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鄭和”號
作者:銀月光華      更新:2022-01-05 17:26      字數:2795
  看著“鄭和”號的紙麵數據,我不禁再一次為它的壯觀感到震撼。

  這是我國最高科技的結晶,上千種頂尖技術打造出來的能夠飛越星係的遠太空航行飛船,巨大的重力艙直徑270米,因為在太空可以不考慮阻力,所以飛船的形態根本無所謂,這種非常標準,在從前看來非常科幻的造型已經成了周邊市場最搶手的玩具之一。

  我知道,距離啟航的那一天不遠了。

  “現在該輪到我們頭疼了。”震撼過後,李澤浩說道。

  我知道他指的是什麽,船上最後為了備用,留下了240人,現在是要進行最後的淘汰了。

  “隻留160人,要淘汰80人。”我輕輕地歎了一口氣。

  很殘酷,但這一天終究要到來。

  “這些人會在下一艘船起航時登上來。”

  我知道李澤浩說這話在安慰我,下一艘船還沒影呢,這樣的空頭支票不好開呀。

  李澤浩看著星艦,歎道:“為了它,我們已經等了10年。”

  “有些人比我們等得更久。”

  那是何教授。

  2062年8月7日,“鄭和號”宇宙飛船主體完工,預計9月3日,全體正式及預備船員進駐飛船進行適航訓練,我和李澤浩提前進駐“超級天官”指揮登船行動。

  “何教授看到了吧。”李澤浩的語氣有些低沉。

  “看到了,完工90%的時候看到了,其實他一直看著天上呢,現在可以安息了。”

  何教授在去年底的時候醫治無效不幸去世,他為中國航天事業奮鬥了一生。

  遠太空探索計劃可以說是他一手撐起來的,他為了工作忽視了自己的身體,在不該早早離去的時候離開了人世間,我們悲慟不已。

  他的一生是壯麗的,鞠躬盡瘁,國士無雙,在臨死前能看到自己主持的項目基本完工,也可以合眼了。

  “我們終於要走了,他的在天之靈也可以得到安慰了。”李澤浩說。

  “它太漂亮了,我真希望何教授能看到它最後完工的樣子,像現在這樣壯美。”

  “好啦,別想太多了。”李澤浩拍拍我,“準備重力艙測試吧,你的那位老朋友為了這個項目沒少奔走,這才能讓我們提前完工。”

  “還真得謝謝亞力克斯,沒有他奔走我們登上飛船的時候隻怕已經是老頭子了吧……”

  “哈哈哈……走,看看我們的空景房去……”

  ……

  ……

  我難以用飛船來形容這個大家夥,它太大了,大到我無法想象這完全是在太空軌道製造的,別說是星艦,就是海上的航船我也沒親眼見過這麽大的。

  我被觀測艙裏映出的巨大月球影像震住了,這是真正的星空,月球恐怖得像一個來自遠古的巨人,仿佛隨時有可能撲麵砸來一樣。

  哥白尼、開普勒、風暴洋、澄海、虹灣、亞平寧山脈、高加索山脈,一道道獨特的月球地表特征清晰可見,另一邊是我們藍色的地球,它的巨大讓我隻能看到泛著光的一道弧形表麵,不得全貌。

  這是一道多麽獨特的風景,可惜我們就要和這裏的一切說再見了。

  夢想著飛向更遠的深空,距離要走的一天越來越近,我反倒開始懷念起在母星生活的日子。

  中國人是講究尋根的,我們的根終究要紮在這裏。

  “先別感慨了,還沒起飛呢。”

  李澤浩那家夥就像我肚子裏的蛔蟲,通過我的表情就能知道我在想什麽。

  我點點頭說道:“好,我們去重力艙。”

  在我們來之前,重力艙已經進入試運行狀態,12大主艙裏除了基礎設施基本是空置狀態,要想飛行至少還要進行為期一年的準備期,確保我們在上麵生活沒有問題。

  因為,飛走就再也回不來了……

  在經曆了一番天旋地轉後,我感覺身體沉沉的,摸著門角勉強站起來。

  李澤浩也不比我好太多,高放差一點兒被甩到走廊的另一頭,其他船員也都表現出不同形式的不適。

  “安娜,沒問題吧。”

