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煞科
作者:新紮師兄      更新:2020-03-02 02:06      字數:2016
  愛戀沒經驗,今天初發現

  遙遙共他見一麵,那份快樂太新鮮...

  盧小妹一邊美滋滋地哼唱著歌曲,一邊拿著地拖在拖洗著地。

  盧爸聽著眉頭不由皺了皺,把報紙放下,抬頭向盧小妹問道:“你大哥有說什麽時候回來?”

  “我哪知道,昨天他又沒打電話回來。”盧小妹把拖把一撐,嘟了嘟嘴。

  “那你再打電話給他,催他馬上回來。”盧爸黑著臉色道。

  “哼,你以為國際長途電話費便宜呀,一分鍾就收幾十塊呢,電話公司正似個吸血鬼。”盧媽正幫盧東傑燙著西裝,聽到頓時沒好氣地道。

  “哼,他還有心情在曰本遊山玩水,我怕他回來都快變過街老鼠了。”盧爸冷冷一笑。

  “唉,哪有你這樣咒自己的仔。”盧媽瞪了他一眼,埋怨道。

  “呐,不信你自己看報紙啦。”盧爸把一大疊報紙放在台麵上。

  聽盧爸這樣一說,盧媽和盧小妹都有些好奇地湊了過來。

  絕代雙驕,掀起少女旋風,橫掃半個香港流行樂壇

  這是東方日報的娛樂新聞報道,帶有軟性廣告性質的嫌疑。

  環球音樂公司先後為兩個少女推出兩張細碟,引起無數年輕歌迷爭相搶購。

  一張是況美芸的專輯恰似你的溫柔,刮起一股甜甜的少女戀愛風,席卷了全港校園青少年。

  另一張細碟是張園園的初戀,一張細碟三支歌,也是一種另類的少女情懷風,前麵兩支還好,後麵的一支歌就讓人大吃一驚了。

  一首風格如此標新立異的的士夠格歌曲,讓無數青年男女聽得搖頭晃腦起來。

  看完了第一份報紙,都是讚的,兩母女看了一眼盧爸,然後再翻下一份報紙。

  煞科一首劃時代的音樂作品。

  這是明報在其報章上使用新聞標題。

  煞科,一般隻是用於電影殺青的一種用語,它首次出現了流行曲歌詞中。

  全港第一首粵語的士夠格(disco)風格歌曲橫空出世,比外國同類型歌曲,節奏更快,動感更勁,讓香港流行音樂進一步走向世界最前沿。

  據本港著名青年鋼琴家林敏怡透露,她亦有份參與這首單曲的製作。

  據她介紹,這首單曲大量運用了不同的電子音樂混合,是香港流行音樂有史以來最驚人的創新之舉。

  雖然使用電子音樂的演奏,在法國和曰本就很流行普遍了,在香港,不能說沒有,但絕對少見是事實。

  這種電子音樂的衝擊,如同劃破長空的回聲,一連串十二音列,使人久久不能回複平靜。

  很高的讚譽呀,這也有問題?兩母女暫存疑問,再翻下一份報紙。

  昔日鄰家女孩,如今夜店女王。

  這是天天快報的報道標題,也是頗有標題黨的嫌疑。

  昔日唱著童趣歌謠的乖乖女張園園,搖身一變,成為了夜店舞曲的女王。

  在灣仔和旺角一帶的新潮酒吧和舞廳,以往這些都地方都是放勁爆的歐美音樂,很受年輕人的喜愛。

  但自從這首煞科出現後,無與爭鋒,她就成為夜店的最新寵兒了。

  本港的幾家大型的夜總會不惜重金邀請張園園客串演唱,但其父母以其未成年為由,不準其出入夜店場所表演。

  以上這些都是報章娛樂版麵的報道,社會版麵的新聞也有報道。

  一支歌,帶動一個產業興旺

  這是左派媒體新晚報使用的標題,角度不一樣。

  自張園園這張唱片上市出街,本港電器行和音樂中心的Hi-Fi(音響)銷量大增,連同唱機、唱片、錄音機、錄音帶等一係列商品銷量大增,成為了相關行業的最大贏家。

  本港行銷的幾大品牌Hi-Fi的代理商正考慮,邀請張園園代言其產品。

  本土的音樂的崛起

  這個是星島日報專欄撰稿作家的標題。

  開篇鋪陳,先分析香港流行音樂的多樣性,從歐西流行曲、國語時代曲、廣東小調、鴛鴦蝴蝶派、低俗鬼馬歌,再到現在的粵語流行曲。

  接著從流行音化,在過渡到分析社會發展,從借來的時間,借來的土地,然後洋洋灑灑分析一通,說得雲裏霧裏的。

  反正盧母和盧小妹是沒搞清楚這個專欄作家在寫什麽,直接略過了。

  新聞,有褒,自然有貶的。

  煞科?噪音製造者的罪魁禍首

  最近各區議員辦事處接到多宗市民投訴,無論公眾地方,還是私人屋宇,最近噪音頻頻擾民,比地盤施工的噪音更加廣泛。

  尤其是以大街的唱片行門口的大音響,還有年輕人在家裏的Hi-Fi,天天放著這首勁爆的音樂,讓不少中老年人苦不堪言。

  多名非官守議員表示會積極回應市民訴求,會盡快提交修訂防止噪音汙染條例給立法局審議,確保市民身心精神健康。

  這支煞科引發了第一個社會不良現象,就是噪音擾民了。

  “哼,全香港隔離鄰舍整天打麻雀,嘈喧巴閉,又不見他們去投訴?”盧媽有些不忿地道。

  “就是,有口說別人,沒口說自己。”盧小妹趕緊附和了一句。

  “哼,繼續看吧,我想你們等下就笑不出了。”盧爸指了指下麵的那疊報紙,氣哼哼了一句。

  盧東傑新曲,教壞風化,慘遭封殺?

  這是右派媒體工商日報新聞標題,有些誇大其詞了。

  近RB港多間中學的學生被發現出入舞廳等娛樂場所,或是私自開舞會派對,據悉是最近受一支舞曲煞科的影響,一時貪新鮮,圖過癮。

  不少家長紛紛指責盧東傑寫的歌曲,教壞人了自己的小朋友,敗壞社會風氣,影響極其惡劣,因此家長聯名去信市政局,要求禁止在廣播電視節目中播放此歌曲。

  這樣一首快歌舞曲,中年家長對此深惡痛絕,而年輕人則是愛不釋手。

  一下子就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不單止引起一股音樂潮流,它也引發社會的不良現象,這也是盧東傑當初沒想到的。

  這其中究竟有沒有競爭對手的推波助瀾就不得已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