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占領基隆港
作者:拉拉袖      更新:2021-12-27 09:18      字數:2771
  指揮官萊恩爾特上尉在城堡內,看到海麵上奇怪的炮艦突然開炮了,隨後連續的爆炸聲把城中的幾間房屋炸飛了,連忙開了側門往碼頭跑去,結果還沒等跑到碼頭,城堡就全炸飛了,這樣的爆炸威力從未見過,隻能停下來跪在路邊畫十字,嘴裏念念有詞。上帝啊,賣糕特!

  等到炮聲停了,看到從碼頭方向亂哄哄地跑來一群人,全是自己的士兵後麵跟著一些當地水手、炮手。心想不好,這樣快就打輸了?二話不說,轉身就逃,可沒跑出幾步不跑了,才想起跑哪裏去,城堡沒了,船也沒了,有人喊道:“跑進山裏去,總比炸死好啊。”可在傲嬌的萊恩爾特上尉看來,進了山區能不能活著出來未知,現在戰敗了,就投降吧,到目前還不知道對手是誰。

  中國人講的“視死如歸,馬革裹屍還”,意思是在戰場上戰死,那是最光榮的。作為軍人就需要保家衛國,為了國家將生死置之度外。而這些西方人近百年來戰爭不斷,歐洲現在還在打三十年戰爭,全歐混戰階段才剛剛結束。敵對雙方均擁有常備雇傭軍,就說萊恩爾特上尉也不是荷蘭人,不用為荷蘭國王效力死,是受雇東印度公司的。戰場上打不過就投降不會丟臉,也不會扛到底,就這樣,一頓炮轟,萊恩爾特上尉帶著剩下的一百多人打出了白旗,而那些當地雇傭兵一哄而散。

  當毛聚奎把一麵五星紅旗插上殘垣的一個炮樓上時,鄭和級85號帶著運001船慢慢進港。

  在碼頭早就被後到的101艦清理過了。還在碼頭倉庫中發現了大量的絲織品、錦緞、棉織品、絲絨、茶葉、瓷器還有白銀。

  另有煤、銅、硫磺等礦物品及一些產自台灣本地的鹿肉幹、鹿皮等。

  雞籠作為荷蘭東印度公司對日本航線上的中轉站,而此時的荷蘭在大員的熱蘭遮城是對日本,中國大明,朝鮮的貿易中轉站,所以熱蘭遮城設有總督,如果台灣島上的荷蘭據點拔除掉,那麽荷蘭東印度公司將會失去東亞貿易航線。

  張天樂跟吳一的考慮全不是用利益去算的,而是受穿越前的中國近代史考量,台灣對整個中國大陸來說至關重要,一定要抓在手裏,看看穿越前的中國,每年花在台灣上的人力物力金錢數以億計,為的就是讓全世界承認一個中國,從小受教育台灣是中國的寶島,這份情節是抹不去的,那怕當前砸點錢也無所謂。而現在的清政府、鄭成功全不會去這樣想。清廷要收複的地方很多,包括黎城及江南半省,鄭成功打台灣是被清廷打的老家快沒了,隻能退守台灣去,割據一方求發展,而此時正好被荷蘭人占著,權衡之下不得不為之,還好打贏了,不然的話曆史將如何評價鄭成功又會是另一個版本。

  對清廷來說,當前是想借用黎城的力量去平衡鄭成功或是逃到緬甸邊境的南明朝。接下去針對黎城就不遠了。

  如荷蘭、西班牙、葡萄牙、英國這些國家,全是強盜心理,在全世界殖民搶劫是合法的。這些國家政府還頒發海上私掠執照,憑著這個執照,想打誰就打誰,想要去搶略另一個國家也是合法的,所看重的是對自己有利的地方去占領,搶更多的東西。