  我安撫著安娜。

  她吐得七昏八素,嘴裏一直說著我們聽不懂的母語……

  第一批實習的船員包括剩餘的備用船員在內,全部抵達,但是氣閘室一次通過不了那麽多人。

  12大艙室都有一扇與中軸相連的安全門,從非重力區到重力區要經過一道氣閘室,在那裏起到調節的作用,與壓力調節不同,各人對突然的重力轉換要有不同程度的適應時間。

  “我沒事。”安娜搖搖頭,扶了一把身邊的韋妙菡。

  我們終於登上了飛船。

  1號艙是飛船委員會成員的座艙,暫時工作和住宿先這樣分配,就像在模擬艙一樣。

  現在登船的人少。

  這樣大的一艘星艦,滿載20000人不成問題,但是誰敢做這麽瘋狂的實驗呢?

  我們得先把種子庫、種植室、養殖場等生活必須設施建立起來。

  種植槽是現成的,我們的豐富的太空種植經驗,安娜就是這方麵的專家,韋妙菡負責計算機網絡中心的運行。

  我想起李澤浩他們告別孩子的場景,孩子已經咿呀學語了,聽著他念著爸爸媽媽,韋妙菡偷偷扭過頭去擦拭眼淚,他們要與孩子永遠的說再見了。

  正式船員與備用船員的名單早就分好了,不過並不影響備用船員的積極性。

  太空中心承諾“鄭和”號絕不是唯一一艘飛船,他們會乘下一艘船起飛追趕我們,不過那是很多年以後的事了。

  我看到了著名的EmDrive引擎,它產生的推力十分微小,但是在太空中起到的作用卻是不可估量的,我們能否飛往格利澤星係完全靠它了。

  核聚變反應堆為我們提供電力,它每15年換一次燃料,我們攜帶了充足的燃料足夠它工作200年以上,備用電源用太陽能板與核電池,為我們遇到緊急情況時提供了必要的電力。

  氧氣和水也是如此,11號艙是專門給備用氧與備用水留著的儲存室,那裏備用的氧氣夠6000人同時呼吸300個小時以上,水分則足夠同樣的人群飲用1周,如果節約著用,還能延長更長的時間。

  一些精密儀器我們放在無氧艙,那裏的真空環境有益於長期保護這些設施。

  還有一些艙室被規劃成學校、醫院、歌劇院和實驗室等等,總之在起飛前幾十年,我們的資源都非常充足,我們不僅可以吃著火鍋唱著歌,還能每天享用熱水澡,除了不能打漁,比海上的生活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

  “高放!你們在搬什麽?”我很奇怪安保員在搬動的那些黑盒子裏裝的是什麽。

  “脈衝槍。”

  我不確定這個決策是不是對的,我們終於還是把武器帶上了太空,雖然它可能起不到什麽作用,但是一個擁有武器的強力部門會給今後的發展帶來什麽誰也不好預測。

  不過,人類是沒有安全感的,武器能讓人感到安全。

  我和李澤浩來到3D工廠,這些打印機大小型號不同,功能各異,啟航後飛船上的維修製造等等瑣碎的工作全得靠這一台台帶機械臂的3D打印機了。

  “那邊是材料庫。”

  我順著李澤浩手指的方向看去。

  飛船立體起來之後,和模擬艙還是有區別的,在模擬艙時很容易辨認方位,我想可能是因為地球磁場的影響,現在則很容易轉向,不得不靠著牆上一個個指示牌來分辨所處位置。

  材料庫很大,絕大多數都是基礎材料,金屬、晶體、工程陶瓷、聚合物材料應有盡有。

  “怎麽樣有沒有點感覺?”李澤浩很不老實地用胳膊肘拐了我一下。

  “突然之間感覺時間不多了呢,沒啟航前盼著啟航,現在又對地球留戀不舍了。”

  “我們都有這種感覺,不過我是沒遺憾了,給老爸老媽留了一個孩子,他們倒是不用太過惦記過了,倒是你……”李澤浩意味深長地看著我,見我沉默著,趁四下無人低聲說:“啟航還有一年的時間,不如趁這點時間把事兒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