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零章 東進禮朝(三)
作者:木林森444      更新:2021-07-10 00:34      字數:3428
  網 ,橫掃晚清的無敵艦隊</a>最新章節!

  ??聽了一會兒之後,七世章嘉活佛就明白了從僧的用意,雖然七世章嘉活佛的年齡並不大,現在還不到30歲,但章嘉世係長期與政治結合緊密,積累了大量政治經驗,而且七世章嘉活佛幼時就隨前任章嘉耳濡目染,因此不僅十分精明,而且在政治也相當敏銳,人情世故亦非常通達,這些僧眾所說的話,雖然是事實,但也都在誇大其辭。

  ??盡管華東政*府對宗教的產業進行了嚴格限製,但由於佛道兩教在中國深厚的民間基礎,其實還是有不少人願意施舍寺廟,另外沒收了寺廟的財產,並經過了嚴格審查和人員注冊之後,華東政*府對寺廟庵觀等宗教場所也都一定的財政補貼,因此盡管各寺廟的收入大減,但普通僧人的生活質量其實並沒有多少下降,畢竟普通僧人的日常生活的水平也不算高,真正受到影響的,是寺廟的高層人員,除了主持方丈之外,還要首座,知事,監寺,知客,維那等,在一般的大寺廟裏,這些高層僧人的生活水平其實並不亞於富商,豪紳,現在寺廟的收入大減,他們自然是首當其衝的受到影響。

  ??在從蘭州出發之前,七世章嘉活佛曾認真、詳細的了解了華東政*府的宗教政策,同時華東政*府也專門有人向他解釋,華東政*府製定這樣的宗教政策的原因和管理宗教的理念。

  ??盡管七世章嘉活佛心裏並不一定認同華東政*府的這些原因和理念,但在了解了這些情況之後,他也明白華東政*府的製度確實是和清廷有根本性的不同,僅從對待宗教的態度上看,他們不僅不相信任何怪力亂神之說,也根本不搞什麽天命所歸,受命於天之類的噱頭,這樣一來,宗教對他們的價值自然是大大下降了,盡管華東政*不會徹底取諦佛道兩教,但也決不可能像以前曆朝曆代那麽寬容了,而佛道兩教也不能還指望靠著過去的存身之道,改朝換代之後,隻要站到勝利者的一方,就可以繼續保持佛道兩教的超然身份了。也可以說,佛道兩教以前得以安身立命的經驗,在華東政*府的治下,顯然是不夠的,必須要找到新的,能在華東政*府的治下立足的生存之道。

  ??雖然對於這個新的生存之道,現在七世章嘉活佛也沒有太多概念,但出於對政治的敏感度,有一點他是十分明確的,那就是必須站在勝利者的一邊,這是佛道兩教要在華東政*府的治下生存下去的最基本條件。

  ??於是七世章嘉活佛道:“各位師兄所言之事,小僧也有所耳聞,不過小僧以為,如今我中華正值3000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正所謂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我輩佛門弟子,也當順時而動,順天應人,切不可逆天而行,自取滅亡。

  ??其他的僧人雖然沒有章嘉這樣的政治敏感度,但能做到一寺的主持僧人,決不是隻會埋頭念經的僧人,對人情世故也都有比較深刻的了解,聽了七世章嘉活佛的話之後,也都聽懂了這話外之聲,現在是華東政*府當政,自然是他們說什麽就是什麽,反對華東政*府,自然是隻有死路一條。因此有不少僧人都頻頻點頭,但也有少數人頗不以為然。其實七世章嘉活佛所說3000年未有之大變局,佛教也應該有所改變,不應該死守過去的經驗,隻是沒有人聽出這一層意思。

  ??興教寺的方丈道悅禪師道:“活佛,何謂天下大勢,尚未可知,何況這華東政*府還尚未統一全國,就如此飛揚跋扈,公然搶寺我佛門產業,我看未必是天命所歸吧。

  ??三陽寺的主持靜修禪師也道:“是啊!聽聞華東政*府所到之處,無故奪人田產家業,恐非開朝建基,成就大事之人所為啊。

  ??七世章嘉活佛皺了皺眉,這兩個和尚的話說得有些過了,華東政*府的土地政策他當然也知道,雖然並不認同,但也不得不承認,華東政*府這樣做確實有其的道理,“耕者有其田中國公認最理想社會狀態之一,隻是曆朝曆代都不可能真正做到這一點,即使是曆史上幾個公認的治世、盛世,最多也隻能做到“大多數耕者有其田,而華東政*府顯然是打算徹底解決土地的問題,雖然手段十分極端,但如果不用這樣極端的手段,又那有那麽多田地分給所有的耕者呢!雖然七世章嘉活佛也不能確定,華東政*府的土地政策能否取得成功,但這即然是華東政*府製定的政策,就不能輕易議論是非。

