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始皇帝再背鍋
作者:曹吉利      更新:2021-10-28 08:23      字數:2150
  要想安心發展種植園經濟,必須要有一個安穩的外部條件,以及廉價的勞動力。

  安穩的外部條件好理解。

  而廉價的勞動力嘛?

  這一時期秦國的人口滿打滿算不過兩千五百多萬,刨除掉老弱婦孺,能用的勞動力並不多。

  所以扶蘇要趕在人杈組織出現之前,搞一把血腥的‘三角貿易’。

  至於血腥誰?

  自然是那些一年三熟的,隨便在田裏撒把種子就可以養活大量人口的地方。

  所以為了嶺南地區的開發,他特批在少府在陽山關附近建立工業園,興建冶鐵、水泥、玻璃等作坊。

  冶鐵和水泥可以用來加速珠江三角洲和桂林郡盆地的發展速度。

  玻璃,則用來灌裝蒸餾過的朗姆酒,用來和中南半島的部落交換奴隸。

  隻可惜東南亞地區曆來盛產珠寶,所以玻璃就隻能當做工具賣,無法像歐洲殖民者那樣換取原住民的土地。

  當然,為了製衡邊疆地區,現階段的煉鋼工藝是不會外傳的。

  而且他將上萬人的越騎營調回鹹陽,也正是保持對南海郡的軍事壓力,強幹弱枝,這是任何一個大一統的王朝都會奉行的政策。

  沒過一會兒,嬴陰嫚拿著沙盤走到扶蘇麵前,邊背誦《爰曆篇》,邊在沙盤上歪歪扭扭的寫寫畫畫。

  “嗯,不錯,去找戚美人玩吧!”扶蘇點點頭,將小蘿莉趕了出去。

  小蘿莉並不笨,畢竟她是秦始皇的親生女兒,隻是一直以來田姬等人的溺愛,才導致了她現在的這個樣子。

  至於讓她去找戚蕊兒玩,則是因為戚蕊兒不需要侍寢,總是獨守空房,於是嬴陰嫚總是和戚蕊兒睡在一起,綠了自己親哥……

  “哎,若是帝太後還在,該多好啊!”子嬰看著蹦蹦跳跳離開的嬴陰嫚,不由自主的感歎了起來。

  他說的帝太後,指的是扶蘇的楚女母親,因為始皇帝改變規則,不上諡法,所以皇帝是用二世、三世加以區分,太後則統一被稱為帝太後。

  第一任帝太後,是始皇帝的親娘,趙姬。

  “是啊,不過若是她在,隻怕這個小魔頭更加的無法無天!”

  扶蘇吐槽一句,心說按照秦國的傳統,他這個二世皇帝繼位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先和自己的親娘幹一架,才能順利掌握朝政大權!

  扶蘇和子嬰聊了幾句家常之後,韓讓從門外走來說道:“啟稟陛下,左右丞相及諸位公卿大臣已到殿外等候。”

  扶蘇微微頷首:“朕要的東西都準備好了嗎?”

  韓讓躬身行禮道:“奴婢已讓人連夜送進了宮中。”

  “既然如此,就擺駕勤政殿!”扶蘇長身而起,伸了個懶腰後對子嬰說道:“你也陪朕一同去!”

  “喏!”

  片刻後,扶蘇甩著大袖昂然而入勤政殿。

  馮去疾、尉繚等向他躬身行禮後,脫掉鞋子魚貫而入。

  在這一時期,隻有皇帝有資格劍履上殿,其他的公卿大臣們則必須解劍,脫鞋之後才能走入宮殿。

  所以後世的權臣,一般都會給自己加劍履上殿,入朝不趨等特權。

  而到了西晉時期,司馬家的一群憨批們更是有樣學樣,不僅劍履上殿、入朝不趨,還要再加上都督中外諸軍事、假黃鉞、加九錫等一套流程。

  扶蘇解下腰間長劍,放在左手邊的劍架上後,擺擺手,韓讓領著幾名內侍,手中捧著幾個托盤走到殿中。

  右丞相馮去疾疑惑地問道:“不知陛下今日將吾等,召到蘭池宮作甚?”

  扶蘇也不答話,隻是指了指內侍們手中的托盤。

  羌瘣上前掀開托盤上的綢布,發現下麵放的是幾枚秦半兩,於是笑著說道:

  “這不是我大秦鑄造的錢幣嗎?陛下莫非是看老臣家貧,想要賞賜老臣些越冬之資?”

  “區區幾枚秦半兩就能讓老將軍度過漫漫長冬?”扶蘇不以為忤的笑著說道:“朕這裏有匈奴使者送來的草原佳麗,老將軍走的時候,不妨領幾個回去暖床……”

  扶蘇話還沒落,眾人頓時哄堂大笑,少府公子袞更是一連講了好幾個黃段子,其中有幾個但凡扶蘇轉述出來,分分鍾404!

  沒辦法,別說是這種小型朝會,就算是很多時候的大型朝會,這幫娛樂匱乏的老男人們,一樣會見縫插針的比著講黃段子!

  雖然這種風氣據說一直蔓延到後世許多朝代,但扶蘇一直覺得,秦國這種在朝堂上講黃段子的傳統,可以追溯到某不願意透露名稱的某八子……

  眾人笑了幾聲之後,馮劫重重的咳嗽了兩聲,作為禦史大夫,維持朝堂紀律本就是他分內之事。

  治粟內史鄭國走上前,皺著眉頭撚起一枚秦半兩仔細看了看,猛然驚呼道:“不得了了!不得了了!”

  “治粟內史何故如此驚慌!”馮劫也拿起一枚秦半兩,上看下看卻始終沒有看出問題。

  鄭國沒有搭理他,隻是看向扶蘇問道:“老臣敢問陛下,此錢是從何而來?”

  扶蘇迎著一眾大臣疑惑地目光,輕描淡寫的說道:“長陽街,南市。”

  鄭國立刻轉身,看向內史王賀,渾身哆嗦著說道:“王內史,快快發兵,全城搜捕!這是有奸賊要壞我大秦之根基啊……”

  王賀則滿頭霧水的看著扶蘇,有些不知道鄭國是怎麽了。

  扶蘇擺擺手說道:“托盤左側的秦半兩,是朕、朕之近臣在長陽街南市發現的,托盤右側的,則是朕命人從府庫中取出的。”

  “經過朕的測量,左側的錢,比右側的錢每錢少了三銖!”

  “而且讓朕感到驚奇的,是左側的數枚半兩,其質地規格,居然一模一樣,上稱測量,每一枚之間的誤差極低,分明是由同一個模具,批量鑄造!”

  這幾枚假錢,其實是扶蘇上個月在南市逛街的時候,無意中發現的。

  秦半兩錢如其名,每錢重達半兩,秦製二十四銖為兩,半兩就是十二銖。

  假錢重九銖,這就意味著哪怕隻要將朝廷發布的半兩熔了,鑄成假錢,每三枚秦半兩,可以變成四枚假錢。

  如果是自己私自挖礦鑄造,則獲利更多!

  而假錢之所以能在市麵上流通,這口鍋就又要始皇帝來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