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興建學堂
作者:彎彎角      更新:2021-09-23 09:51      字數:2132
  “現在咱們村裏有多少戶人家兒啦?有幾戶是外來的新戶?”王小兒想知道如果興辦學堂,有沒有想讀書的孩子們?又會有多少人產生抵觸情緒的?

  “現在有五十多戶人家兒一百八十二口人,其中十來戶是新入村兒的。要是那些走了的人家全部都回來,就比以前咱們村裏人最多的時候都還多啦。”明來不懂王小兒問這個的意思,但還是報了個詳細數字。

  王小兒道:“我這段時間沒在家,去京城了。他們挖河道的事兒也聽說了。那京城裏外,好多年輕孩子都被拉入皇宮裏去了。好像咱們縣城裏也送了幾個人過去吧?”

  明來點了點頭:“嗯,一共送了四個,三女一男。聽說一個都沒有回來。”

  墩子不解地問道:“小兒哥,你問這個幹嘛?”

  王小兒道:“我在京城郊區碰到了兩個教書匠,他們原來都是在大家族大財主家教私塾的。後來孩子們都沒了,他們也沒事情幹了。我想不如請到咱村兒裏,把咱們這些個睜眼瞎都給拾掇拾掇。

  “你們是不知道呀,在外麵我兩眼一抹黑,鬥大的字不識一籮筐的主兒。想幹啥都幹不了,可是吃了不少的苦頭兒呢。咱們這村兒裏現在有多少個孩子了?”

  趕情,他是一直沒有忘懷,那老龍王對著他嘿嘿一笑時,自己特別尷尬的畫麵。每次一回想起就會流一夾背的汗。沒文化太受欺負啦!

  “哎呀,這個事我舉雙手讚成。估計俺爹也肯定願意。”墩子首先表態,他大字識不了幾個,就認識幾個數字。連自己的名字也寫不好,想學認字也沒人有時間教。

  “咱們村兒現在,就咱們這樣年齡的有十三個。比咱們小的有七個,我說的是十歲以上的。十歲以下有五個,包括剛剛出生不到半歲的青台弟弟,他是咱村最小的了。”明來笑著看了看青台。那個青台臉色一紅,靦腆的低下了頭。

  王小兒把自己的想法都和大家商量了一下,讓他們回家後和家人商量一下。然後拿出來一個章程,這樣即不耽誤家裏的活計,又能讓大家學到文化。

  關鍵是王小兒想要為自己的後代提前鋪好路。看看聊得差不多了,他趕緊告別大家,約好下次見麵的時間,就急急忙忙趕回去了。

  明來望著他的背影,心裏麵有些狐疑:朋友這麽多年,誰還不了解誰的個性?從什麽時候開始,那個愛調皮搗蛋的王小兒,變成個愛識字學習文化的好孩子啦?他猜測,是不是有什麽事情發生了?

  他叫著墩子回去,跟自己爹成明匯報了一下。羅成明和墩子爹王福生匯合到一起,又把連城的爹王和林叫過來,一起商量王小兒說的這個事情。看能辦成的把握有多少。

  三天後,王小兒過來找到明來一起回家,和成明大叔、墩子爹、連城爹聚在一起商議這件事。

  王小兒先拿出來一百兩銀子交給成明大叔,說是給村裏辦學請先生用的。讓他們自己決定,是到京城請師傅,還是就在當地縣城裏請。

  盤點了本村裏認識字的人,總共也就三個,還包括明來。自己人沒時間教人家,而且相熟的人容易相欺,不好管理。這樣就定下來,把縣城裏那個賦閑回家的老博士給請來。

  在村子裏辦個大學堂,除了教認識字學做人的道理,還教四書五經,占卜算術等。

  年齡小的以認識字為主,年齡大的以四書五經為主,占卜算術為輔。這樣,全村人一起學文化學識字,全都免費。

  隻是為了不當睜眼瞎,要全村人都脫盲,一個老博士是不夠的,還要另請先生才行。這樣,王小兒本著教書育人的策略,又多掏出五十兩。其餘的就拜托三位長輩去安排了。

  資金有了,學堂的地點在哪兒好?那個老博士來了住哪裏?他說不定會帶著家人一起過來住呢。幾個人又外出去看場地。

  村子東麵倒是有一大片的空地兒,而且那裏還有離得比較近的一口井,方便日常的生活。

  原來是當年,張裏長見王小兒媽媽給的米麵菜多,就讓那些打井人在村子的東西兩側,都打了一眼兒井。方便村裏人少走遠路。

  地點定好了,蓋學堂的費用就不好再讓王小兒一個人出了。再說了,如果不讓村裏人出血奉獻一些,他們不心疼建學堂的錢,說不定都不肯讓他家孩子來學文化呢。

  若是不論有沒有孩子的人家兒,每家每戶都掏錢。連帶著大人們也因為心疼掏出來的錢,肯來學習識字了。要不然他都會覺得:自己掏錢了,若是不去學識字,不就虧大發了嗎?

  幾個人計劃著,然後初步擬定了一個框架。王小兒見沒自己什麽事兒了,就趕緊告辭回家。因為杏花現在有個不好的征兆出現了。

  王小兒前腳剛走,王和林後麵就說了句:他到底是做啥生意的,怎麽會那麽有錢?他家的房子蓋的比廟堂都高大,像皇宮似的。

  況且他家吃住用都自成一個體係,基本上不和村裏的人往來交流。怎麽現在突然要建學堂,幫助全村人都提高文化了?

  成明大叔笑著捶了他一拳,道:“管他呢?當年要不是他家出米麵青菜,咱們到現在連喝的水都沒有,還得上山去摳唆那一點點兒的泉水活命。

  “說起來,咱們全村的人都欠人介家一個人情。”他們不知道的是,就連那些打井人,都是王小兒家派過來的呢。

  墩子爹也道:“說起來不止欠一個吧?我兒子他們都是在他那裏拿回來的好多種子,又給了好多菜苗樹苗樹枝啥的,這才有了現在咱村兒這綠盈盈的景象。

  “那時候張裏長還管著村裏的事兒。有啥問題啥麻煩都去找他家給辦,讓村裏人躲過了好幾次饑荒。好多事兒你是不知道,你家搬過來才多長時間呀?”

  明來道:“他給的這些銀子,足足夠咱們蓋幾個學堂,請十多年的師傅了。要是計劃好嘍,可以請兩個教書匠過來,這樣可以分開授課。教書匠教大家掃盲認識字,還有簡單的人生道理。”