  ??於是七世章嘉活佛道:“各位,近一甲子以來,我中華積貧積弱,屢受西洋諸國欺辱,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直到海外華人回歸之後,對外屢勝西洋諸國,收複失地,揚我中華之威,對內勤修政事、勵精圖誌、殖產興業,實在是成就大業之輩,雖說現在尚未統一全國,但清廷己亡,雖有兩王稱尊,但無一成大器之輩,因此華東政*府開國建朝,己是大勢所趨,非人力所能挽回。我輩佛門弟子,仍方外之人,不可輕惹紅塵之事,至於錢財產業,更是身外之物,佛雲‘四大皆空’又雲‘本來無一物,何使惹塵埃’,何必斤斤計較呢。不知各位師兄以為如何!

  ??大慈恩寺的主持方丈智善禪師道:“善哉、善哉,活佛所言極是,自海外華人回歸以來,於國於民多有功勞,我等雖是出家之人,也深為敬服,而且必成大事,我輩決不可逆勢而為,區區錢財,不過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得之何喜,失之何憂,以錢財生怨,非方外之人所為啊!

  ??道悅和靜修互相看了一眼,都雙掌合什,道:“活佛、大師見教得是,是我等修行不夠著相了。

  ??七世章嘉活佛也還了一禮,道:“無礙、無礙,大家隨意閑談,兩位師兄不必當真,兩位師兄佛法精湛,小僧是深為佩服的。

  ??這時智善又道:“不過活佛也是知道,出家人雖不應看重錢財之物,但終究也是凡夫俗子,一日三餐、衣食住行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還有廟宇的修膳,佛像維新等等,都靠著這些寺產維持,活佛此番東進禮朝,必受政*府看重,隻請活佛替我等美言幾句,希望政*府能夠網開一麵,給我等各寺留下少許產業,讓我們能夠得以度日。

  ??七世章嘉活佛也點了點頭,道:“大師過譽了,小僧居偏遠之地,新進才剛剛歸附政*府,還不及諸位師兄,此番東進禮朝,結果如何,尚不可知,政*府豈會看重小僧。

  ??智善笑道:“活佛太客氣了,誰不知道活佛貫通經典,淨修佛法,俱臻上乘,名滿青藏,此番東進禮朝,政府亦派兵護送,如不是看重活佛,又怎會如此安排呢。

  ??話說到這個份上了,七世章嘉活佛也不能再自謙下去,隻好道:“那也隻有到了青島,才知最終結果,現在一切均是枉談,不過小僧到了青島之後,自會見計行事,若是時機適合,自會向政*府提及各位師兄所托之事,但政府如何處置,則非小僧力所能及。

  ??智善趕忙雙手合什,道:“阿彌陀佛,如此即可,多謝活佛了!

  ??其他僧人也都施禮,道:“多謝活佛。

  ??眾僧又談了一會兒,才都告辭離開,等眾人都走了之後,七世章嘉活佛也輕輕歎了一口氣,想了想自己所說的話,沒有失言之處,這才放下心來,回自己的禪房去休息。

  ??就這樣七世章嘉活佛一行在西安休息了一天,再度啟程出發,一天之後,車隊由陝西省進入到山西省內。

  ??這時華東政*府對山西省的統治己起過一年,不僅統治穩定,而且各地村莊鎮城的社會秩序、生產均己恢複,雖然這時己是12月時候,秋收己經全部結束,隻有部份田裏還種著小麥,或其他冬季作物,不過沿途的村落屋舍、儼然齊整,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人人歡顏喜悅,精神煥發,而集市上商品雲集,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到是一付興旺的景像。

  ??七世章嘉活佛也看得稱讚不己,他畢竟是佛門中人,雖然工心政治,但慈悲之心還是有的,這些年來他也遊曆過不少地方,也見了在清廷的治下,許多民間的疾苦之景,雖然七世章嘉活佛也盡力救濟過一些貧民,但一人之力終究有限,杯水車薪也隻能算是聊勝於無。而在華東政*府的治下,民風民情確實要比清廷強得多,說是安居樂業,也絲毫不為過,因此也對華東政*府又有了新的認知。而且山西歸屬華東政*府也不過一年有餘,便能有這樣的風貌,那麽華東政*府統治時間更長的地區是什麽樣子,七世章嘉活佛到是頗為其待。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