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鎮安(一)
作者:孫家大公子      更新:2021-10-01 10:47      字數:2085
  寒風四起,群山莽莽。曲狹的山穀間,一座小鎮沉浸在蒼茫的夜色中。印著車轍的黃土路從小鎮中間穿過,鎮上唯一一間客棧位於鎮子邊緣,門簷下一盞半舊的白紙燈籠,在寒風中不住搖晃,上麵“鎮安”二字時隱時現。

  一名穿著一身鎖子甲,手持銀槍的中年男子立在院門前,翹首望著鎮外的山路,滿臉焦急之色。

  院內有人叫道:“小二!燙壺酒來!”

  “來嘍!”正在廚下幫忙的青衣小廝應了一聲,從滾水鍋中撈出一壺酒,放在托盤裏,一手穩穩托著,一路小跑送進飯堂。鎮安客棧並不算大,東西兩個小院,中間迎賓的大廳兼作飯堂。堂內擺著五六張桌子,其中一張圍坐著七八個客人。上首是一名衣著富貴的年輕人,旁邊坐著一名瘦小幹枯的老者,一雙眼睛骨碌碌轉著,小得幾乎看不見。

  小廝放下酒壺,“客官慢用。”

  老者擺了擺手,打發他離開。

  一名坐在下首的壯漢舉起酒杯,“少主,滿飲一杯!”

  年輕人矜持地拿起酒杯,淺淺飲了一口。眾人轟然叫好,隨即操箸碰盞,放懷歡飲。小廝折返過來,見中年男子還在院外,湊過去賠笑道:“淩將軍,掌櫃的已經帶人去迎了。外麵風大,坐屋裏歇歇。”

  “再等等。”那位淩將軍望著山路,頭也不回地問道:“院後的空地都清理過了吧?”

  “早已按照淩將軍的吩咐收拾幹淨了。。”

  “好。看著些灶火,爐上的熱水別斷了,一會兒大人來了,萬不可耽誤了。”

  “將軍放心廚下的灶火就沒斷過,熱水、吃食、喂馬的草料都備足了。”小廝說著笑道:“也是太倉促了,店裏剛住了客人,不好讓人搬出去。好在騰出來的東院還有三間上房,將軍不知如何?”

  “差得遠呢。”淩將軍自語道:“上房和雅間可是比不了,罷了罷了,到時候我來解釋吧……”

  “將軍這...”小廝賠著小心道:“什麽客人,還得你老人家大老遠從邊疆那邊跑來親自來接?”

  淩將軍豎起一根手指往上指了指,沒有作聲。

  小廝“哦”了一聲,雖然沒弄明白,但不敢再問,心裏嘀咕道:這麽大的派頭,莫非是傳說中的欽差?

  一陣寒風吹來,穿著青衣的小廝激靈靈打了個冷戰,“淩將軍,我給你燙壺熱酒去。天兒冷,可別凍著了。”

  “喝酒容易誤事,沏壺茶湯來吧。”淩將軍回頭看了一眼,隨口道:“你叫什麽名字?”

  小廝精神一振,連忙道:“回將軍,小的姓王,人家都叫我王小二。”

  淩將軍點了點頭,從袖裏摸出幾塊碎銀,隨手丟給小廝,“一會兒打起精神,伺候得好了,本將軍定還有賞。”

  王小二大喜過望,“多謝將軍!”

  他連忙進屋麻利地沏了壺茶湯,捧給淩將軍。

  此時屋內又有人喚道:“小二!方才的牛肉再來三斤!”

  “來嘍!”小二忙趕到廚房,等廚子切好牛肉,用大盤盛了,轉身送進飯堂。

  那桌客人酒興正酣,牛肉落席,眾人紛紛舉箸,熱鬧非凡。小二隻認識坐在下首的一名白臉漢子,姓房名凱,是邊疆這一地區有名的鄉紳。

  飯堂還有一位客人,卻是一名身著青袍的白發老者。

  此時正獨自坐在角落裏,就著茶水慢慢吃著炊餅,身後放著一麵白幡,上麵畫了八卦、兩儀,寫著“卜卦相麵”的字樣。

  王小二提著水壺過去,“客官,要不要再續些茶水?”

  白發老者點了點頭。王小二見這位客人不喜攀談,也不多話,續了茶水,又撥了撥油燈,然後用沸水燙了抹布,一邊抹拭著桌椅,一邊偷偷看著另一桌客人。

  酒過三巡,方才的壯漢道:“老房,你是本地有名的鄉紳,可知道這鎮安塔有什麽來曆?”

  “哪裏,哪裏。”房凱謙遜了幾句,然後道:“鎮安塔這地方倒是平平無奇,可說起來曆嘛,那可了不得……”房凱故意拖長了聲音,見眾人都豎起耳朵,靜等下文,他操箸挾了兩口菜,慢悠悠吃著。

  “小二!”老者又道:“再來兩葷兩素,兩份花生米,記賬上!”

  “好咧!”王小二答應著,心裏卻有些嘀咕。

  中午店裏接到邊疆軍的消息,說晚間有貴客路過,要在店裏落腳。掌櫃的讓他們打掃客舍,準備迎客。

  誰知沒過多久,邊疆軍的淩將軍單人獨騎匆匆趕來,竟是要親自迎候客人。

  要知道這位在邊疆那可是有著赫赫凶名的殺神呀!

  五品淩偏將軍,手握銀槍,七進七出,殺的敵人那是威風喪膽!

  如今竟不辭萬裏大老遠親自接駕,可見來者,漬漬....

  自家掌櫃識得厲害,趕緊騰出客房,裏麵被褥、用具全換了簇新的,又按照淩將軍的吩咐,把附近上的豬羊魚雞、果蔬酒水全買下來備用。

  鎮安客棧所在隻是個鄉間小鎮,倉促間也備不了許多貨物。

  結果昨晚留宿的一幫客人見店裏備了酒菜,也不急著趕路,要來酒肉大肆吃來,還拉來鄉紳房凱作陪。

  聽淩將軍的口氣,要迎的貴客地位崇高,備的酒食要多、要鮮,畢竟他們也不確定人家喜歡什麽多備點準沒錯,可即是這樣鎮安客棧屁大點地,這也沒地兒買這麽多,著實為難了他們這些跑腿的。

  房凱咳了一聲,清清嗓子,開口道:“話說早年間,這鎮安塔還是塊荒地,方圓百裏也就一個破塔,周圍攏共隻有三五戶人家,全靠在山窩裏種些小麥,勉強裹腹。”

  “而也就是這幾戶人家中,其中有戶姓馬的人家,家中有個小兒,人稱馬哈喇子。那馬哈喇子自幼愚笨,別說認字,連數都不識多少。到了十來歲,愈發愚了,整日裏癡癡呆呆,坐在山頭發愣,認得的都說他是個傻子。誰知到了十五歲那年——你猜怎麽著?”方凱賣了個關子,等眾人伸長脖頸,才猛地一合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