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九章 進攻北京(八)
作者:木林森444      更新:2020-03-24 23:56      字數:3086
  橫掃晚清的無敵艦隊最新章節

  雖然現在的當務之急並不是全麵占領北京,但有兩個地方還是要先控製下來,一個是北京的電報局,另一個就是東交民巷的各國公使館區。

  控製了電報,也就控製了北京的消息傳播,同時也能以人民軍的名議向各地傳發消息,鄭重宣告北京己被人民軍占領,這一點當然是十分重要的。

  電報第一次傳到中國是在1871年,由丹麥大北電報公司在上海正式開辦電報業務,而中國第一條自建的電報線則是在1877年,由當時的福建巡撫丁日昌利用去台灣視事的機會提出設立台灣電報局,擬定了修建電報線路的方案,由旗後(即今高雄)造至府城(即今台南)。全線長95華裏。隨後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台灣之間的電報線逐步貫通。

  不過由於清朝內部的保守勢力阻撓,因此電報遲遲不能通到北京城,1880年,李鴻章在天津設立電報總局之後,各地發往北京的電報,要先發到天津,然後用快馬轉送到北京。朝廷的批複又得用快馬送到天津轉發,結果這樣來回往返,白白耽擱時間。因此在1883年首先在通州通了電報,這樣以判從天津轉運電報進京,改成了從通州轉運電報,相較以前,進步了很多。不過,如果晚上有緊急電報,那時北京城門已關,電報也隻能第二天再送進城。而到了這個時候,保守勢力也阻擋不住科技的進步力量,就在次年,電報線路終於接進到北京城裏,不過其間足足浪費了7年的時間,這也足見這個時代中國的保守勢力之大。

  北京的電報局有兩個,一個是北京商電局,位於崇文門外喜鵲胡同楊氏園,麵向社會開放;另一個是北京官電局位於泡子河邊呂公堂,專門負責收發政府電報。而北京通了電報之後,各國使館也都接通了電報線路,可以自行對外發電,在庚子國變時間,各國就是通過電報,向國內通報北京的局勢,也促使各國組成了八國聯軍,不過在義和團運動發展的期,義和團一度導毀了北京商電局,使北京完全中斷了電報來往,後來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利用北京官電局向外發布消息。

  而東交民巷是各國使館匯集的地區,在義和團運動期間,大量的各國僑民躲入使館裏躲避,義和團曾多次進攻使館,但竟然都沒能攻破使館,這也成為庚子國變期間的一個奇聞。

  一團和二團立刻向指揮部報告,己經攻入了北京城並且占領了皇宮,然後都將自己的團部搬進北京,並且就設在皇宮裏。

  隨後兩位團長張正傑、邱亞輝進行協商之後,也立刻進行了分工,由一團負責守衛北京南城左安門、永定門、右安門、北京內城的宣武門、正陽門、崇文門,以及東交民巷,因為東交民巷位於正陽門內大街到崇文門內大街之間。而二團是防區是北京北城的德勝門、安定門、皇宮和,以及北京官電局。

  這樣一來,人民軍也就牢牢的控製住北京的中軸線,隻等著援軍到達北京。

  那知一團、二團剛剛劃分好了防區之後,通州火車站的增援部隊還沒有到達北京,但前線指揮部的總指揮之一的卻乘座直升機,並且帶領著一批參謀人員,在第一時間趕到北京,並且直接降落在太和門外。

  原來收到了前線的消息之後,兩名前線總指揮諸亞平和也立刻進行了簡單的協商,雖然戰前製定的戰術計劃基本都完成了,但現在還並沒有真正到享受勝利的時候,因為人民軍還並沒有完全控製住北京城,而且現在攻占北京城的一團、二團是平級關係,這就造成了指揮權難以統一,如果是在戰爭的時候,到是沒什麽大礙,畢競各有各的戰術目標,各自按各自的目標完成,指揮部進行搖控指揮就行了,但現在大規模的戰爭基本結束,人民軍己進駐北京城裏,這就需要統一的指揮調度才行,因此兩人協商決定,甴首先乘坐直升機趕去北京,主持大局,而諸亞平留在通州火車站,組織相應人員、軍隊步行進京。預計將會在中午11-12點鍾的時候到達北京城裏。

