾品,咱們輪換著用,也能展示我們北糜子的手藝。”

  華樹派人到飾品坊與黑鑽簽約,租用一批首飾。這是原則性問題,華樹絕對不會去占一個作坊的便宜。工匠們有活幹了,但黑鑽口風太緊,換著法子問都問不出客戶是誰。住在北糜子城附近的人發現,政府高級官員的著裝開始變化,先是多了一些飾品,每天佩戴的都不一樣,看起來很高檔;緊接著服裝也開始變化,沒再看到官員穿著兜襠布出入大殿,而是穿上了各式各樣精美的皮靴、棉麻布衣服、皮衣以及華麗的羽冠。一直以來,北糜子人著裝與這些官員沒什麽區別,所以也沒有不一樣的感覺;現在不一樣了,與這些官員走在一起有一種矮人一頭、不自在的感覺。

  人們又看到,那些小官員也開始變化,穿著齊整、佩戴飾品;就連那些平常抱著一摞文件跑來跑去的辦事員也改變了形象,服飾整潔,文件裝在漂亮的袋子裏,雖然走路很快,但再也沒有跑來跑去的時候。

  北糜子最富裕的莫過於工匠群體,尤其是大作坊的工匠,華樹、玉石都沒他們的玉米板多。官員形象改變後,第一個跟進的階層就是他們;工匠為了幹活方便都不換衣服,什麽時候都是髒兮兮、亂七八糟。現在不一樣了,上班的路上都是穿著高檔服飾,到了工坊才換上作業裝;放工了要先洗澡,然後換衣服回家。所以北糜子人什麽時候看到工匠都是最體麵的一群人。

  生意突然上門並沒有打亂工匠飾品坊的秩序,每個工匠都按照一定的順序做著自己該做的事,並沒有因為湧來的生意而手忙腳亂。這是多年培訓的結果,這幫工匠都是大作坊的接班人。

  其它幾家商鋪的表現不怎麽理想,棉麻服裝店沒有一點準備,生意突然上門忙的焦頭爛額也做不完。管事靈機一動,把布料分發到部落各家各戶去做,總算解決了人手的問題。但是,客人取衣服的時候麻煩來了,這地方不對,那地方要改,一通忙亂之下,客人還是牢騷不斷。

  皮衣坊也是類似的情況,都是一個部落聯盟出來的,解決麻煩的方法都會相互學習。唯有那個“牛皮靴皮鞋坊”不一樣,這個店就一個人,出自同一個部落。生意上門了,牛皮靴還是按照以前的習慣,量好尺寸,收了玉米板,告訴客人什麽時候來取。客人實在太多,來的晚的客人不樂意了,怎麽需要那麽長時間?牛皮靴還是不緊不慢地告訴客人,就我一個人做鞋,確實忙不過來。客人也沒辦法,隻好去找其他的作坊,可惜商業街就這一家鞋店。

  客人還是有辦法,到部落裏找熟人去做。熟人也是個不錯的鞋匠,聽說商業街生意火爆,第二天就去開了一家店。風聲就這麽傳了出去,各個部落有名氣的服飾匠都到商業街開作坊。

  第一批服飾交貨後,各個商鋪的口碑就出來了,一批與牛皮靴一樣靠自己手藝的工匠得到認可,而牛皮靴的名氣最大,因為本身手藝不錯,最早上門的又都是高官,所以“牛皮靴”這三個字暫時成了明星招牌。牛皮靴有點理解什麽是信譽了,就是說是自己做的一定是自己做,這就是信譽。心裏不住地感謝玉石的提點,到底是離神最近的人,說出來的話管用。看部落那兩家做衣服的,沒了口碑商鋪情況不妙,能不能繼續開下去都成問題。

  皮衣匠過來找牛皮靴解悶,自己的生意做砸了,問牛皮靴怎麽辦?牛皮靴轉述了玉石的話,還叮囑到,這是神人的話,一定要記清楚,要講信譽。皮匠回去後覺得是這個理,也對生意認真起來,趕上了第三波大學生換裝的熱情,總算挽回了一點聲譽,終歸還是失去了大人物的機會,隻能淪落成二、三流品牌。

  黑鑽的生意那是沒得講,準備的太充分,製作出來的黑曜石、鑽石飾品絕對的璀璨奪目,別人不可能做出來,自然成了頂級牌子貨。其它的飾品匠也都有自己的絕技、特色,終歸隻能成為二流品牌,頂多被那些有格調的大學生喜愛,或者缺少玉米板的,作為配飾襯托工匠作坊的頂級貨。

  這波購物浪潮過去以後,商業街變的冷清,動作慢、開店晚的作坊什麽都沒撈到。不過,眾管事都很有信心,等著集市開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