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兔死狗烹
作者:薊門橋阿南      更新:2020-03-28 00:18      字數:2351
  趙河自離開鹹陽宮後,便匆匆回到城中宅邸,也不再去那郊外馬場,一來是因為身上有傷,需要妥善治療,二來今日發生此等巨變,雖然鹹陽城眼下看似一片平靜,趙河深知這其中不知藏有著多少暗流。

  朝廷之上,自回到章台之後,蒙毅首先開口諫言扶蘇監國,而蒙恬蒙毅兩人互為兄弟,世代為大秦效力,忠心不二,口出此言自然無可厚非,假若沒有扶蘇公子複活,這蒙氏家族恐怕覆滅也是朝夕之間。

  今日夏至刺殺行動獲得大勝,某種意義上來說乃是挽救了蒙家的命運,情勢發生如此變動,且不論蒙恬開口與否,蒙毅自然也要開口。

  蒙毅身為將門之後,但卻沒有進入行伍征戰沙場,而是進入朝堂之中,專做文書諫議奏章之職,無論是一開始身諫議大夫,乃至後來官拜上卿,雖無實職,而始皇帝嬴政甚是器重,軍政要事多與之商討,而與這李斯都可以稱得上帝王臂膀,長期居於帝國中樞,協助處理各項重大政事,故而不僅對宮廷事務洞悉備至,對這朝堂之內黨派之爭也是諳熟在心。

  趙高自立胡亥為帝,這蒙家兄弟雖然於秦國功勞甚大,但對於趙高來言,則是如眼中釘的存在,有著蒙家兄弟在,趙高且不論有無想要僭越專政的想法,就是有恐怕也難以施展其陰謀詭計。況且蒙恬軍權在握,如果真要造反,僅僅一個胡亥的帝王名分根本就是水中月鏡中花,沒有任何作用,已然從始皇帝真正駕馭天下的權威落得為一個象征的存在。

  況且蒙毅早就與這趙高有嫌隙,始皇帝在位之時,趙高觸犯秦法,而律令森嚴,蒙毅又秉公操持,自然要把趙高正法,但始皇帝寵信趙高,免去了趙高的死罪,故而雙方早就暗仇結下。

  趙高身死,蒙毅知道兄長與扶蘇公子情誼深厚,自然要趁機而上,一方麵乃是替兄長推擁扶蘇,另外也是為這蒙家穩固著想,再者蒙毅本就對秦國忠心不二,帝國失主,自然萬萬不可。

  細究之下,蒙氏兄弟,王賁與其子王離,李信及這幾位原有軍中手下兵將屬官乃是秦帝國最為堅實的本土黨派,即便這些人等無論明裏還是暗中交情或親或疏,而始終不會走到截然對立的地步。

  另外在朝堂內以馮去疾為首,加之廷尉姚賈、治粟內史鄭國、典客頓弱、奉常鄒彧、內史馬興等,則亦為一派,雖未結黨,但其中關係盤根錯節,難以言明。深究之下,趙河也知道自己屬於此中。概因皆非秦國本土之人,都乃是其餘六國之後。

  且說這馮去疾,乃是原韓國上黨郡守馮亭之後。當年武安君白起率兵攻韓,上黨郡與韓國本土道路為秦軍攻略所阻,韓王意在割讓上黨郡於秦,馮亭堅決不肯,執意率上黨郡降趙。

  其後上黨之爭終於導致秦趙長平大戰,四十萬兵卒遭坑殺之禍。馮亭亦戰死沙場,及至今日這馮家後人位列秦國丞相,細想下來,不知何謂。

  而廷尉姚賈其父乃是魏國之人,自入秦國,憑自己的努力和才智從堪堪小吏乃高升位列九卿,其才其人不可小覷,但論就下來,也非乃純血黨派。

  頓弱早年入秦之前,長年居於燕趙之地,也非秦國本土之後,始皇帝未統一天下之時,這頓弱便經常周旋於六國之內,不僅善於辭令,行事果敢,直言不遜。其餘者如治粟內史鄭國、典客頓弱、奉常鄒彧、內史馬興亦皆如此。

  這些人,始皇帝在位之時,皆能一心向秦,無有二心,而到了今日郊外之變後,雖然扶蘇仁德寬厚,不失為一守成之君,但朝中臣子各有城府,難免懷有異心,況且如今大秦之內,高壓律政,積弊久矣,恐貿然更改法令,一則難以施行,二則未免有些杯水車薪,徒勞無獲。

  此外論及衛尉楊端和、宗正嬴騰、少府章邯等雖乃秦國血統,都隻是居其職,行其事,與其他人等無甚瓜葛。

  其餘九卿屬官乃至京畿小吏,雖官職不高,但人員之眾,也不可忽視,其中更是混雜,難辨細詳。

  趙河回到府中,先是請來醫者再行好生治療之後,便居於堂內榻上不住思索。恰逢任猛也出了鹹陽宮,領了郎中令一職,心中甚是高興,又擔心趙河傷勢,便就來到趙河府邸前來探望。

  任猛見過趙河之後,鄒月未過多久便也來到趙河家中。

  “你信任你大河哥嗎?”趙河屏退了屋內仆從之後,麵帶憂色的朝著任猛說道。

  “大河哥您這是什麽話,您就如我親哥一般,又怎麽會不信任你呢。”任猛倒是被趙河這麽奇怪的問題搞得有些摸不著頭腦。

  “你難道沒發現,你們行動過程中,二世皇帝不幸遇難,扶蘇公子並沒有任何責怪之意嗎?”

  “這個......我也不知道,其實在去皇宮前我也很擔心。”任猛的心又突然沉重了下來。

  “我知道是因為趙高挾持二世皇帝,當時場麵混亂,你們不小心傷到也是在所難免。”

  “恩......。”

  “你難道不清楚,如果二世皇帝不死,扶蘇公子真的能順利登帝嗎?”

  “那這麽說,趙高挾持,無意間害了二世皇帝,倒是扶蘇公子的機遇了。”此時旁邊的鄒月沉默了半天,突然說道。

  “那這有什麽不妥?”任猛扭頭看著鄒月轉而又看向趙河疑問的說道。

  “嗐,你這頭腦竟是這般木頭!”趙河有些無奈的說道,心中卻是不禁起了擔憂。自從馬場見到扶蘇之後,相談間頗覺得這扶蘇性格有些難以捉摸,與此前耳聞目睹有些不同。

  此番胡亥身死,雖然乃是無意間給了扶蘇機會,省去了手足帝位之爭,但扶蘇在朝堂中聽聞死訊,並未察覺有任何悲傷之色,反而隨即開始考慮更變國政,未登帝位,卻行如此之事,分明乃是僭越,即便不日登帝,此番作為明顯意味著扶蘇早就有這登帝的打算,否則如何能一日之間,就有諸多更替之計。

  況且扶蘇素來仁孝之名,雖然自己兄弟任猛無意斷送了胡亥性命,還立了刺殺大功,趙河隻怕這扶蘇一旦坐穩帝位,開始究責問罪,維護自己清名,洗刷手足相殘的過錯,到時候恐怕任猛頭一個就要遭殃,蒙恬身為大將軍,扶蘇向來倚重,肯定不會有什麽懲罰。

  原本趙河還以為殺了趙高之後,也許情況會明晰很多,此時隱隱間卻覺得如今國中格局一時難以捉摸,而一些真正處於陰暗中的蟄伏勢力,還都沒有顯現,恐怕前途難料,風雨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