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遠東戰爭結束(下)
作者:木林森444      更新:2020-03-24 23:59      字數:3265
  .,

  聽維特說完之後,秦錚沒有立刻答複他,而是遞給維特一份資料。維特接過來一看,也嚇了一跳,原來這份資料全部是用俄文寫成,上麵記載了近50年以來,俄國對蒙古地區的滲透,以及扶植****勢力,鼓動****等的詳細事件。

  雖然維特隻是看了看目錄,而並沒有看詳細的內容,但隻看標題,就知道華東**對在50年以來,俄國在蒙古的活動是有相當詳細、認真的調查,因為其中有兩件事情就是維特策劃的。這說明華東**將蒙古的事務列入這次談判中,是有深謀遠慮的考量,決不是臨時起意。也表示華東**在占領了東北地區之後,下一個目標就是蒙古,而俄國和華東**在下一階段的較力,恐怕就會是在蒙古地區了。

  而俄國是否能在蒙古地區競爭得過華東**,老實說維特的心裏也沒有底,雖然說俄國在蒙古的布局早,現在也頗有成效,但華東**出現也就是6、7年的事情,而現在己經是一個強大可怕的對手了,因此誰還敢說有必勝的把握。何況國家之間的競爭,雖然比拚的綜合國力,但軍事實力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節,說白了就是比誰的拳頭硬,而在這次戰爭中,華東**所表現出的軍事實力決不容小視。由其是現在俄國確實是元氣大傷了,對蒙古分裂勢力的支持也肯定會大不如從前。

  不過現在並不是考慮這些問題的時候,而是怎樣應對華東**的要求。盡管秦錚隻出示了俄國扶植****勢力的資料,但並未出示相應的證據,因為這些資料都是跟據舊時空的信息編製,華東**不可能拿得出什麽政據束,但維特是聰明人,知道在這個時候,抵賴、狡辯都是沒有意義的,因為華東**己經是下定了決心要介入蒙古事務,再扯什麽華東**對蒙古沒有管轄權之類的事情,是不可能阻止華東**的行動。

  維特和俄國**協商之後決定接受華東**的這個條件,畢競現在對俄國來說,結束戰爭、恢複和平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事情都要靠邊站,當然不為了這一條而導致這次談判失敗。再者說了,簽定了這樣的條約又能怎麽樣,俄國會老老實實的尊守條約嗎?到時候隻要暗中支持蒙古分裂勢力不就可以了嗎?如果被華東**發現,大不過就是死不承認唄。

  其實俄國的這一番考量,華東**早就預料到了,因為俄國從來都不是一個會尊守契約精神的國家,但華東**仍然要求在這次談判中提出這一條,並寫入條約中,也是有自已的道理。雖然華東**並不打算在短時間內,全麵控製蒙古地區,畢竟蒙古地區實在太大,超過了200萬平方公裏,而現在華東**不可能在蒙古投入過多的力量,但阻止俄國繼續進行分裂蒙古的活動,並在蒙古地區保持一定的影響力和威攝力,還是有必要,也符合目前華東**的能力。

  首先是將俄國承認蒙古屬於中國,不支持蒙古分裂勢力寫入條約中,以後在爭奪蒙古的過程中,華東**將在法理上占據道義的至高點,這一點在這個時瓜其實也是相當重要的,雖然國家之間的競爭本質上還是施行的叢林法則,但世界的**道德在整體上還是有一定進步的,盡管本質沒變,但手法卻還是變得溫和了不少,不再是那麽直接,簡單的說就是吃像變得好看了,即使是一頓饕餮大餐,但也要講究煎炒烹炸,細嚼慢咽,溫文爾雅,甚致還來個音樂伴奏什麽的,因此占據法理道德的優勢,還是很有必要的。

  另一方麵,對蒙古分裂勢力也是一個打擊,盡管俄國仍然會在暗中支持蒙古分裂勢力,但畢竟是在條約上白紙黑字的寫著蒙古屬於中國,不支持蒙古分裂勢力,行動多少還是會有一些收斂。而蒙古分裂勢力在心理上多少也會有些芥蒂,對俄國的信心也會打些折扣,畢竟俄國簽定了這樣的條約,還會全力的支持****嗎?這種裂紋一但產生,要想恢複就相當困難了,何況華東**還會不斷的將這道裂紋擴大。

  不管怎麽說,雙方終於達成了全部的協議,又對條約的細節、文字,遣詞用句等等進行了詳細的討論,還有條約的附件,先是賠款金額的附件,確定俄國支付賠款金額的時間為6個月,分三批支付,畢競12億盧布,而且還要折算成其他的貨幣支付,當然是需要時間,前兩個月支付2億金盧布,剩餘的10億盧布,將分兩期支付完畢。如有超期,將按超期一天,多支付10萬盧布計算,而等所有賠款金額全部支付清之後,華東**才將釋放的俘虜移交給俄國。

