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三章 德國之行(五)
作者:木林森444      更新:2020-07-11 02:04      字數:3162
  徐濟超和李三傑到也沒有多想,隻以為對方是客氣,雖然兩人對舊時空的土耳其並沒有什麽好印像,因為在舊時室裏,土耳其是屬於那種野心與實力不相匹配的國家,因此經常鬧出一些國際笑話,還獲得一個“國中土耳其,狗中哈士奇”的稱號。

  當然這到還是其次,關建是土耳其多次在國際問題中給中國挖坑,還曾給中國造成過不小的損失,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瓦良格號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受到土耳其的阻擾,在黑海上飄了近兩年,最後還是中國給土耳其讓出了重大的利益才放行,還有就是土耳其進行購買防空的招標,中國的紅旗9防空連續兩次中標,但土耳其最終還是放棄了購買,又擺了中國一道。

  盡管後來土耳其因為自身的利益需求,逐步在中東地區的競爭中偏向俄中一方,並且在經濟上也在向中國靠隴,但依然時不時的給中俄使一點小絆子,因此元老們對土耳其當然沒有什麽好印像。

  不過土耳其畢競不同於日本,曾給中國造成巨大的民族傷害,而且現在還是奧斯曼帝國,並不是土耳其,何況人家還是帶著笑臉過來,又是國際場合,大麵上還是要過得去的,因此徐濟超和李三傑也隻能耐著性子,哼哈的應著,幾個人有一句沒一句的聊著天時,隻聽一陣高揚的音樂聲響起,有人高音道:“德意誌帝國皇帝、普魯士王國國王,阿爾薩斯-洛林領主威廉二世陛下——到——”

  大廳裏立刻都安靜了下來,還在閑遊的人也都迅速的回到自己的坐位上,各桌的賓客也都紛紛起來,隻是側門打開,穿著一身華麗的禮服,戴著王冠的威廉二世走了出來,身邊還有他同樣身著華麗長裙,帶著皇冠的妻子奧古斯塔維多利亞皇後,身後是皇太子弗裏德裏希威廉王子及妻子塞西莉太子妃,以及威廉二世其他的五位王孑和一位公主,再後麵是海因裏希親王和伊蓮尼王妃,及兩位世子。

  一行人來到大廳中央的長條餐廳就座,威廉二世這才站起身,揮了揮手,道:“我親愛的朋友們,感謝你們在這神聖的時間來到皇宮中作客,在這個美麗夜晚,願眾神賜福各位,並希望皇宮的美酒和佳肴讓你們忘掉生活中的不快和煩惱,讓我們舉起酒杯,盡情的歡飲和放縱吧。”說著威廉二世舉起了酒杯,皇後、親王、皇儲等人也都舉起了酒杯。

  而就在威廉二世說話的時間,待從們早己擺上水晶玻璃酒杯,倒好了鮮紅的葡萄酒,時間恰倒好處,顯示出待從們都是經過了嚴格的訓練,因此在威廉二世說完之後,眾人也都一起舉起了酒杯,一飲而盡,然後才都坐下。

  這時待從又過來倒酒,待女們也將各種菜肴美食端上桌子,並擺上銀質的刀叉、瓷質的碗碟等食器,大廳中也頓時熱鬧了起來,眾人開懷暢飲,品償美食,不時也有人舉杯敬酒,氣氛好不融洽。

  歐洲人的宴會通常都是和舞會連在一起的,因此酒過三巡之後,音樂響起,威廉二世和奧古斯塔維多利亞皇後帶頭領舞,跳了一曲,結束之後,大廳中也響起了雷鳴般熱烈的掌聲,算是給皇帝、皇後捧場,隨後親王夫妻、皇太子夫妻也都下場跳了一曲,再才是眾賓客們的時刻。

  就在皇帝、皇後,以及親王夫妻、皇太子夫妻下場跳舞的時候,己有不少賓客找好了舞伴,早就躍躍欲試,當然賓客當中的女賓偏少,不過周邊的侍女也都是受邀的對像,這也是侍女的工作之一,其中不乏有年輕靚麗,麵貌嬌好的早就被賓客盯上,因此在親王夫妻、皇太子夫妻的舞典結束以後,一下子就下場了60餘對,隨著音樂的節奏翩翩起舞,男士身手矯健、動作敏捷,女士身形輕盈,裙擺飛揚,將宴會的氣氛推向高峰。

  不過也不所有人都對跳舞感興,也有人端著食碟,酒杯,在大廳中四外遊走,或是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聊天的,當然所聊的也未必都是閑事,其中也不乏有真正的國家大事。正如中國人的事情通常都是在飯桌上解決,其實歐洲人也有在宴會上協商的習慣。

