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四章 清廷出兵(四)
作者:木林森444      更新:2020-03-24 23:58      字數:3205
  .,

  清廷終於決定出兵了,最高興的人卻是在天津的袁世凱,自己的計劃終於成功了,當然這隻是第一步,要想徹底成功,還需要進一步的努力。袁世凱這次可謂算是一場豪賭,可以說是把自己的全部資本都押上去了,贏了就可以贏得一切,而輸了就是一無所有。

  當然隻有袁世凱一個人努力是不行的,畢競在戰場上和清軍對陣的是華東政府的軍隊,如果華東政府不給力,袁世凱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白廢的。因此這段時間被清廷閑置的袁世凱卻十分繁忙,頻頻和天津新區政府的負責人見麵會談,了解華東政府的備戰情況,好做到心中有底。

  不過華東政府對袁世凱是不能完全信任的,一來是袁世凱在舊時空的名聲實在太臭了,盡管在穿越的時候,曆史界對袁世凱的評價有所改變,由其是在網絡界,甚致將老袁洗白成曆史偉人,當然平心而論,袁世凱確實是一個有能力,而且在一定的曆史階段,也做出了相當功績的人,但有一點老袁是怎麽也洗不白的,就是後來的稱帝,因此竊國大盜這個名聲,給袁世凱戴上也不算有錯,這也就決定了華東政府是不可能對袁世凱充份信任的;二來排除舊時空的曆史因素,現在袁世凱畢竟還是清廷的官員,雖然他說是為了清廷的政治鬥爭而幫華東政府,但誰知道是真是假,萬一老袁玩無間道呢?自然也不能將自己的底細交給袁世凱。

  但有一點還是向袁世凱說清楚了,就是河湖根據地也是華東政府的地盤,華東政府決不會輕易的讓清廷奪去,因此必然會盡全力的保衛,讓袁世凱盡管放心好了。

  袁世凱也知道華東政府不可能將實底交給自己,但這個說法還是很有道理的,自己盡力的幫助華東政府打嬴這一戰就行了。

  而在清廷出兵之前,北洋新軍2、3、4鎮的統領王英楷、段祺瑞、吳鳳嶺連袂來到天津,向袁世凱請教,這一仗應該怎麽打。

  這三個人都是袁世凱的舊部,也是心腹,可以說三人能夠有今天,都是袁世凱一手提拔起來的,因此三人也對袁世凱感恩戴德。不過現在三人隻能算中層武將,對朝中勾心鬥角的那一套認知還不多,隻看得出來現在袁世凱是被朝廷打壓,也都頗為袁世凱忿忿不平,而且這次出戰領軍的鐵良、良弼都是袁世凱的政敵,三人在平時自然也都視其為敵,這次在敵人的指揮下征戰,當然也要來向袁世凱討教一番,這次到底該怎麽打?

  三人的來訪也讓袁世凱十分高興,這說明三人對自己還是相當忠誠的,這自然是好事,於是袁世凱在天津設盛宴招待三人,還花重金從天津新區請來電影放映組,給三人放了一場電影。三人都是第一次看電影,當然以前可是早就聽說過的,今天終於開了眼界,自然是對電影讚不絕口。

  招待完三人之後,袁世凱才和三人進行正式密談,對於這場戰爭,袁世凱隻告訴三人,海外華人不可輕敵,因此不可輕急冒進,而凡事均以保存實力,保存軍隊為上,不要和海外華人的軍隊硬拚。

  但這一番話卻讓三人聽得雲裏霧裏,覺得仿佛是說了許多,但俱體怎麽做還是一頭霧水。畢竟袁世凱和華東政府的交易是秘密進行,知道的人自然是越少越好,即使三人是自己的心腹,也不能將底全部交給他們,隻能這樣說得含糊其辭。而這三人現在還嫩了一點,聽不懂這弦外之意。

  不過袁世凱也清楚這三人的理解能力,因此在當天晚上,安排徐世昌去見三人,先送給三人每人一萬兩白銀,以示自己的恩厚,並且把自己不方便說的話也都由徐世昌教給三人。

  徐世昌告訴三人,現在袁世凱遭到朝中滿族權貴的打壓,己經失去了兵權,而且滿族權貴的計劃當然不是隻打壓袁世凱一人,而是要將北洋六鎮都收過去,把六鎮統領全部換上滿人,隻是現在大戰在即,正是用人之時,才不得不任用三人,一但戰爭結束,必然會將三人擺職,或是給個虛職閑置起來,就像現在的袁世凱一樣。

  三人聽了之後,頓時都緊張起來,雖然他們沒有袁世凱那麽大的野心,但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的思想還是有的,現在好不容易爬到這一步,自然都不願再失去目前的官位權勢,由其是現在這樣純因為政治鬥事失去,但現在三人都隻是中層武官,又沒有什麽背景,最大的靠山就是袁世凱,但現在連袁世凱都被閑置起來,三人還能有什麽辦法。

