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三章 縱橫捭闔(一)
作者:木林森444      更新:2021-05-22 01:41      字數:3134
  雖然趙爾巽、楊文鼎對湖南的控製有限,但兩人畢竟是湖南最高的行政長官,湖南的軍隊又是各自為政,沒有統一的指揮,而溥偉的軍隊不僅數量更多,裝備也更好,因此在控製湖南的過程中,也沒有遇到什麽阻磋,10餘天之後,就基本控製了湖南全境,還包括少量湖北的地區。

  到這時,溥偉不僅在南方立足,而且擁有了四川、湖南兩省的地盤,一時之間風頭無二。

  不過盡管對外的宣稱是趙爾巽、楊文鼎自願向溥偉稱臣,但事情的真像終究是遮蓋不住的,還是很快就傳揚了出去。而南方的其他督撫大員們得知湖南的真實情況之後,也都是無不震,一來是溥偉奪取湖南的手段確實不怎麽光彩,是先騙得趙爾巽、楊文鼎放鬆警惕,然後將其擒拿,迫使兩人俯首稱臣,將湖南拱手捧上,這自然是讓其他的督撫大員們心裏不好想;二來溥偉政府在擁有了四川、湖南兩省之後,實力己淩架於其他各督撫大員之上,也打破了南方的實力平衡。

  在溥儁政府占據福建,周馥投靠華東政府之後,現在南方的格局是,兩江總督袁世凱占據江西全境,安徽、江蘇的部份地區;兩廣總督張人駿、廣西巡撫張名岐共同占據廣東、廣西;雲貴總督錫良占據雲南;貴州巡撫龐鴻書占據貴州。其中除了雲貴總督錫良是蒙古八旗之外,其他人全部都是漢族。蒙古與清廷的關係一向密切,因此宗室對蒙古的信任也遠強過漢族,因此錫良投靠溥偉政府的機率也很大。

  雖然雲南地方偏避,經濟也十分落後,資源人口也都不多,但畢竟地域廣闊,因此如果錫良再倒向溥偉政府的話,無疑將會再度大大加強溥偉政府的實力,而對其他的督撫大員來說,這絕不是好事。於是各督撫大員們也都份紛活動,一方麵擴軍備戰,一方麵互相聯絡串通。

  當然,這消息也在第一時間傳到了華東政府,並且引起了一番討論。

  夏博海首先道:“想不到溥偉這小子還真有兩下子,這活兒到是幹得真不錯,幹淨俐落的就把湖南給拿下了。”

  王雲鵬道:“是啊,在舊時空裏,沒怎麽聽說溥偉有什麽能耐啊!就像是個路人甲一樣,怎麽在這個時代到是長本事了。”

  秦錚笑道:“應該說溥偉還是有點本事的,隻是在舊時空裏,一直都沒有施展的機會,先是被慈禧壓著,慈禧之後又有載灃攔在他前麵,等到辛亥革命的時候,大勢己去。而現在我們雖然更強勢,但正因為有我們的存在,也讓清廷還沒有完全喪失人心,因此也給了溥偉表現的舞台,能夠得以施展自己的能力。”

  徐濟超道:“那麽我們該不該采取什麽行動,就讓溥偉這樣鬧下去。”

  夏博海點了點頭,道:“是啊,不管南方怎麽鬧,對我們來說都是茶壺裏的風暴而已,隻要不是‘上海金融危機’、‘東南危機’這樣的事情,我們都不要幹涉,就當是看戲吧。”

  徐濟超道:“現在溥偉己經擁有四川、湖南兩省,雲南也有可能倒向溥偉,這樣溥偉的實力會遠強於南方的其他督撫大員,再加上有各國的扶持,如果我們放任不管,溥偉會不會真的統一南方。一個統一的南方,對我們將來南下是不利的。”

  秦錚搖了搖頭,道:“溥偉想要統一南方可沒有那麽容易,雖然溥偉輕鬆的拿下了湖南,但卻是用的欺詐手段,這必然會引起南方其他的督撫大員們的警覺,而且從表麵上看,現在溥偉的實力最強,但無論是四川還是湖南,他都是剛剛占據,立足未穩,要想穩固統治,還需要時間,另外四川的民族眾多,民情十分複雜,在舊時空裏,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前,都沒能獨霸四川,雲南的情況也差不多,溥偉想要整合好自己的地盤,都沒有那麽容易,何況真要是到了緊要關頭的時候,南方其他的督撫大員們必定會聯合起來,抵抗溥偉,因此溥偉要統一南方,可沒有那麽簡單。”