  一下直升機,就立刻招集兩個團部開會,在初步了解了現在北京的情況之後,也馬上對先前一團、二團劃定的防區進行了調整。

  盡然目前人民軍隻有7000多人,控製北京城力有不逮,但控製住中軸線還是綽綽有餘的,而且現在八國聯軍基本己經無力再向人民軍發動進攻了,因此人民軍至少也可以留出一定的機動兵力來,甚致可以償試向還駐守在其他城門的八國聯軍發動進攻。

  經過和兩個團部進行協商之後決定,對防區的分布進行了一定的調整,由一團二營付責駐守北京南城左安門、永定門、右安門;一團二營付責駐守東交民巷;二團一營付責駐守北京北城的德勝門、安定門;二團三營分派一個連駐守北京內城的宣武門、正陽門、崇文門,一個連駐守,一個連駐守北京官電局;兩個團的炮兵營,以及兩個團的團部均駐守北京皇宮,這樣一來一團一營和二團二營就可以做為機動兵力使用,而等增援部隊到達以後,人民軍就將有四個營的機動兵力,足可以逐步淸理北京城裏的八國聯軍了。

  調整了各部隊的防區以後,又命令各部隊可以輪流休息,畢竟經曆了近三個小時的戰鬥,戰士們也都十分疲憊了。另外還有大量的受傷戰士,下令,將文華殿設為臨時的戰地醫院,收容治療受傷的士兵。因為文華殿的位置夠大,而且受到的破壞也是最小的,而且隨後援部隊進京的,還有一支醫務隊,會對受傷的戰士進行妥善的治療。

  而對八國聯軍的俘虜,則下令將他們押到皇城的城牆上,並按國籍分類,分別在不同的城牆段上集中。因為城牆上的地方狹小,活動的餘地有限,而人民軍又占據著城樓和塔樓,因此隻要是堵住下城牆的台階,就不怕俘虜們鬧事。

  處理完這些事情之後,又分派出一些偵察人員,換上普通百姓的服裝,到北京城的各處地方去偵察情況,重點是偵察各城門的情況,由其是要摸清八國聯軍剩餘軍隊的去向。

  到這個時候,北京的善後工作才算是基本告一段落,而接下來人民軍才能騰出手來清理皇宮。雖然戰鬥分布北京的中軸線,但主要的戰場卻是在皇宮,八國聯軍的傷亡極大,再人民軍剛占領了皇宮的時候,幾乎到處都是被擊斃的八國聯軍士兵的屍體,隻是人民軍一直都沒空淸理戰場,因此隻是進行了簡單的淸理,將陣亡的穿越戰士,人民軍戰士的遺體都收容到一個宮殿放置,而對八國聯軍士兵的屍體隻能先搬到一邊,把場子給空出來。而且還有大量散落的槍支。

  現在該處理的事情都處理得差不多了,也該清理皇宮,另外也是統計一下戰果。這時特種部隊的隊長餘茂林道:“秦指,我們再進攻內務府的時候,發現裏麵住著不少太監宮女,沒有一千人也有七、八百人,反正這夥人閑著也是閑著,不如把他們放出來,幫我們清理皇宮,人多好幹活。”

  聽餘茂林這麽一說,邱亞輝也道:“對,在每個宮殿裏都住著不少太監,而在皇宮後麵也住著大批的太監宮女,反正這麽多人閑著也是閑著,不用白不用。而且他們比我們更熟悉皇宮的結構,清理打掃起來也順手一些。”

  想了一想,也覺得這個建議不錯,讓太監宮女多幹點活,也好讓戰士們能多休息一會,等一會後援部隊抵京以後,可以還會有戰鬥,因此有必要保存體力。而且反正太監、宮女原來在皇宮裏也是幹活的人,讓他們幫忙清理皇宮也沒什麽。

  於是人民軍立刻將皇宮裏所有的太監、宮女都找出來,在太和殿前的廣場聚集,而一看也嚇了一大跳,原來這太監、宮女加起來至少有2000多人,幾乎將整個太和殿前的廣場都占滿了。其實這是由於八國聯軍攻占北京,還逃亡了一部分,不然人數還要更多。

  這才想起來,雖然說清朝的太監人數遠少於明朝,還也有好幾千之眾,在舊時空裏,末代皇帝溥儀解散皇宮裏的太監時候,差不多有1000餘人,這還是在清廷的末期,而在正常的時候,淸朝皇宮的太監大約在2000-3000人左右,當然這些太監並不是全住在皇宮裏,而是有一部份住在宮外,如圓明院、承徳山莊,皇莊等地,而皇宮裏一般保持在1500名左右的宦官,而宮女也差不多是這個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