  張天樂還有一個更大膽的想法,占領台灣後,把琉球王國也占了,這樣就形成了對外第一道海上封鎖線,把日本國牢牢控製起來,這個國家大家都知道後世對中國的危害很大。

  從占領平潭島起,再占領淡水河到現在打雞籠港,曆時大半年,全是悄悄地進行著,對外沒有引起注意,也因為受製當前落後的通訊傳遞,為了盡快占領台灣全島,不讓盤踞在熱蘭遮城的荷蘭守軍得到消息,有所防備,一個月後,調來了中山艦,鄭和級85,南京級101.106,運01號再次出發了。而留守的是從平潭島趕來的另一艘鄭和級81號艦蔣季,蔣季將在淡水(紅毛城)、雞籠組織人手修建一條從碼頭到七堵區的道路,這樣往後貨物可從基隆河水運至淡水河穀(台北),首批的築路隊就是這一次投降的俘虜。往後還要沿著基隆河築一條寬闊的馬路,而目前先通船運,可以把淡水河穀中的水泥、磚瓦、木料、石料能運出來建房,建碼頭、修道路。

  就是這樣一個循環,先盤活了,再慢慢擴大,等往後條件成熟就是鐵路,把藏在山裏的煤運出來,雞籠港才能成為軍港及貨物運輸的轉運碼頭。此時的雞籠港全部人員加一起不到三千人口。先要有初步的規劃,有了規劃後,先修基本的設施,才能移民進來,隨著移民越來越多,接著再擴大,就能成為一個重要港口城市。

  在這中間,萊恩爾特上尉跟張天樂、吳一提出抗議,要求釋放他們,一共活著有142個雇傭兵,裏麵有英國、法國,荷蘭、瑞典人,還有267個當地人,有些是從福建、浙江、廣東過來的漁民,有些是土著人。吳一聳聳肩就一個字,NO。最後萊恩爾特上尉要求寫信給馬尼拉付給贖金交換,吳一還是一個字,NO。最後宣布,苦役三年,三年後沒死就自由,要是反抗現在就可以槍斃。萊恩爾特最後隻能接受。因為萊恩爾特看到了一個可怕的現實,在修碼頭時,吳一沒有派人看守,而是分配了工具後,規定了今天要完成的路段,在這中間一個英國人跟一個法國人逃跑了,往海邊跑去,還在海邊搶到了一隻小舢板,這幫俘虜全在岸邊拚命地喊著加油,快劃船啊等等著急忙慌的話,好像是替隊友能逃脫而感謝上帝,可是在岸邊值守的是毛聚奎手下一個班長,拿起步槍連續兩槍後,就安靜了。

  47-98K步槍,有效射程500米,裝彈5發,這些雇傭兵眼睜睜看到隔著300多米遠,而且是連續兩槍,兩人就一頭栽倒,最也爬不起來。中間沒有看到點火裝置,步槍裝彈等這些步驟。而且距離那麽遠,從來沒有看到過步槍還能連發。

  這些全是殺人無數的狠人,受雇東印度公司幾十年,有些是在菲律賓,南洋等地不知打過多少次仗,現在全部震驚了,顛覆兩軍對陣,排隊槍斃的戰法,什麽西班牙方陣這些全是送死了,俗話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不禁臉色煞白起來。

  隨後吳一跟萊恩爾特談了一次,讓萊恩爾特負責手下人員守紀,服從分配,想反抗、逃亡就是死。完不成任務,想磨洋工,晚飯就沒了,第二天還是完不成,那麽第二天的晚飯也沒了,直到你們全部餓死。三年苦役後,自會釋放,而且你們的個人財產得到保護,不會收繳。每月還能得到生活津貼。

  對於這些俘虜來說,張天樂跟吳一還是受到了後世“人道主義”的影響,在生活保障方麵不會過分地克扣,待遇就是一幫低工資的打工人,每天有三餐,除了出工,睡前有自由活動,娛樂活動,像什麽下棋、壘球、足球這些娛樂類可以跟歸化民工人一起玩。想逃沒有船的話,逃進原始森林、山區也沒法生存,還不如老老實實做滿三年。

  吳一也是沒法啊,缺少勞動力,有這百多人,接下去需要做的活排的滿滿當當,修碼頭,不光修,還要擴建,等隨後建起了水泥廠,還要修炮台等。

  讓人想不到,在隨後的日子裏,這些雇傭兵及當地的這些俘虜慢慢歡天喜地起來,每日三餐飯,有鹹魚,有蔬菜,還有肉食,白米飯管飽,這些比當雇傭兵時吃的還好,聽說每月還有1元的津貼可拿,就不淡定了。要求留下來,紛紛說著自己的強項,有領航員,有操帆手,有中艙鍵盤手,還有炮手等等。這就是雇傭兵的特色,有奶便是娘,可是吳一的回答:“NO,三年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