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全新的題材
作者:金烏東至      更新:2022-03-30 10:55      字數:2031
  同樣,那些文學圈子裏一開始就認定這本書撲街的那些人,也都被書中的內容吸引了。

  他們完全忘記了他們之前的評價。

  看了作品的一小部分內容的時候,他就發現這部作品根本就不是他們所預想的那樣。

  雖然題材很冷門,雖然是第一人稱。

  但是內容卻非常精彩,很吸引人。

  “進入古墓之中,要先在東南角點燃一支蠟燭才能開關,如果蠟燭熄滅,須速速退出,不可取一物……”

  “雞鳴燈滅不摸金。”

  “尋龍千萬看纏山,一衝纏是一衝關,關門若有千重鎖,定有王侯居此間。”

  這次文學圈子的一眾人,雖然在剛開始的時候覺得鍥子有點枯燥,但是當他們看到第一章,看到白紙人的出現,已經後續劇情的展開,還有一些盜墓的規矩和設定之後。

  他們突然覺得這本書還是很有趣的。

  也都紛紛繼續朝後麵看去。

  隨著時間的推移,故事也進入了主線,正式開始一胡八一的視角來展開,原本那些看的很快人,在這個時候已經不知不覺的慢下來。

  他們開始認真的,一字一句的開始看這部作品。

  “摸金符。”

  “十六字陰陽風水秘書……”

  故事從精絕古城的第一次提起,整個作品的主線就變得清晰了起來,而整個故事的內容也從這裏開始曼延開來。

  隨著這些故事的曼延,也徹底的吸引住了所有人。

  故事更是環環相扣,引人入勝。

  原本那些覺得這部書必撲街的一眾人此時也都深深的被故事吸引了,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尤其是那些驚悚和陰森的氛圍,更是讓他們又怕又忍不住稱絕。

  恐怖小說的那種氛圍雖然看起來很驚悚恐怖,但是寫作的時候可並不是那麽容易,至少其中一部分人都覺得他們是打不到蘇浩這個筆力的。

  最主要的還不是這些。

  這部作品雖然看起來很嚇人,但是卻並不是為了陰森恐怖而可以營造這種氛圍,也不會為了故意寫出恐怖故事就一直以這些恐怖的內容為重點。

  書中還包羅了許多曆史地理人文,甚至是玄學八卦易經等許多內容。

  分門別類,包羅萬象。

  從這就可以看出來蘇浩在許多知識方麵都很有底蘊。

  可能,恐怖陰森的氛圍需要的蘇浩在寫作方麵的筆力,需要他的想象力,這個對於一個作家來說可能容易一些。但是在其他方麵,還需要曆史地理等方麵的底蘊,偵探方麵的邏輯,甚至心理學方麵的對任性的把握。

  不止如此,文中還涉及到土木工程,政治,機關墓道等。

  這都是需要很多方麵的知識的。

  而這些蘇浩竟然都做到了。

  這簡直是可怕。

  而且,蘇浩描寫的盜墓場景,更是充滿了奇思妙想,光怪陸離,驚悚詭異。

  這些氛圍的描寫和刻畫更是直接衝擊著讀著的情緒,讓人莫名的覺得驚悚刺.激,新穎有趣,引發了人們無數的想象。

  不僅這些,單從一些簡單的創作方麵來看,這部作品也是優點絕對性質的大於缺點。

  比如人設,比如代入感等。

  人物形象非常的鮮明。

  灑脫穩重,喜歡胡謅,但是關鍵時刻卻又做重要決定的胡巴一。

  身手矯捷,記憶力和分析力出眾,盜墓世家雪梨楊。

  貪財恐高但是義氣深重的王胖子。

  不僅人設,代入感等方麵很好,而且裏麵的派係,絕活,黑話,年代感,也都俱全,然而仿佛看到的不是一部小說,而是一本專業盜墓人寫的筆記一樣。

  最主要的是,很有趣,很刺.激,絲毫不會覺得無聊。

  當然,幸好其中還有無數荒誕又合理的解釋和剖析,讓人覺得並不是蘇浩在胡編亂造。

  也讓人覺得書中這個世界好像是真實存在的一樣。

  陰森恐怖,驚悚刺.激,神秘詭異,懸疑新奇,邏輯推理……

  這些內容相互雜糅,又相輔相成。

  讓這些看到這部作品的人都覺得,這仿佛已經不單單是恐怖懸疑了。

  說它是恐怖懸疑甚至有些不太正確。

  這好像是一個全新的題材。

  蘇浩竟然開創了一個全新的題材?

  蘇浩才第一次寫長篇小說,他怎麽做到的?

  文學圈子裏的人看到如今這些頓時心情都變了,一些人是難以置信,而一些人則變得激動無比。

  原本一些不認可蘇浩的才華的一小部分人此時也叛變了,不得不承認,他們被蘇浩的作品征服了。

  之前他們嫌棄小說是第一人稱,但是從讀下來,他們發現第一人稱並沒有什麽問題,而且第一人稱的代入感反而更強,仿佛自己就是胡巴一一樣。

  這樣沉浸式的閱讀體驗,完全是第三人稱無法賦予的,無法體會的到的。

  原來並不是第一人稱有問題,而是創作的人的問題。

  隻要你創作的能力夠強,即便是第一人稱又有什麽關係呢?

  也真是因為如此,一部分人不由得在心中佩服蘇浩,竟然能將這樣創作這樣一部吸引人的作品來。

  同時他們也不得不佩服蘇浩,文學功底和各方麵的知識底蘊了,不說別的大家不熟悉的內容,單拿地理這一項,畢竟大家創作中多多少少也會用到一些,就這方麵,大家也都甘拜下風。

  更別說其他的方麵,那些嚴密的邏輯推理,那些精巧縝密新奇的機關設計,角色心裏的塑造等,每一樣都超乎了太多的人。

  這也看出來,蘇浩的才華和文學底蘊。

  當然也有一部分的人,雖然他們也被這部作品吸引了,但是他們還是並沒有從心底裏認可蘇浩,當然這不是對於蘇浩的才華,而是蘇浩本人。

  他們覺得一本作品就這樣輕而易舉的得到認可,未免有些太容易了。

  所以他們在心裏,自覺的放大了題材和第一人稱之類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