  對於疆土劃分的附近,雙方約定,在談判結束後的三個月內,雙方將聯合組成一支勘察隊,對劃定的疆界進行一次全麵勘測,並確定建立邊境哨所的位置,派遣軍隊駐守以及邊境巡邏規則等相關的後續手續工作。

  其他的附件還有:建立外交關係,雙方都同意,在談判結束後的2個月內,各自在對方國家成立領事館,正式確定外交關係;雙方的經貿來往,雙方約定,在談判結束後的2個月內,各自組織一支經貿代表團,對雙方的經貿通商細則進行協商,而協商的地點定在聖彼得堡,華東**的經貿代表團將和外交人員一起出發,在協商結束之後,確定是否需要再進行下一輪的協商,如果有,那麽下一輪協商將在華東**的範圍內舉行。

  最終簽約成功時,是1907年4月8日,雙方已經是談了16天。終於簽定了中俄哈爾濱條約,秦錚和維特分別代表華東**、俄國在條約上簽字。

  簽完了條約之後,秦錚也長長出了一口氣,總算是簽約成功了,這場戰爭也可以告一段落了。

  中俄哈爾濱條約的簽定,也像征著遠東戰爭的全部結束。1904年2月8日,日本聯合艦隊突襲旅順港開始,到現在華東**和俄國簽約成功,總計進行了3年2個月,卷入的國家有華東**、俄國、日本、英國、法國、荷蘭6個,各國總計投入戰爭的兵力及後勤人員超過了300萬,死亡軍人平民總計100餘萬,無論是規模還是時間,都遠遠超過了此前的任何一場戰爭。

  而華東**無疑是這場戰爭的最大贏家,不僅擊敗了全部的對手,極大的提高了自身的國際地位和威信力,並且共計獲得戰爭賠款大約3.1億英鎊,收回失地約75萬平方公裏,並開拓土地74萬平方公裏,加上東三省、山東、河南,以及部份河北、山西、湖北、安徽等地區,華東**現在控製的區域約為300萬平方公裏,人口約8000萬,在世界範圍來說,除了俄國、美國這兩個國家之外,就算華東**的疆界最大,人口最多,而既使把殖民地算進去,也隻是排在英法俄美之後,位列第五。即使是德國,加上海外殖民地,也隻有約260萬平方公裏,其中本土為55萬平方公裏;大約7000多萬人口,本土為5600萬,因此無論從那方麵來說,現在的華東**都可以算是一個大型國家了。

  從戰後的地緣環境看,在遠東戰爭之前,在東北亞地區是俄國、日本、華東**三足鼎力,而且華東**還隻能排在第三位,英法美等諸國則在二線,利用自己的代理人,維持自己在遠東地區的影響力與平衡;而在遠東戰爭以後,東北亞地區乃至整個遠東地區的戰略格局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首先是俄國己經徹底喪失了所有在遠東地區的港口和戰略要地,因此基本也徹底喪失了在這一地區的發言權;而日本也遭受重創,元氣大傷,盡管還保住了朝鮮半島、琉球、日本等殖民地區,但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日本都己經無法對華東**造成威脅,雖然英法美等國會大力的扶植日本,使日本盡快恢複了元氣,但由於現在日本與華東**在體量上的差距,因此己經無法再對華東**造成實質性的威脅,頂多隻能給華東**製造一些麻煩而已。

  而英法兩國雖然也在這場戰爭中失敗,但自身的實力到是未有大減,不過距離是英法兩國最大的敵人,而且兩國的重心畢競還是在歐洲方向,在俄國己廢、日本己殘的情況下,兩國在遠東地區都找不到合適的代理人,因此也無法和華東**正麵對抗。

  在遠東地區的另一個列強美國,這次並沒有參戰,而且自身國力雄厚,在後院方向又沒有製肘,在亞洲也有立足點,不過現在美國正處於由大轉強的過程中,對武力的使用十分謹慎,更多是傾向於用經濟手段和扶植代理人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而且美國同樣也麵臨著距離困境的問題,因此也可以預見,美國或許會加劇和華東**的競爭,但並不會對華東**的安全造成大的威脅。

  這樣一圈下來,整個遠東地區,華東**其實己經是一枝獨大,沒有能夠與之相抗衡的對手,因此華東**也完全可以安下心來,發展自身的工業與經濟,並解決國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