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登陸月球
作者:銀月光華      更新:2021-10-10 02:16      字數:2938
  經過了11天的漫長飛行,我們已經抵達月麵軌道,由南向北飛行,前往我們此次登月的終點——天河基地。

  位於月表雨海虹灣的位置有一處由三個小隕石坑構成的平坦地表,三個小型隕石坑,分別命名為織女、天津、河鼓,這是一個美麗的民間傳說,而織女星、河鼓二和天津四又是夏季夜空中最明顯星圖,而此地被命名為天河基地,一個神話般的名字,這裏對我們有重要的紀念意義。

  幾十年前,我們的第一架在月球表麵軟著陸的探測器嫦娥3號,就降落在這裏,如今斯人已逝,這裏早已建起了一座宏偉的基地,但是嫦娥3號的殘軀依舊是天河基地最偉大的豐碑,多少年以後,這座紀念碑依舊會迎接著一代又一代宇航員的到來,會有更多人來緬懷它的故事。

  自2035年第一批宇航員開始建造天河基地的時候,我們的載人登月技術已經標誌成熟,人類可以通過人工艙室在月球表麵生存數周至幾個月,此後的歲月裏,基地不斷擴建,使我們已經有能力長時間生活在月表,如今我們沿著先輩們的腳步再次來到這裏。

  “調整姿態!”

  船長發來命令。

  飛船立即收起太陽能帆板,整艘飛船恢複了火箭的模樣,噴尾的推力矢量發動機也開始調整火箭的姿態,使其能夠在降落之前保持噴尾垂直向下的姿態。

  月球的引力是地球的6分之1,也就是說一個人可以輕易的在月球成為大力士,但是就這點引力也足夠保證飛船摔下去粉身碎骨,我們已經開了38萬公裏,絕對不能在最後時刻出現問題。

  舒政委是老手了,他曾經六次降落在月表,有他在,我們就有了主心骨,一切都聽從他的指揮。

  此時我們的時速是7248千米/小時,發動機必須保證在近月軌道處10分鍾內把速度降為零。

  速度在逐步下降,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已經能夠明顯感覺到來自月球的引力,月球上沒有大氣,降落的成功與否全靠發動機,看到我們有些緊張,舒政委笑著說:“放心吧,我們的發動機是世界領先的。”

  這麽一說我們的確輕鬆了不少,因為起飛時發生了小意外,地麵人員一個勁兒地向我們道歉,同時為了安慰我們不斷地向我們灌輸咱們的火箭發動機經過多少多少次考驗,現在舒政委又在重審此事,我們想不安心都難。

  視頻前清晰地顯現出地表的形態,廣寒宮標誌性的三個隕石坑已經落入眼底。

  “我們到廣寒宮了。”我盯著屏幕感慨道。

  李澤浩還是不忘骨子裏的幽默,他開玩笑說:“真想早點見到嫦娥姐姐。”

  這時耳畔傳來淩燕的聲音:“每個來月球的宇航員都會去見嫦娥,獻上一捧花,再行個禮。”

  我們不做聲,知道她在說嫦娥3號的殘骸,這是每個去月球的航天員都會做的事,已經形成了一種儀式,來月球前我們訓練過很多次了。

  基地裏一座座棲息艙像一隻隻倒扣著的碗,碗與碗中間能夠清晰地看到連接通道,形狀十分科幻。

  14年間,我們已經進行了21次載人登月,基地早已不像最初那般寒酸,如今的基地有著相當的規模,通過屏幕我在心裏逐一核對著基地各艙室的功能。

  這些由3D打印出來的月球磚由月壤製造而成,月球磚混著月壤混凝土製造出來的建材可以很好的隔絕強烈的宇宙輻射,內艙是由3D打印技術製造出來的防寒隔熱層,牆體內的夾層是不規則的蜂窩狀造型,可以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這樣的建築結構可以抵禦200千克小天體的直接撞擊,安全係數很高。

  現在那裏有一個主工作艙,兩個居住艙,一個電力室,一個儲水室,一個儲藏室,一個氣閘室和兩個溫室構成,新一期的擴建計劃還在進行。整座基地使用一塊大型核電池供電,它的理論壽命是175.4年,也就是理論上說有生之年我們都不用換電池。

