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德國使團(五)
作者:木林森444      更新:2020-03-24 23:59      字數:3473
  .,

  德國使團並不知道華東**對教會的處理情況,而隻看到高大、華麗的教堂、齊備的宗教設施,專業的神父,能夠在這樣的教堂裏進行上岸之後的第一次禮拜,都十分滿意。

  而海因裏希親王雖然知道華東**對待教會的策略,但他十分明智的沒有說破,畢竟這是華東**的內政,而且這裏麵又沒有德國人的教堂。

  禮拜結束之後,一行人又乘車回到上海新區,參觀在上海新區購物中心舉行的服裝展示秀。

  經過了4年多的運營和建設之後,上海新區購物中心己經成為整個上海地區的商業中心,集購物、休閑、娛樂、觀光於一體,在正常的情況下,每天的人流量都可以超過10萬,流水金額達30餘萬銀元。而這一商業運營模式也讓原來上海租界裏的外國商人的極大興趣,在認真考察了上海新區購物中心的運營模式之後,租界的外國商人也打算聯合起來開辦一個類似的商業購物機構,畢競這樣規模龐大的商業購物機構,不是單個商人能夠承擔的。不過就在這時,華東**收回了租界,因此這一計劃也就胎死腹中了。

  而服裝展示秀也是上海新區購物中心的一個固定活動,由蔣怡、王馳、曾玲涵開辦的伍人服裝公司舉辦,每隔三個月舉行一次,一方麵是發布公司推出的新款服裝,另一方麵也會模仿舊時空的維秘秀,進行一些完全是表演性質的展出。

  伍人服裝公司成立之後,就一直在不斷的擴張,幾乎每年都會將淨利潤後6-7成投入到擴大規中,同時華東**也給予了伍人服裝公司極大的支持,大部份**部門的工作製服、學校的校服,甚致包括一部份軍用服裝都交給伍人服裝公司製做,由其是在楊育新被免職以後,加入伍人服裝公司的管理團隊中,他本來就是一個頗有商業頭腦的人,意識到當時將要遠東戰爭是一個大好機會,因此不僅力主服裝公司要擴大產業,同時還要向製衣業的上遊進軍,又辦了紡紗廠和織布廠,這樣形成了紡紗、織布、製衣的一條龍生產鏈。同時伍人服裝公司也正式發展成為伍人集團。

  果然,遠東戰爭開始之後,對布匹、服裝的需求量大增,各個工廠的定單都排得滿滿當當,而楊育新一方繼續擴大集團的規模,一方麵又狠抓產品質量,因此伍人品牌的服裝布料也廣受華東**及軍隊的好評,而在1907年初,華東**出現財政緊張,對款項的支付開始出現拖欠情況。

  但楊育新畢競是擔任過**高官,經過認真的分析之後認為華東**實際己是勝利在即,現在的財政緊張隻不過是黎明前的黑暗,於是又全力的說服其他股東,在這個時候應該全力支持**,於是連續賒**大約300餘萬銀元的產品,讓集團背負了沉重的債務,幾名股東將自己的私人積蓄都拿出來,維持集團的運營。

  不過在台灣海峽之戰後,情況也得到了大幅的改觀,華東**收到了第一筆賠款之後,就首先將伍人集團的債務還清,並且又給了他們大量的服裝、布匹訂單,也使伍人集團的業務量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現在伍人集團旗下包括服裝公司、織布廠、紡紗廠,己擁有各種製衣機械設備2500餘台,可年產各種服裝300餘萬件;織布機1200餘台,年織布量80餘萬匹;紗錠15000個,年紡紗量60餘萬包,員工己達8000餘人,預計年營業額可達800-1000萬銀元,淨利潤可達200-250萬銀元。整個產量占到了華東**紡織業的一半左右,在元老開辦的私營企業中,可以算是目前規模最大的一個。

  當然目前伍人集團的主打產品還是成品製衣,而生產的衣服主要分**定製的各種成品製服和日常服裝二大類,

  還是伍人服裝公司的時候,就在舉行了以展示新服裝的表演活動,後來隨著服裝公司的規模擴大,各種類型、款式的服裝也增多,同時對表演人員的專業要求越來越高,伍人服裝公司幾位股東可並不是表演的專業人員,簡單的穿著衣服走幾步,己經不能滿足表演的需要了,需要由專業人員來負責。

  就在伍人服裝公司的股東們也開始討論是否成立一個專業的表演隊伍,而又是楊育新建議,專業事交給專業人來做,不如將服裝展示表演活動全部包給華東**的表演劇團來做,隻用付給他們一筆演出費,甚致可以簽定一個長期的演出合同。

  在元老中原本就有三支在客滾船上演出的表演隊,另外還有一支專業的媒體小組,在華東**剛剛成立時,由這些人一起,拉起了一支合唱團,配合華東**與侵華八國在上海談判期間,舉行了一次以主旋率、正能量為主的音樂會,當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陸續共計出演了100餘場,廣受上海各界的好評。