  華東也舉行過類似的舞會,隻是規模沒有這麽大,當然也沒有皇室在場,徐濟超等人也都有這樣的經曆,也都學過一些舞蹈,雖然不算高明,但應付場麵是絕對夠了,因此等其他人跳完幾曲之後,也都各自邀請了舞伴,下場跳了幾曲,但他們願本都想著,隻跳一二曲意思意思就夠了,誰曾想有不少貴婦主動邀請,其中還不乏有年輕貌美的貴族小姐。

  徐濟超等人當然都不好拒絕,隻能接受邀請,再下場跳舞,結果每個人至少下場5、6次,要不是後來徐濟超和李三傑被海因裏希親王請過去和威廉二世說話,恐怕還沒完。

  整場宴會一直進行到晚上12點,一直到敲鍾之後才結束,賓客們也都是盡歡而散,不過徐濟超等人隻覺得累得不輕,回到公寓就睡了,一直到第二天11點多才起床,好在是這天是聖誕節,德國舉國上下都休息,因此這一天也沒有公事,這才沒有誤事。

  而在聖誕節之後,華東和德國才展開了一係列的正式談判。

  首先當然還是在經貿方麵,華東和德國在經貿方麵基本沒有什麽重疊的部份,德國出口到華東的主要是機器設備,鋼鐵、軍工產品等高科技、高技術含量的商品,以及部份輕工業品,而從華東進口礦產資源、生產原材料以部份手工藝品。互相之間都將關稅降到了最低限。

  不過雙方對現在的貿易狀況都有不滿意的地方,華東對礦產資源、生產原材料的出口有配額限製,而德國對高科技、高技術含量的商品也有限製,由其對技術轉讓非常嚴格。因此在這次談判中,德國要求華東加大對德國出口礦產資源、生產原材料的配額份量;而華東則希望德國能開放高科技、高技術含量的商品,並且盡可能向華東轉讓技術。同時還希望德國加大在華東的投資。

  當然這樣的談判說明雙方的貿易關係進入更高一層,不再追求單純的降底關稅,而且有特定的方佝,雖然沒有原則性的衝突,但雙方都想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因此互相之間肯定會有一番扯皮弄筋,不是短時間內能夠互相妥的,隻能慢慢的磨,急不來。

  到是雙方的土地置換談判進展得十分順利,僅僅隻用了2、3天的時間就己經談好,德國用德屬東非坦桑尼亞南部約30萬平方公裏,德屬西南非納米比亞北部約14.7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交換婆羅洲北的沙巴地區約6.6萬平方公裏,南部的蘭陶地區約3.7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同時雙方還約定了一個附加條款,對方對交換的土地均有優先贖買權,並未經對方許可,不得將交換的土地出售或轉讓經第三方;如果因戰爭原因,其中一方基本無法保護交換的土地時,應優先將交換的土地轉讓給另一方,以防止交換的土地被第三方侵占。

  盡管從總體來看,德國用大約45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僅僅隻交換到婆羅洲10餘萬平方公裏的土地,是大虧了,但德國拿出的基本是荒無、未經開發的地區,而婆羅洲雖然也不算發達地區,但荷蘭已在此經營了數百年,有一定的開發基礎,因此條件當然要好得多。

  另外德國拿出的兩塊地區,在非洲均不屬於核心區,隻能算邊緣地帶,而婆羅洲位置南海,甚致是西南太平洋的重要航線上,或是重要航線附近,周邊基本都是己被殖民開發過的地區,並可以依托華東在婆羅洲上的經營發展,因此無論是戰略價值還是經濟價值,都遠非是兩塊非洲的邊緣地區可比。

  而且德國獲待了這兩塊不大的地區之後,可以和德屬蘇西威、德屬新幾內亞、德屬薩摩亞等太平洋地區的殖民地形成聯動,成為一個大的殖民區塊,也有利於德國對這一塊地區的開發。

  當然華東也並沒有吃虧,首先婆羅洲本來是白得的一塊地方,而且全島麵積達74萬平方公裏,讓出10餘萬也並不算虧;其次是換到了非洲約45萬平方公裏的土地,讓華東十分輕易的就在非洲有了兩個不算小的落腳點,盡管現在這兩塊地區都是非洲的邊緣地帶,但在舊時空裏,坦桑尼亞、納米比亞都是非洲比較重要的國家,說明這兩塊地區還是有發展潛力的,因此這筆交易也算值得。

  另外雙方約定的附加條款實際就是為華東重新收回婆羅洲的全境埋下的伏筆,因為根據舊時空的曆史,德國會在一戰中失敗,華東就可以根據附加條款,收回交換的土地,而如果曆史發生了改變,德國在一戰中獲勝,那麽華東則可以趁機吞並英法等國在東南亞的其他殖民地,這筆帳怎麽算都不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