  現在基地裏沒人,完全由計算機負責調節這裏的溫控,出現緊急情況還會通過地麵指揮中心遙控操作。

  距離上一批宇航員抵達這裏已經過去了六個月,但是這裏就像一個已經打掃好衛生的房間,隨時可供居住。

  根據聯合國月球公約,月球上的設備是不分國籍和地域的,不論哪個國家的人都可以共同使用,這一公約本想在其它近地軌道的航天器上也一並使用,但自從出了火星那起事件後,太空的情況也緊張起來,甚至發生過不同國家之間的航天員執行任務時擦肩相遇,險些造成相撞事件,而此前雙方都沒有得到提前通知。

  這種情況目前在月球上還不會發生,因為各國的基地相距離都比較遠,距離我們最近的FSA月球基地位於西經9.6度、北緯21.3度的雨海,兩者之間的直線距離903千米。

  月球上的地形複雜,交通很不發達,靠月球車從本國基地駛向他國基地幾乎是不可能的,非國際合作的情況下本國宇航員是不會降落在他國基地附近的,所以想實現月麵上的直接交流是不具備條件的,索性各國之間也就大方的遵守月球公約的規定,各安其分。

  我們的基地還有一個得天獨厚的條件,這裏的月壤厚度在平均5米以上,是提取氦-3的理想地點,我們這次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把一台可以把月壤加熱到700攝氏度的機器安放在月球基地,並開機調試,回程的時候爭取帶回一瓶從月球製好的氦-3樣本。

  隨著太空船的不斷懸停、調整,我們終於開始緩慢下落,攝像機視頻裏傳來的畫麵中,月球的地表越來越接近,本以為會相對平靜的心情卻不由自主地激動起來。

  我們已經進行過幾十次降落模擬訓練,當真正要踏上月球土地的時候,那種感覺是不一樣的。

  “進入快速調整段!”

  我們眼見著從測距儀傳回來的數字正在快速縮小,距離月表越來越近了。

  “高度2000米!”

  “高度1500米!”

  “高度1000米!”

  高放在緊張地報告著降落距離,隨著距離的拉近,我們甚至逐漸屏住了呼吸。

  “300米……200米……100米……”

  “懸停!”舒政委終於發出了新命令。

  火箭加大推力,努力把著落姿態調整至最佳,雖然技術已經很成熟,但還是感覺緊張。

  “放下降落器!”

  穩定的三角支架被打開,攝像頭已經鎖定了降落平台,這是一塊平滑有八角形平台,上麵有掛鎖,會在飛船降落後緊緊扣住飛船的降落器,把飛船固定在平台之上。

  “好!下降!”

  我們按照模擬演練時的樣子調整著飛船的降落速度。

  “轉緩速下降模式!”

  “轉緩帶下降模式完畢!”

  “繼續下降。”

  “數據正常!”

  “5、4、3、2、1!著陸完畢!”

  “發動機關機!”

  伴著這個聲音,我們終於安全降落在月球基地的太空船平台上。

  地麵控製台發出一陣歡呼,這是他們在向我們慶祝。

  隨後,飛船操作係統與基地操作係統對接,啟動平台上的安全鎖將飛船固定住,接下來就要出艙了,此時我們早已嚴陣以待。

  隨著飛船探出的電梯把我們送出艙外,我終於用自己的眼睛看到這顆星球了。

  來之前我們已經把月球的數據背得滾瓜爛熟,但是看到這灰暗蒼涼的月表時,那些生硬的數據終於化成了一幕神奇的所在,月球比地球小得太多,放眼望去根本看不到太遠,所以很難看到更遠處的山巒,唯一凸起的地貌是我們所熟悉的泰山,它是月球上的中國烙印之一。

  我遲遲沒有邁出第一步。

  阿姆斯特朗說過,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我也曾無數次地想,如果我在月球上邁出第一步時會說什麽。

  “來吧,說出你們的感言。”舒政委很輕鬆地踏上降落平台,然後引著我們來到緩步台前,從這裏下去就可以踩到月球的泥土。

  “我為自己的選擇而自豪!”李澤浩第一個跳了下去,他率先體會到了身輕如燕的感覺,“快來,宇航服輕得不得了。”

  通訊器裏傳來李澤浩歡快的聲音,我也下定決心邁出了腳步。

  “我將為太空事業奉獻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