  夏博海接著道:“而且要統一南方,除了經濟實力之外,軍事實力也是至關重要的,溥偉占領湖南的手段是不錯,但歸根到底還是權謀之計,但打起仗來這種手段就拿不出手了,而論軍事能力,還有軍隊的素質,整個南方還是袁世凱的實力最強,同時還控製著金陵製造局,這是目前南方唯一的一個洋務運動留下來的大型企業,而且袁世凱到了南方之後,己經從我們這裏購買了不少機器,把金陵製造局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可以生產多種武器,而在溥偉的地盤裏,可沒有這樣的企業,因此真的打起來,鹿死誰手,還不好說的。而且一但南方陷入混戰,當然是對我們有利的局麵。”

  王雲鵬笑道:“這麽看來,說不定南方的督撫大員們會來找我們購買武器、軍火,這生意我們做不做?”

  原來王雲鵬說的隻是一句玩笑話,那知還真的應驗了,在不到1個月的時間裏,袁世凱、張人駿、張名岐等人都先後派出使者來到上海,希望向華東政府購買軍火。

  溥偉占據了湖南之後,下一個目標果然就是雲南,派人到雲南去說勸錫良,歸順到溥偉政府的旗下,而錫良到也沒有拒絕,不過他隻希望在名議上歸附溥偉政府,但實質上仍然獨掌雲南的大權,也就是效枋清初時的三藩一樣,當個平南王,但溥偉則不能接受這個要求,隻能保證錫良繼續做雲南總督,不能封王。

  於是雙方就互相的權力分配,進行談判。雖然分歧不小,但從大趨勢看,談成也是遲早的事情,無非也就是各讓一步,而一但錫良也歸順了溥偉政府,那麽在理論上溥偉政府將控製超過百萬平方公裏的地盤,人口達到8000餘萬眾,在南方無疑是一個龐然大物,因此南方的督撫大員也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即使是曾經南方最強的袁世凱,也不過隻控製著35萬平方公裏的地盤,人口也僅僅隻有3000多萬。

  南方的督撫大員們自然不甘束手待斃,一方麵互相聯絡,加強互相的關係,並償試組成聯盟;另一方麵也都在擴充軍隊,準備打仗。但要擴充軍隊,就要有人有槍,人到是好辦,但槍到那裏去找。

  袁世凱到了南京之後,就立刻著手改造擴大金陵製造局的規模,想把金陵製造局打造成自己的兵工廠,這一年多以來,也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現在金陵製造局的產能依然不能滿足袁世凱的需要,因為現在袁世凱手下的軍隊己達8萬5千餘人,編製了3個鎮5個協,另外還有5千餘水軍,單論兵力是南方各督撫大員中最強的,而且袁世凱治軍頗嚴,軍隊的日常訓練也都十分到位,因此對武器、彈藥的消耗也都極大,金陵製造局的產能隻能免強維持,但現在要準備與溥偉政府的戰爭,就不夠了。

  而袁世凱都是如此,其他的督撫大員自然就更是不行了,因此見效最快的辦法當然是隻有購買,但英法美等都己決定扶植溥偉,並且還向各督撫大員施壓,希望他們都能加入溥偉政府,讓溥偉統一南方,自然不會賣給各督撫大員軍火。

  日俄德三國到是想賣軍火,隻是各有各的困難,日本是受製於英法美三國,不敢明目張膽的賣軍火,隻能私下裏賣一些,但數量有限,而德俄二國則是離中國太遠,在中國也都沒有自己的勢範圍,來回一趟不僅廢時廢力,而且還有諸多的不便,因此都指望不上,唯一的買家就隻有華東政府了。

  華東政府經過協商之後,決定來者不拒,一則是可以借賣軍火賺一筆;二則平衡南方的局勢,不使一方獨大;三則是讓南方陷入戰亂,為將來華東政府揮兵南下創造有利條件。

  不過也不是什麽軍火都買,500噸以上的軍艦、100毫米以上的大口徑火炮都不買;500噸以下的艦艇,中小口徑火炮、機槍等也都限製數量,隻有步槍、手槍等輕型武器,可以無限量的供應。這樣的決定,一方麵是控製南方的戰鬥規模;另一方麵也是為將來華東政府揮兵南下,減少威脅。

  當然對於袁世凱等人來說,這個時候能夠買得到武器就不錯了,還有什麽可挑的,於是當下袁世凱第一批就購買了2艘350噸級巡邏艇,2艘200噸級巡邏艇,30門75亳米野戰炮,50門60迫擊炮,5000支步槍,1000支手機,各種炮彈1500發,子彈30萬發;而張人駿、張名岐也都分別向華東政府購買了20門75亳米野戰炮,以及10000支步槍,各種炮彈1000發,子彈30萬發。這樣一來,這幾個人的實力都大增,因此不覺底氣也足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