  不過那支合唱團是臨時組建,其中還有不少是學生,因此在出演結束之後,也就解散了。但有一部份元老卻認認應該將合唱團保留下來,或是組建一個新的表演劇團,培養專業演員,從事華東**的各種演出活動。

  這個建議也得到了當時華東**領導層的同意,畢竟文化藝術是屬於國家的軟實力方麵,也是相當重要的國家力量,而且華東**本身也有大量的宣傳活動,也需要這樣一支專業的表演團隊,何況養一個劇團也花不了多少錢,主要是要批一些舊空的器材,如聲響、播放設備、專業燈俱等,不過這些東西留著實際也派不上多大用場,因此還不如批給表演隊,讓它們能發揮作用。當然劇團的專職成員必須是成年人,可以使用未成年人參演,但隻能是業餘兼職,並且隻能在課餘時間進行訓練,除特殊情況之外,演出請假一次最長不得超過1周,而一年累計請假不得超過30天。

  現在劇團中共計有11名元老,並且己發展到同計有150餘人,演員有100餘人的規模,可以從事各種形式的表演活動。

  楊育新在天津、上海任職的時候,和劇團有過合作,因此馬上就想到了他們。雙方基本是一拍即合,很快就簽定了一個長達10年的表演合同。

  而專業人士接手之後,果然就是不一樣, 經過劇團的研究之後,向伍人服裝公司提供了一份計劃書,首先確定每年按春夏秋冬四季,固定舉行服裝展示秀,當然可以和一些傳統節日結合起來,另外有其他的慶典活動,再增加場次,另外在形式上分為兩個部份,一是展示新款服裝、二是純表演性質,也就是模仿舊時空的維秘秀,並且最終的目標是將服裝展示秀打造成上海地區,甚至是華東**的時尚名片,同時也是劇團的一個品牌。

  這個建議也了伍人服裝公司的幾位股東的支持,畢竟維秘秀的名頭,元老們都是知道的,如果能夠把這服裝展示秀真辦成本時空的維秘秀,當然是一個巨大的成就。

  就這樣,在1905年的年底開始,劇團在上海舉辦了3個季度的服裝展示秀,由於形式、規據均發生了巨大後變化,內容也比以前豐富得多,因此更是受到的眾多民眾的歡迎。

  當然這兩次服裝展示秀也起了一些爭議,主要是在後麵的純表演階段,盡管和舊時空相比,表演的服裝己經相當保守了,幾乎是連胳膊大腿都不露,但大部份表演的服裝還是以修身、緊身為主,但以這個時代的觀點來看,這尺度還是相當大,因此在第一次服裝展示秀之後,就有不少人都指責這種服裝展示秀是傷風敗俗、道德淪喪,甚致有人上書上海新區**,要求取消服裝展示秀。不過上海新區**當然不會管這些事情,何況在元老們看來,這己是保守得不能再保守了,說實話有些女元老的日常裝衣尺度都比這大多了,如果連這種尺度都接受不了,那這日子還有個什麽勁。

  上海新區**不管,服裝展示秀當然可以繼續舉行下去,而民眾們對這種形式的表演卻十分喜歡,其實這個時代的娛樂活動太少,殺個人都可以引出一大群人圍觀,盡管在購物中心裏,每天至少有5、6種不同形式的傳統表演節目,但服裝展示秀的形式新奇,視覺、聽覺衝擊力極強,又可以明目張膽的看美人,自然是吸引力十足。當然在華東**的地盤上,也沒人敢在這裏鬧事。

  不過服裝展示秀隻舉行了兩個季度,就在劇團打算大幹一場的時候,就因為戰事緊急而被叫停了。這一停差不多就是大半年的時間,一直到華東**和俄國簽定了哈爾濱條約之後才恢複,因此這也是恢複服裝展示秀之後,舉行的第一次演出。

  而劇團、伍人集團還有新區購物中心三方都打算將這一次演出辦得熱鬧一些,規模要更為盛大。劇團的三名負責人楊森、龔炆博、李維波都親自上陣,在劇團裏挑選精兵強將,提前1個月開始進行組織、排演、訓練,而伍人集團也為這次表演趕製了大量的表演服裝,新區購物中心甚致在每天夜裏清場之後,還專門留人負責將表演的中庭向劇團開放,讓他們進行節目彩排,並專門避出兩間房來做更衣室,在演出前的一周將中庭封閉,讓劇團搭建舞台、安裝設備。同時新區購物中心也進行了廣泛的宣傳。

  正好這時德國使團來達上海,因此李鬆晨和新區購物中心溝通之後,決定請德國使團的全體成員觀看這場表演,向德國人展示華東**的文藝水平。

  今天開始,恢複更新!

  祝各位書友新年快樂!

  祝願武漢人民早日戰勝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