  見三人都急了,徐世昌這才不慌不忙的告訴三人,還是有辦法的,就是讓袁世凱重新掌權,隻有袁世凱重新掌握了兵權,才能保全三人目前的權勢,而要讓袁世凱重新掌權,唯一的辦法就是讓清廷在這一次戰爭被打敗,由其是讓鐵良、良弼控製的第一鎮打敗仗,敗得越慘越好,隻有這樣朝廷才會讓袁世凱重新執掌兵權,而三人的權勢也就能得以保全了,當然自己的軍隊實力還是要保全的,在這個時代,手裏有兵才有一切。另外有所行動要多向袁世凱匯報,聽袁世凱的指示行事。

  聽了徐世昌這一番話之後,三人這才恍然大悟,也明白了袁世凱那一番話的意思,這一次天津之行果然是沒有白來,學到了不少東西,也為三人打開了一個新窗口,明白鬥爭不僅僅在戰場上的道理。

  第二天一早,三人就向袁世凱告辭,帶著銀子轉回各自的軍隊。這時清廷也下令,各支軍隊開始行動,進入各自的戰地,隻等一聲令下,三路齊進,向河湖根據地發動進攻。而袁世凱很

  而王英楷、段祺瑞、吳鳳嶺三人也按照袁世凱的指示,將清軍的布置、兵力調度以及進攻計劃都詳細的告訴袁世凱,使袁世凱對清軍的布置了如指掌。而袁世凱也不敢怠慢,立刻將這些信息都交了華東政府,並且還告訴華東政府,北洋2、3、4鎮均己被自己說服,在戰場不會努力作戰,因此華東政府隻要防範北洋一鎮就行了。

  河湖根據地收到了這些信息之後,當然不敢完全相信,不過可以指示偵察人員按照這些信息去進行偵察,果然發現在保定、太原、洛陽以及湖北等地,都有大規模軍隊的調度跡像,畢競數萬軍隊的調動,是不可能完全掩飾得住的,何況清軍也根本沒有想過要掩飾。

  清軍進軍的方向和袁世凱提供的信息是一致的,這樣河湖根據地的備戰也就有了針對性,首先可以確定湖北軍隊是4路清軍中實力最弱,而且位置也最遠,就算是消滅了這支軍隊,對大局也不會有很大的影響,因此不用將重心放在湖北方向,隻用1個團牽製他們就可以了,根湖根據地的應對重點還是來自西北方麵,由北洋六鎮為主力的清軍。

  雖然袁世凱保證,北洋新軍第2、3、4鎮不會盡全力作戰,但根據地政府也不能完全相信,隻能到戰起來的時候再說,袁世凱說的這幾鎮北洋軍盡不盡力,等打起來之後就知道了。

  不過袁世凱畢竟是提供了正確的情報,因此他提供的信息也不能忽視,如果北洋2、3、4鎮真的不努力,當然也是對根據地有利的,於是最終根據地指揮部也製定了兩個作戰計劃,一是如果真如袁世凱所說,北洋2、3、4鎮確實都不努力作戰,那麽義勇軍就集中兵力,對付北洋第一鎮,不過這也不能對其他三鎮掉以輕心,必須加以防範。說不定袁世凱是玩借刀殺人的把戲,利用義勇軍殲滅北洋一鎮,然後其他三鎮再一起用力,擊敗義勇軍,總之是對袁世凱是決不能信任和輕視的。

  另一個計劃則是如果北洋的另三鎮並沒有向袁世凱所說的消及殆戰,而都是努力進取,那麽義勇軍則優先對付從北邊來的段祺瑞部,然後再攻擊其他清軍,因為段祺瑞部的進軍路線基本是沿著河北與山東的邊界行動,那麽義勇軍就可以充份利用山東的地界進行迂回包抄,而且華東政府還決定在戰爭開始以後,派一個師的兵力駐守在山東、河北的邊境一帶,主要是為了威攝清軍,以防清軍侵入山東,當然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幫河湖根據地一把,因此自然是將殲滅段祺瑞部放在首位。

  於是根據地指揮部也作出兵力的布署安排,由1、2團負責牽製從保定出擊的段祺瑞部;由3、4團負責牽製從太原出擊的鐵良和良弼部;由5、6團負責牽製從洛陽出擊的吳鳳嶺部,7團負責牽製湖北新軍,這幾個團的戰術都是不與清軍進行正麵硬拚,而是采用遊擊戰,不斷襲擊、侵擾清軍,拖延清軍的進軍速度,如果發現少數落單的清軍,則也可以抓住戰機,予以殲滅。並且在清軍的進軍路線上堅壁清野,將居民、物資全部都向後撤離,不給清軍留下任何物資。而剩餘的三個師則駐紮在開封府的周邊,等待戰機再投入戰場,或是進行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